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黃月嬌 楊靜欣 編輯 路蓉蓉)11月22日,一場以“AI賦能產教融合,數智經管職領未來”為主題的科研–產教 智匯學術論壇暨第六屆校園模擬招聘大賽開幕式順利啟幕。本次論壇由銀川科技學院主辦,銀川科技學院數字經濟與管理學院、中銘啟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辦,高校畢業生協會開發區與新形態就業工作委員會、三創合一(寧夏)共創研究院、用友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論壇匯聚了來自行業專家、學者以及教育領域的精英,論壇旨在深入探討如何借助AI這一強大引擎,驅動產業與教育深度融合,聚焦經濟管理領域在數字化與智能化浪潮下的創新發展路徑,圍繞科研、產業和教育三者之間的緊密關聯,全力探索構建三者協同發展的嶄新融合模式與創新路徑,力求為新時代的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開辟新航道。
教育部辦公廳首批創業導師、創新創業實踐專家、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開發區與新形態就業工作委員會、中國開發區協會人力資源與產教融合工作委員會秘書長趙紫晨,寧夏社會組織總會會長、原民政廳二級巡視員李炎煒,寧夏老區建設促進會副會長聶峰軍,寧夏大學學報執行主編馬海龍等省內外專家、50多家企業代表蒞臨參會。學校領導白克義、吳紅軍、景天時、劉雄飛與各職能部門、二級學院領導及數字經濟與管理學院師生代表參加開幕式。論壇由數字經濟與管理學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馬晶晶主持。
銀川科技學院副校長景天時教授在開幕式上致辭,向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他指出,在數字經濟時代,人工智能技術為產教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內涵,經濟管理人才需要具備數字化思維、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才能適應未來職業發展的需求。要以此次論壇為契機,匯聚各方智慧,攜手共進,深入探討AI賦能產教融合的有效途徑,數智化時代經濟管理領域的創新發展路徑等問題,為培養適應數字經濟時代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價值觀,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他表示,本次活動組織有序、設計合理且內涵豐富,希望參與論壇的師生提出了明確要求,鼓勵師生們積極投身學術研討,勇于創新思維,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嚴謹的態度在學術道路上砥礪前行。
中國開發區協會人力資源與產教融合工作委員會秘書長趙紫晨在致辭中,對本次論壇的及時性與有效性給予了高度評價。她強調,在當下的時代背景下,未來大學生的精準就業與高質量就業已成為擺在社會面前的一道亟待破解的關鍵命題。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一方面要精準對接產業需求,大刀闊斧地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積極引入并推動AI等前沿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從而確保所培養的學生能夠契合市場與產業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產教融合絕非學校的獨角戲,企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特別是正處于轉型升級關鍵節點、面臨戰略目標調整的非公有制企業、中小型民營企業以及專精特新企業,更應將目光投向大學生群體,以實際行動積極投身到產教融合的大潮之中。她期望借助學校精心搭建的平臺,凝聚眾多企業的力量,攜手并肩,共同策劃并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為廣大學生創造接觸優質資源的機會,助力他們提升就業的軟實力,在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順利開啟職業生涯的輝煌篇章。
隨后,趙紫晨向數字經濟與管理學院授予“校企共建 產教融合實踐基地”牌匾。
銀川科技學院副校長劉雄飛與智誠(寧夏)健康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戶宵瑜,新質數創(寧夏)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三創合一(寧夏)共創院副院長宋強兩家企業簽訂產教融合實踐基地校企合作協議并授牌。
