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至23日,由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主辦,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急診專業委員會、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承辦的2024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急診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暨中西醫結合急診技能培訓班在南京舉行。
11月23日上午,大會舉行開幕式。開幕式上,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執行院長、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急診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黃英姿,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副會長黃亞博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大會由中大醫院急診醫學科馬紹磊主任擔任主持。
此次會議群賢畢至,圍繞急診急救領域的熱點與難點展開深入探討,帶來一場高質量的學術盛宴,全面提升臨床診療的實踐能力。黃英姿主任委員作題為《新技術創新引領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專題講座,從管理與技術層面探討了創新驅動在醫院高質量發展中的關鍵作用;陳彥教授以《大家期盼的急危重癥科主任》為題,闡述了急危重癥科主任在團隊建設與學科發展的核心地位與職責;謝劍鋒教授圍繞《ECPR 如何實施》,詳細講解了患者選擇、ECMO介入時機及團隊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助力優化ECPR實施效果;劉軍教授在《危重癥臨床診療決策中的辯證思維觀》中,分享了通過辯證思維應對復雜病情的策略,為與會者提供了更科學的決策方法;莊智偉教授的《感染性休克,急診的1h bundle 如何實施》則重點闡釋了通過優化資源配置與流程管理提升感染性休克救治成功率的實踐路徑;郭濤教授在《膿毒癥液體復蘇可能的“陷阱”》中,揭示了液體復蘇中的潛在問題,為優化膿毒癥患者治療提供了警示與指導;談定玉教授帶來的《急重癥液體復蘇理想目標》,詳細分析了液體復蘇各階段的目標與策略,強調早期充分復蘇與后期限制液體的重要性。此次會議內容豐富、實踐導向明確,為參會者提供了難得的學習與交流機會,進一步推動了急診急救領域的學術發展。
專題會議環節,聚焦急診臨床實踐中的信息化、傳統醫學融合、病原學研究及病例分析,內容豐富,學術深度與實用性兼具,為參會者帶來了全新的視角和啟發。馬紹磊主任在《急診的信息化建設》中分享了急診信息化全流程覆蓋的建設經驗,強調全面性,易用性,智能性以及標準化,為急診科的高效運行與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劉克琴教授的講座《中醫藥在感染性休克中的應用》闡述中西醫結合在膿毒癥及膿毒性休克治療中的獨特優勢,突出早期干預與個體化用藥的價值;以中醫“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理念為核心,針對不同階段的臨床表現提出了參麥注射液、生脈注射液及參附注射液等個性化用藥策略;康健教授圍繞《成人門急診急性呼吸道感染診治與防控專家共識》展開解讀,全面分析了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診治要點與防控策略,助力提升門急診感染性疾病的規范化管理水平;徐昌盛主任在《化膿性腦膜炎的常見病原體》中深入探討總結了化膿性腦膜炎的常見病原體及精準診斷策略,強調病毒、細菌及特殊病原的全面排查方法;趙紅梅教授在《乳酸在休克中的再認識》中探討乳酸在休克評估中的作用,強調乳酸變化反映細胞功能狀態,為優化整體治療策略提供指導;病例討論《CAP,初治充滿希望,再治步步驚心》邀請中大醫院微生物袁晨燕主任、藥學部查嫻主任、放射科彭丹丹醫師及兄弟單位急診科醫生參與討論,通過抽絲剝繭式的分析,最終明確感染病原體。通過該復雜病例,進一步探討了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診治挑戰,為臨床決策提供了寶貴經驗。
下午的專題會議還特別聚焦急診急救“五大中心”建設,各位專家圍繞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的建設分享自己的經驗與體會,旨在提升醫院急危重癥救治能力,為參會者帶來全新的視角與啟發。于紅教授分享了《省級孕產婦危急救治中心建設與思考》,指出孕產婦死亡率是WHO衡量國家地區衛生健康的主要標準之一,母兒安危責任重大,要加強妊娠風險篩查及評估管理,早期識別危急重癥孕產婦并作出快速反應,提升管理危急重癥孕產婦的能力;燕憲亮教授在《急診醫學緣起與新時代發展》中講述了急診醫學的前世今生,介紹了現代急診醫學的發展方向,指出急診科要具備強大的綜合處置能力,要建立急診專科醫聯體、急診急救大平臺概念,要加強院前急救隊伍建設,同時也指出了急診醫學面臨的困難與挑戰;湯成春教授在《高危胸痛的多學科協作處理》指出急診胸痛的病因異質性強,重點要識別致死性高危患者,篩出中低危患者,胸痛中心旨在建立多學科聯合診療模式,縮短胸痛患者診治時間,并指出多學科協作才能保證胸痛患者高效的篩查、合理的危險評估以及恰當的診療;張正生主任在《卒中救治中心建設與優化》中總結了中大醫院卒中救治中心的建設經驗,指出專業的急診卒中團隊執行可以做到更高效和嚴謹,需要指定專人負責,需要專門的卒中護士及工勤人員配合;吳旋主任在《創傷救治我們怎么做—中大模式》中分享了中大醫院創傷救治中心的工作模式,指出多學科協作規范高效的聯合救治是多發傷救治成功的關鍵之一,流程化、信息化管理、分工明確、團隊協作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關鍵。最后,石清清醫師分享的病例《這例意識喪失不簡單》,病情一波三折,引發現場參會者激烈的討論,最終患者的病情在急診科、影像科、介入科醫師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診斷和及時的治療,同時這例病例分享也啟發了參會者,詳細的病史詢問、認真的體格檢查是臨床醫師的基本功,是臨床疾病診斷的重要環節。專家團隊帶著自己精心準備的內容豐富的課程,通過理論講解、案例分析和實際操作演示等多種方式,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感染性休克的臨床表現以及救治原則,并展開激烈討論,其在急危重癥患者疾病救治中具有重要地位。
11月22日下午,大會還特設床旁超聲和機械通氣workshop專場,由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急診醫學科馬紹磊主任擔任主持。中大醫院執行院長黃英姿教授帶領的中大醫院急危重癥團隊進行精彩授課,技能培訓班提供模擬操作的機會并進行分組演練。與會代表紛紛表示workshop專場為廣大急診醫務工作者提供一個交流學術、分享經驗、提升技能的平臺,受益匪淺。
據悉,急診醫學作為醫學領域的重要分支,肩負著搶救急危重癥患者的重任。在當今時代,中西醫結合的急診治療模式正展現出獨特的優勢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本次會議邀請了省內知名中西醫專家,分享前沿學術理念和豐富的臨床經驗。近百名學者共同深入探討中西醫結合就急危重癥中關于急診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技能培訓及臨床診療等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能。
此次急診技能培訓班為期兩天,包含多場系列學術活動,涉及各層面、多維度、側重點的培訓學習,旨在提升東部地區各級醫院的的急診救治水平,推動急救醫學事業的更好發展,努力為周邊地區民眾健康保駕護航,讓更多的患者受益。
(編輯王倩 校對劉敏 編審程守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