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大部分企業,企業的公關,企業家,都在選擇低調,能不說話就不說話,于是各種誤解越來越多,越來越深,企業家群體是社會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逃避的結局就是環境越來越差,溫水煮青蛙。
上周,首富們之間的碰撞,會走向何方?我思考和觀察了一周,什么也沒寫,現在準備寫了,以下是我的觀點。
◆第一,方向不會變,人類還是會走向算法,擁抱信息過載,這是熵增定律的人間體現,就像汽車不會因為排放被禁止,空調不會因為破壞臭氧層被廢棄一樣,人類的本能就是追求肉體和精神的快感。
◆第二,細節會改變,各家算法主導的信息平臺,會引入編輯制度,用人工進行內容干預,不再像現在徹底算法化,這個觀點,我在《老編輯們是不是該回來了?》一文中明確表達了,算法需要用編輯來把控,而不是完全拋棄編輯自控。
◆第三,企業家們還是要學會如何在算法時代,更好地表達自我,幫助時代走向睿智,而不是愚蠢,所以企業家在算法時代,不僅僅要做IP,而且要大做特做,更加有責任地做IP,為什么今天網紅當道?難道企業家一段時間的集體失聲,沒有責任嗎?(此處有大聰明要開懟。)
◆第四,企業家直播帶貨這件事,無非就是渠道換個殼,賣貨本身就是本職工作,只是大家的手段不一樣而已,有些人靠線下渠道,有些人靠傳統電商,有些人靠直播帶貨。
以下,一一詳敘,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對短視頻、網紅和算法的持續性質疑者,我對現狀也極度不滿,流量應該傾斜給正常人了,而不是那幫裝瘋賣傻的網紅。
我剛把文章寫完,程苓峰發朋友圈說,3Q大戰時騰訊12歲,今年字節是12歲,這不是玄學,這是生命規律。
馬化騰命中必有周鴻祎,張一鳴命中必有鐘睒睒。
算法的里程碑事件
上周,去西南方向跑了一周,跟一個朋友吃飯,聊到熵增話題,宇宙最終歸于熱寂,現在的輿論環境像極了一個封閉環境中,有序變得無序,熵不斷增加,企業公關十年前,還可以自信滿滿地說,搞定了媒體,現在誰還敢吹這種牛逼?傳播已經走向一種無規律狀態,無理性狀態,無反思狀態,因為是算法在控制,不是編輯。
于是,很多人簡單粗暴地說,對算法,就是要一刀切,那絕對不靠譜,也不可能,短視頻行業不會消失,算法也不會消失,如果消失,我直播去吃翔。
一切新事物出現后,必然會迎來一個修正期,好讓這個新物種能繼續存在下去,汽車要解決尾氣排放問題,水壩要解決掉洄游物種延續問題,空調要解決氟利昂的問題,算法要解決掉人類編輯問題。
算法本身是沒有對與錯的,它僅僅是一個工具,需要人來使用,好人使用,它就是一把做菜砍柴的刀,壞人使用,它就是一把殺人殺生的刀。
全靠編輯的時代,編輯就是算法,人嘛,會貪腐,會有人情世故,會有各種私心,算法時代,算法就是一個特別干凈的小編,完全按照程序辦事,那么就可以大幅度縮減編輯團隊,降低人為因素,那么只需要有幾個道德標準極高的總編室團隊,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我覺得,抖音、快手、視頻號等等短視頻平臺,很快就會迎來一個維持人類普世價值觀的編輯部,以此留證。
在我看來,鐘睒睒不是在向字節跳動和張一鳴開炮,更像是在幫助字節跳動變成更好的自己,這讓我想起了多年以前,360的周鴻祎向騰訊的馬化騰開炮一樣,最終成就了一個投資了中國互聯網半壁江山的騰訊版圖,沒有周鴻祎的倒逼,騰訊開放的大門不一定會打開,甚至騰訊可能走不到今天的成功。
今天,也一樣,長年以來,沒有人告訴張一鳴,該調整了,于是鐘睒睒站出來了。
周鴻祎私下跟我說過,大家都知道現在這樣不好,但是什么也改變不了,我不同意他的觀點,十幾年前他能讓騰訊改變,如今就一定也有人會站出來,讓字節乃至整個信息流行業改變。
但是,我必須聲明的是,我個人對于整個文明的走向,是有明確觀點的,信息過載在發生,AI的出現,面對宇宙還有那么多未解之謎,人類一定會選擇更加快速的信息處理方式,碳走向硅會是一個必然趨勢,人類會自然而然地走向那里。
企業家就應該做IP
至于企業家要不要做IP,要不要直播帶貨,我覺得這是一種極為無聊的話題,我比較同意周鴻祎拍的幾期短視頻的觀點,改革開放幾十年,企業家什么時候停止過做IP?什么時候停止過帶貨?