開幕式后,用友新道數智商科事業部資深教育規劃顧問專家魏永江,以其深厚的專業造詣和豐富的行業經驗,為現場師生帶來了一場主題為“AI成就數智企業,科技使能產教高質量融合發展”的知識盛宴。魏永江憑借大量詳實且極具代表性的AI在企業數智化實踐中的應用案例,生動形象地展示了人工智能技術如何在當今企業運營管理的各個環節中發揮變革性力量,實現企業效率與競爭力的大幅躍升。在此基礎上,他剖析了AI賦能產教融合的高質量實踐路徑。從專業課程體系的智能化重構,到實踐教學環節的數字化革新;從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探索,到教育評價體系的科學重塑,全方位、多層次地解讀了AI如何有機融入產教融合的全流程,為打造適應新時代需求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提供了清晰且極具前瞻性的路線圖。魏永江進一步探討了AI重構數智+教育的實踐行動。他講到,借助AI技術搭建智能化教育平臺,能夠實現教育資源的精準推送與個性化定制,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和內容中成長;通過AI驅動的虛擬仿真教學環境,可使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掌握復雜的專業技能和知識要點;利用AI數據分析能力,能對教學效果進行實時監測與深度評估,從而及時優化教學策略,提升教學質量。
趙紫晨開展了“黨的第二十屆三中全會政策解讀—新形態下校企共建、產教融合”主題講座,由馬來西亞寧夏國際總商會秘書長楊慧棟主持,吸引了眾多教師及50家企業代表參加會議。講座中,趙紫晨對近年來國家頒布的經濟、就業、人才培養、企業經營等相關文件內容進行了層層遞進式地解讀。她強調,企業應運用新時代、新經濟、新模式助力轉型升級,而學校作為培養建設企業人才的重要基地,如同“人才銀行”一般,企業和學校需緊密合作,將理論知識培養與企業實踐鍛煉相結合,全面提升大學生的能力,從而為企業、社會輸送優秀的工作者和建設者。
當日下午,寧夏大學學報執行主編馬海龍開展了主題為“學術論文寫作規范與技巧”的講座,由銀川科技學院數字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馮莉萍主持。講座聚焦論文寫作常見問題,對學術論文寫作的基本流程進行了詳細解讀。馬海龍深入講解了如何進行學術論文選題,怎樣搜集與查閱文獻資料,分享了實用的學術論文寫作技巧,并就論文投稿相關要點與注意事項展開了闡述,為現場的老師提供了從論文構思到投稿發表的全方位指導。講座結束后,馬海龍與現場老師們進行了互動交流,面對老師們提出的問題,他憑借其豐富的知識儲備與行業經驗,逐一進行了耐心且精準的解答,從專業視角為學術寫作思路為大家點亮明燈。
同時“筑夢啟航 擁抱未來”講座精彩開講,趙紫晨聚焦新時代創業就業話題,與學生深入互動。她走到學生之中,針對學生就業創業的想法與困惑進行問答交流,并為學生提供了富有前瞻性的就業未來行動計劃——總裁助理培養方案。分享了自身成長經歷、攀枝花大學生陽星月創業的成功案例,引發了廣大學生的濃厚興趣。
最后,論壇專家、企業代表、銀川科技學院數字經濟與管理學院領導和教師代表開展了“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為主題的研討會。會議中,雙方圍繞如何在產教融合模式下推動學生高質量發展并實現精準就業展開了熱烈討論,企業代表們表示將積極與銀川科技學院緊密合作。其中,“北極星總裁特助行動計劃”和“央企國企實習計劃”成為合作亮點,通過構建完善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長和個人興趣愛好,為他們精準匹配就業崗位,助力學生順利開啟職業生涯。同時,企業將根據實際業務需求深度融入銀川科技學院課程體系,借助共建實踐基地的契機,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深入接觸真實的項目案例,提前積累寶貴的實踐經驗,實現從理論學習到實際應用的無縫銜接。整個研討過程中,雙方交流積極踴躍,氣氛融洽。校企雙方已就合作事宜達成初步意向,未來將攜手共進,為產教融合的深入發展探索更多創新路徑與實踐模式。
“AI賦能產教融合,數智經管職領未來”學術論壇成功搭建起一座深度交流、互學互鑒的橋梁,讓各界嘉賓得以匯聚一堂,共探前沿。更為關鍵的是,它如同一股強勁的新動力源,大力推動人工智能與產教融合向縱深挺進,掀起創新發展的新浪潮。可以預見,未來人工智能必將在教育與經濟管理的廣袤天地中釋放出更為耀眼的光芒,深度融入并重塑行業格局,源源不斷地為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輸送高智量的智慧結晶與磅礴力量,開創數智賦能的全新輝煌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