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圖由AI生成
- 本期故事關鍵詞:時間管理-
真正驅動我們行為的習慣,很多我們根本沒有覺察到,尤其是那些拖后腿的壞習慣。想消滅壞習慣,必須提升自己對壞習慣的覺察能力。有覺察,才能有后來的行動。
研究發現,在所有行為中,習慣性行為占比大概是一個人所有行為的43%。這個比例,有沒有讓你悚然一驚?
真正驅動我們行為的習慣,很多我們根本沒有覺察到,尤其是那些拖后腿的壞習慣。想消滅壞習慣,必須提升自己對壞習慣的覺察能力。有覺察,才能有后來的行動。
如何提升自己的覺察能力?
第一個方法,請注意特殊事件。
前面提到的玩手機出事故,就屬于特殊事件。特殊事件的發生,背后往往有平時忽略的壞習慣。所以,事件發生后,你需要好好分析,真誠面對自己的問題。
很多人發生特殊事件后,還繼續自欺欺人,認為不過是小概率事件,是運氣問題,根本不值得自己特別關注。比方說,有人走路刷手機時摔到泥坑里,腳扭傷了,事后他卻想,今天運氣真差。這種思維模式會導致即使轉機出現了,我們也根本抓不住。
結果就是,這種人會始終陷在壞習慣的泥潭里而不自知。
第二個方法,認真觀察自己在不同環境中行為的變化。
習慣和環境經常綁定在一起。更換環境,移除提示信號后,我們的行為往往會自動發生變化。比如,家里的沙發往往是刷手機的強提示信號,很多人喜歡躺在沙發上玩手機。但我家客廳里只有書柜和大桌子,有些朋友到我家后經常會忘記刷手機。因為缺少了沙發這個強信號的提醒。
千萬別高估自己的覺察力,你能覺察到的行為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環境。一旦環境發生變化,就要主動觀察自己的行為,看看有哪些明顯的變化。這些變化背后,通常都隱藏著我們的某個或好或壞的習慣。如果發現是壞習慣,應該暗自慶幸,因為我們又得到了一次提升自己的機會。
第三個方法,注意對比自己和他人的不同。
我們經常對自己的習慣無知無覺,卻能察覺到別人的各種習慣。我剛去律所工作時,注意到有一個同事特別能喝水,工作時桌子上也時常放著一杯水。他的休息方式就是喝水、倒水,端著水杯邊喝水邊在辦公室走幾圈。對比之下,我才意識到自己每天喝水特別少,因為我每次都是等到長時間休息時,才會去倒水,結果導致自己經常忘記喝水。
有了鮮明對比,我意識到了自己的壞習慣。之后,我工作時也會在桌子上放一杯水。等工作累了,起身休息時再去接一杯水。不只每天的喝水量達標了,而且,還增加了一種新的休息方式。
覺察到壞習慣,才是改變自己的第一步。然而,很多人根本不具備相應的覺察力。
看起來我們每天都在思考、在忙碌,而事實是,我們大部分時間活在自動運行模式里。遵循慣性,這是我們人類為了省力而發展出的本能反應。如果你愿意主動掌控自己的人生,不想被本能支配,那就經常觀察自己吧,像觀察別人那樣,保持清醒、客觀的狀態。相信一段時間后,你就會意識到這種觀察帶來的價值。
當然,更重要的是有所行動。在行動時要始終記得,通過調整物理環境和人際環境,好的行為會自動呈現。忘記意志力神話,做自己環境的設計者,前方等待你的,必是浩瀚星辰。否則,壞習慣可能會一次又一次地毀掉你的時間規劃,甚至毀掉你的人生。
本文節選自|《成為時間管理高手:高效能人士都在用的“神奇賬本”》
作者|柳一一著
About us
主編:鹿|本期編輯:流星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