進入2024年以來,AI浪潮的發展方向發生了變化。
業界的關注焦點,開始從“打造大模型”轉向“應用大模型”,通過推動AI“入端”,加速生成式AI在終端消費市場以及垂直行業領域的落地。
大家會注意到,不僅芯片和終端廠商加速推出帶有更強AI算力的新品,圍繞AI落地的App應用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面前。
對于移動通信網絡來說,這是一次巨大的挑戰,也是一次寶貴的機遇。全面助力AI算力的流動,打通云側AI和端側AI的高性能聯接通道,賦能端側AI應用的爆發,已經成為移動通信網絡目前最緊迫的任務之一。
面對全面到來的移動AI時代,通信網絡開啟了新一輪變革。而5G-A,就是這輪變革的標志性技術。
作為5G的演進和增強,5G-A不僅帶來了更高的帶寬、更低的延遲和更強的聯接能力,也引入了包括通感一體、Passive-IoT在內的眾多新特性。它將擔負起前面所說的重任,成為AI智算時代的重要數字底座。
那么,作為通信設備商,究竟如何理解這場AI帶來的技術革新?又該如何打造具體的技術和產品,幫助運營商應對時代需求呢?
不久前,華為公司副總裁、無線網絡產品線總裁曹明圍繞三大A戰略(Advanced Radio、Ambient Site、Agent Teams),重磅發布了華為5G-A?十大產品解決方案。
這三大戰略和十大方案,是華為結合自身數十年無線網絡建設經驗,以及對時代變革和客戶需求的深刻洞察,將最新技術成果全面落地于產品的成果,非常值得關注。
三大A戰略之一的Advanced Radio,是指無線空口的進一步演進。無線空口是移動通信網絡的關鍵環節,它直接決定了網絡性能和用戶體驗。針對不同的覆蓋場景和需求,在無線空口上進一步挖掘頻譜潛力,是網絡提升之本。十大方案中,大部分方案都和Advanced Radio戰略有關。這也充分顯示了它的重要性。
Agent Teams是數字人團隊賦能網絡高階自智,Ambient Site是全域數字化站點。它們分別對應十大方案的第九和第十個方案。
接下來,我們詳細解讀一下華為5G-A?十大產品解決方案,看看這些方案到底有哪些特別之處。
1.業界首款Sub-1GHz M-MIMO,構建移動AI時代無處不在的基礎層。
第一個方案,面向的是Sub-1GHz頻段(1GHz以下的頻段)支持M-MIMO的AAU天線。
Sub-1GHz頻段是移動通信的基礎頻段。移動通信最開始誕生的時候,就是從這個頻段開始發展起來的。因為頻率較低,波長較長,所以這個頻段的電磁波擁有很好的繞射能力,能夠覆蓋更遠的距離,有利于低成本建網,也被稱為黃金頻段。
Sub-1GHz頻段的不足之處,在于頻段資源緊缺,所以較難實現更高的連接速率。
華為的方案,是首次將Massive-MIMO(大規模天線陣列技術)應用到Sub-1GHz頻段,以此提升頻譜效率和連接速率。據悉,該方案可以實現5倍容量和體驗提升,同時覆蓋提升10dB。
Sub-1GHz設備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波長較長,所以設備體積較大(天線長度通常是波長的二分之一)。Sub-1GHz設備尺寸將是Sub-3GHz設備的3倍。
華為的這個方案,很好地克服了這個問題。他們在實現了16T16R(16發16收)的前提下,把設備寬度控制在650毫米以內,天線尺寸基本保持不變。這能夠顯著降低站點工程通用部署難度。
換言之,新方案既提升了連接速率、降低了時延,還控制住了尺寸。這對于運營商的低頻段建網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滿足移動AI時代全制式接入、全聯接物聯和全實時業務保障的需求。
2. 業界唯一Sub6GHz全頻段合一,使能單天面M-MIMO極簡部署。
第二個方案,面向Sub6GHz頻段(6GHz以下的頻段)的天線合一。
移動通信歷經數十年的發展,工作制式和頻段不斷增加,也導致天線天面更加復雜。往往需要多個天線,才能實現多個頻段的全覆蓋。這不僅占用了更多的鐵塔天面空間,也加大了工程部署難度。
華為推出的Blade AAU X,是首款單天線全頻段M-MIMO。也就是說,僅憑一個天線,就能夠在全頻段都實現對M-MIMO的支持。
這個方案不僅帶來了極致的網絡性能,也大幅降低了部署難度。相比傳統部署方式,該方案實現了單桿極簡部署,節省了50%的站點空間,減少了70%的OPEX(運營成本)。方案還實現了一桿支持GHz級別的超大頻寬,最大化頻譜效率。
3. 業界首款U6GHz AAU,實現萬兆連續覆蓋。
第三個方案,是華為的U6GHz AAU天線。
