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20~40年代,中國軍隊裝備的步槍五花八門,進口加國產少說有十多種,雖然以7.92毫米口徑為主,但7.62毫米和6.5毫米口徑也不少。7.62毫米有兩種,一是蘇聯援助的 莫辛·納甘步槍,二是美國援助的春田步槍。至于6.5毫米口徑步槍,很多網友都知道,小鬼子的三八大蓋(三八式步槍)嘛。不過可能有不少網友不清楚,還有另一個國家出售給中國的步槍也是6.5毫米口徑,這個國家就是意大利。
軍迷在試射卡爾卡諾M1891式步槍
意大利出口中國的步槍是卡爾卡諾M1891式步槍,彈藥為6.5×52毫米。說起來意大利是世界上最早使用6.5毫米步槍的國家,比日本還早,說明資源匱乏的國家都在想辦法節省成本。不過6.5毫米步槍的優點很明顯,后坐力小、精度高。并且由于彈藥重量更輕,士兵可以攜帶更多的彈藥,在戰略層面上較小口徑的彈藥對經濟的負擔更小。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卡爾卡諾M1891式步槍配備了六發彈倉,而當時大多數軍用步槍只有五發彈倉,戰場上多一發可能就是決定生死。
卡爾卡諾M1891式步槍設計時參考了德國的毛瑟步槍,其槍機也是前端閉鎖,不過沒有采用毛瑟的全約束供彈,而是參考了奧地利曼利夏步槍的漏匣式供彈。這樣的漏夾可以用任何方向整體塞入彈倉,士兵唯一要注意的是彈尖指向槍口。漏夾會讓彈藥始終保持在理想的裝填位置,并在彈藥打光時,從彈倉底部掉落。從該型步槍的設計看,雖然意大利人打仗不行,但在武器設計上還是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裝備該型步槍的意大利士兵
至于卡爾卡諾M1891式步槍的性能,眾說紛紜,有的說很好,有的說很垃圾,特別是日本人對該槍深惡痛絕。日本人為什么意見這么大呢?因為日本人曾經向意大利訂購了12萬支基于卡爾卡諾M1891式步槍改進的I式步槍,"I"并非數字符號,而是表示“意大利”(Italian)。I式步槍與卡爾卡諾M1891式步槍的槍機、扳機、機匣等結構幾乎一模一樣,槍管和膛線數量以及纏距估計也都一樣,只是彈容量不同,I式步槍彈倉選用了和三八大蓋類似的毛瑟式彈倉(五發容量)。
原本日本人計劃用意大利盟友生產的I式步槍裝備精銳部隊,但沒想到交付的I式步槍質量很差(閉鎖強度非常糟糕),據說接收這批步槍的日本陸軍在試用之后目瞪狗呆。日本陸軍大失所望后,干脆將該批槍送給日本海軍(估計是想坑海軍馬鹿),日本海軍使用后也傻眼了,再缺武器也不能用啊,最后這批步槍基本用來裝備警備隊以及作為新兵訓練使用。不過意大利人故意坑日本人的可能性不大,質量問題應該是品控上出了問題,30年代后期意大利也在備戰,不少武器裝備采取分包的方式,這就難免質量上有問題。
使用圓頭彈
卡爾卡諾M1891式步槍其實質量不錯的,經受過實戰(非洲殖民戰爭,一戰、二戰)的考驗,在意大利軍隊服役了四十多年,并且出口不少國家。該型步槍生產數量也很大,僅1892~1918年間,就生產大約200萬支卡爾卡諾M1891式步槍。
網友可能要問,中國什么時候采購意大利卡爾卡諾M1891式步槍的?一戰結束后,歐洲不少參戰國都在向我國傾銷一戰剩余物資,當時中國處于軍閥混戰時期,對武器需求量很大。1917年,段祺瑞通過討逆軍成功鎮壓了張勛復辟的鬧劇,“再造共和”之后卻拒絕恢復國會,并趁機廢除臨時約法,此舉遭到南方五省的反對,護法運動開始,中國陷入南北分裂的局面,從此時開始,到1929年國民政府統一全國,軍閥混戰的局面整整長達10余年。
可以當狙擊步槍使用
雖然在美國的倡議下,世界上的武器主要生產國聯合起來對華實施軍火禁運,而且一禁就是十年,直到國民政府統一時禁運才結束。意大利也是對華軍火禁運條約的簽約國,但是意大利人繞過條約,將武器包裝成玩具,將大量卡爾卡諾M1891式步槍出售給中國各地方勢力。當時這些意大利軍火屬于搶手貨,前后至少有15萬支流入中國。甚至意大利傳教士都參與軍火走私,通常有意大利傳教士的地區,那一帶的土匪使用的都是卡爾卡諾M1891式步槍!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也裝備了不少卡爾卡諾M1891式步槍,來源主要是繳獲各地方勢力。紅軍士兵使用后,反饋該槍后坐力小、精度高,比漢陽造步槍好使。抗戰初期,也有部分中國軍隊使用該槍,不過因為意大利跟日本是同盟關系、后來斷了彈藥來源,缺乏彈藥的卡爾卡諾M1891式步槍只能從一線退下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