U6GHz指的是6425-7125MHz頻段。在去年ITU WRC23會議上,該頻段被成功標識為IMT頻譜,覆蓋包括歐洲、中東、諸多亞太國家,以及巴西、墨西哥等大國。憑借700MHz大帶寬的優勢,U6GHz將有效支持5G-A以及未來目標網的演進,已經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目前,全球多個地區都開始積極籌備U6GHz頻譜的分配,產業生態正在加速成熟。
華為的U6GHz AAU天線,是專門針對這個新興頻段所提出的方案。此前,他們一直采用128T U6G AAU樣機支持全球局點的測試驗證。現今,他們正式推出256T U6G AAU,是業界目前最多通道AAU。該AAU基于1500+陣子和領先MU-MIMO算法,以軟硬協同的方式,可以實現100Gbps容量和10Gbps用戶體驗。
基于自家ELAA(超大規模天線陣列)技術的加持,華為U6GHz AAU的覆蓋能力可以對齊C-band(C波段),可以實現室內連續Gbps體驗。經過他們的測試驗證,可補齊13dB的覆蓋差異,即使在室內場景,也可以達到C-band的相似體驗。
綜合來看,華為的U6G AAU,真正實現了容量覆蓋雙優,助力全球U6G商用。
4. LampSite首次引入Passive IoT能力,使能室內全場景數智升級。
第四個方案,是華為室內無線覆蓋產品——LampSite X。
LampSite系列是華為面向室內推出的拳頭產品,在國內擁有很高的市場份額。LampSite X,是LampSite系列的最新型號。
LampSite X的X,其中一層含義是羅馬數字10,表示它可以支持全頻譜合一,支持全制式全帶寬,單模塊極限部署5G-A,實現極致萬兆(10Gbps)能力。
X的另一層含義,是多維能力。LampSite X不僅支持3Gbps大上行、10Gbps大下行、毫米級時延,還持續增強支持了Passive IoT,助力千億互聯。
在倉儲物流、貨品盤點等場景,LampSite X已經得到了應用。相比RFID方案,Passive IoT的覆蓋范圍較RFID增加100m,精度高達99%,可以實現交付效率提升50%,盤點周期從每月到每日。
LampSite X,將5G-A極致能力首次帶入室內場景,實現了室內數字化的全面升級。
5. 業界最輕AAU,實現中頻大帶寬極簡部署。
第五個方案,是華為有源天線產品——Easy AAU。
Easy AAU,顧名思義,是一款輕巧簡約的AAU。它是業界最輕的M-MIMO天線產品,相比傳統8T RRU重量減少一半,非常易于部署在城市掛裝場景和郊區簡易抱桿場景。
根據測算,Easy AAU能夠縮短40%的部署時間,同時使能網絡容量翻倍。
6. 業界首個基站天線和微波一體化方案,解決全場景天面部署難題。
第六個方案,主要面向基站天線覆蓋和微波回傳的場景。
在基站天線和微波領域,華為已經堅持耕耘了很多年,擁有很強的競爭力,連續多年市場份額保持第一。
他們依托自身在無線通信領域的強大研發能力,將無線技術的領先技術、材料、工藝、算法等應用于基站天線和微波領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果。
華為推出的IAM(基站天線和微波一體化方案),可以將基站天線與微波單元進行融合,減輕30%的重量,節約50%的天面體積。同時,微波天線支持水平方向±90°,垂直方向±15°波束自尋優自對準,減少維護成本。
7. 業界首個全雙工微波,使能網絡傳輸能力再升級。
第七個方案,同樣是面向微波。
華為推出的全新E-band全雙工方案,實現了微波信號傳輸從半雙工到全雙工的歷史性革新。這一技術突破使得在相同頻率下,發射機和接收機能夠同時工作,解決了傳統半雙工微波在同一頻點上只能單發單收的限制。E-band全雙工技術有效地克服了同頻自干擾問題,微波設備在發送信號的同時,也能接收相同頻率的信號。通過單頻點雙發雙收,使得E-band頻譜效率翻倍,而在頻譜資源不變的情況下,可以實現最大50Gbps的容量,達到業界最高的空口能力。
華為的E-band全雙工方案通過采用全新2T的E-band模塊與業界首個全雙工天線,實現了在相同頻譜資源條件下頻譜效率的翻倍,這一技術革新主要依賴于軟硬件層面的兩大關鍵技術。在硬件上,超隔離天線能夠顯著減少發射和接收信號之間的相互干擾,使得設備能夠在相同頻率上同時進行發送和接收操作。超隔離天線通過其獨特的物理結構和設計,實現了在緊湊空間內的高隔離度,這對于全雙工操作至關重要。而軟件層面,華為獨家的干擾消除算法能進一步降低全雙工操作中的自干擾。這些算法能夠在數字域中識別并消除自干擾,從而提高信號的清晰度和通信質量。
通過這些軟硬件技術的結合,華為的E-band全雙工方案在兩種場景下對運營商有突出的價值,針對頻譜受限的場景,無需額外申請頻譜就可以實現容量翻倍,或在同樣容量訴求下,節省一半頻譜資源, 有效解決了頻譜資源緊張的問題, 讓5G和5G-A回傳網絡部署輕松部署。
8. 業界首個One Box農網方案,聯接未聯接。
第八個方案,面向農村等偏遠地區場景。
2017年和2022年,華為曾經先后推出過RuralStar和RuralLink方案。這些方案能夠以極低的成本和功耗,實現普遍覆蓋,聯接未聯接的人群,受到了非洲及南美用戶的廣泛歡迎。
這次新推出的RuralCOW方案,在RuralStar和RuralLink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實現更極致的極簡、易部署。
方案通過一個射頻盒子集成無線前傳,實現免回傳、免BBU,免市電,真正做到了“One Box One Site”,大幅降低了站點建設成本,滿足偏遠郊區多制式部署的需求。
9. 業界首個Agent數字人團隊,助力網絡邁向高階自智。
第九個方案,對應華為三大A戰略之一的Agent Teams,也是華為“以智賦網”的一個經典案例。
他們基于RAN Intelligent Agent打造的Agent(智能體)數字人團隊,當前已經孵化4類數字人專家。
FME Mate通過對告警的智能分析和無源器件的智能感知,精確定位故障根因和位置,并通過人機交互,引導現場運維工程師完成高效排障;
Optim Spirit基于無線智能體與數字化站點,在網絡感知、分析、決策與執行上全方位提升自智能力,使能20%日常網優工單自閉環;
Watt Spirit利用數字孿生仿真迭代生成最優節能策略,實現全網全天候體驗節能雙優;
Bit Mentor憑借柵格級多維仿真完成差異化體驗業務開通精準評估,分鐘及自動優化保障用戶體驗,并持續評估,端到端保障差異化用戶體驗。
這些數字人專家是華為將人工智能技術充分應用于網絡的實踐成果,推動網絡全面邁向了L4高階自智。通過持續推動AI入網,華為幫助運營商提升了網絡運維效率,降低了成本投入,能夠獲得更廣泛的商業價值,加速網絡的智能化轉型。
10. 獨創全域數字化站點,使能整站可視、可感、可控。
最后一個方案,是全域數字化站點,對應三大A戰略之一的Ambient Site。
Ambient Site是華為無線匹配全數字化的演進方向獨創的全域數字化站點。其以基站主設備BBU、RRU、天線為核心,與電源、傳輸等外設系統聯動,可以實現整個站點的可視、可感、可控。
基站的BBU、RRU作為有源設備,是比較容易實現可視、可感、可控的。我們重點看基站天線、電源、傳輸系統如何實現“從無源到有源”、“從不可控到可感可控”。
在基站主設備天線系統方面,借助天線數字化能力,可以實時精準獲取方位角、機械傾角、經緯度等站點工參信息,支持全維度天線波束指向和寬度可調,進而幫助運營商實現網隨業動、波隨人動,將運維從天降低到分鐘級,用戶體驗提升30%。通過數字化升級,天線不再是“啞”設備,減少了人工上站勘測、維護和優化,大幅提升規建維優效率,并顯著降低人力成本。
在電源系統方面,華為Ambient Site方案采用iSDU實現電源的數字化升級,將電源從固定電壓升級到自適應升壓,供電拓撲從無感知升級到自動識別,從而實現整站供電聯動。運營商在加頻加功率時,電源線纜無需改造,相關費用從每站約1000美元降至0。同時通過電池和BTS業務聯動,在備電場景下不增電池,關鍵業務時長延長1倍,提高了能源效率并降低了運營成本。
iSDU
在傳輸系統方面,華為也推出業界首個OTDR前傳光路檢測,從無源到數字化升級,幫助運營商做到光路的精準故障定位,提升運維效率。該數字化檢測光纖方案具備高集成、高精度、高效率三大特點,可將光路故障定位精確到米級,故障定位時間從天級到分鐘級,運維效率提升90%,大幅縮短業務中斷時長。
目前華為Ambient Site已在全球展開規模部署,幫助提升用戶體驗,降低站點投資。方案能夠支撐網絡自動化加速走向AN L4高階自智,滿足移動AI時代多樣化業務需求。
以上,就是華為5G-A?十大產品解決方案的詳細解讀。
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個方案都有非常明確的針對場景,可以解決運營商已經存在的網絡建設和運維痛點。這些方案,能夠幫助運營商重構網絡運營運維模式,改善用戶體驗,獲得更大的商業價值。
隨著移動AI的加速普及,移動通信網絡的全面革新已經迫在眉睫。華為5G-A?十大產品解決方案是一個很好的開頭,相信后續會有更多移動通信技術顛覆式創新出現,為數智時代夯實網絡底座。
—— The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