報紙、雜志時代,企業公關們找媒體給老板做專訪; 電視、廣播時代,給老板安排對話欄目; 互聯網時代,安排老板在論壇與網友互動; 今天,老板們自己開拍短視頻; 任何時候,企業家們都沒有放棄過做IP這件事,今天大家癡迷于拍短視頻和直播,只是換了一個媒體形式而已,海爾張瑞敏的人單合一的廣告在東京銀座都打了二十年了,那不是做IP嗎?
我認為企業家在今天,不僅僅要做IP,還要大做特做。
從任正非、柳傳志到馬云、馬化騰再到王興、張一鳴,50、60、70、80企業家一代傳承一代,一直用成功的商業IP成為時代的主角,激勵著無數的年輕人前仆后繼的創業,但是進入短視頻時代之后,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大部分企業家不再說話了,也不再做IP了,只有雷軍、余承東、周鴻祎、俞敏洪、張朝陽等人還在發聲,但是也不再像以前那般豪言壯語了,時代的主角變成了誰?變成了網紅。
很顯然,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在流量的平臺上,誰是主角,社會就會模仿誰,于是現在的年輕人不想創業,只想做網紅,這很可怕,連李子柒在接受采訪時,都覺得小孩們只想做網紅很可怕。
企業家們想要明哲保身,大家都能理解,但是今天的這個局面,你們任何人被網暴,我們任何人被網暴,自己都是有責任的,是你們自己主動親手把話語權交給了網紅,鐘睒睒現在站出來了,哪怕引起了再多的騷動,我也覺得是好事情,企業家真的該重新出來說話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鐘睒睒已經在做IP了,從央視對話的采訪,到這次的集中大爆發,公眾已經開始對這個曾經神秘多年的企業家,有了一定程度的認知,其實今年公眾對于他的誤解,某種層面上,也說明了公眾對他的陌生,甚至很多人喝了十幾年農夫山泉,也不知道誰是鐘睒睒。
在如今這個傻子共振的時代,企業家出來做IP,就是讓正義共振,讓智慧共振,如果傻子們繼續共振下去,鐘睒睒就不會是最后一個被網暴的企業家,你們想要安全,想要公眾理解,又想躲在背后坐享其成,請問你們誰的創業不是靠自己爭取?會有天上掉餡餅的機會?當下的網紅除了讓世界更糟,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嗎?
算法可以讓一群人迅速變傻,也可以讓一群人迅速變聰明,企業家是有責任,也有選擇權的,看看大洋彼岸的馬斯克、黃仁勛等等一眾企業家在干什么,他們除了做事,也在說話。
過去幾年,大部分企業,企業的公關,企業家,都在選擇低調,能不說話就不說話,于是各種誤解越來越多,越來越深,這個輿論環境,大家自己是有責任的,你們是社會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逃避的結局就是環境越來越差,溫水煮青蛙。
當然,你們可能馬上就要一二三教育我了,你們說的那些,我都懂,但是我認為是借口,是明哲保身的自私,人家雷軍不是做得很好嗎?
帶不帶貨看屁股位置
至于企業家帶貨這件事情,我只想說,道不同不相為謀。
鐘睒睒對于企業家直播帶貨的嗤之以鼻,本質上是兩種企業生存模式的一種對抗,兩種渠道的一種對抗,農夫山泉是上個時代的品牌產物,線下強渠道型的企業,他牢牢地把銷售渠道攥在了自己手里,這在快消行業是慣例,伊利、蒙牛、茅臺、五糧液、老干媽都是如此;而今天大部分新興企業的銷售渠道,就是線上,被流量裹挾就是必然,無論是抖音,還是拼多多,都是一種流量生意,所有的互聯網都是流量生意,這是互聯網的底色。
農夫山泉的流量在自己的渠道里,他有自己的定價權,于是鐘睒睒敢于對抗張一鳴;但是大部分的企業的流量在互聯網平臺里,定價權在別人的手里,有幾個線上品牌敢于對抗平臺?
一部分企業家就是自己端著飯碗在線下吃飯,一些企業家就是端著飯碗在別人家里吃飯,反正都能吃飽就行。
雷軍就是可以利用互聯網讓小米汽車三年完成別人十年甚至二十年走過的路,周鴻祎就是可以憑借一己之力讓人們還能想起360,還能關注360在推出什么新產品,這些都是省掉幾十億營銷費用的效果。
大部分的創業者,畢竟不是首富,傳統行業的創新難如登天,年輕人去線下渠道跟老字號們搶市場?大概率就是死路一條,別談什么創新,快消品行業創新幾乎不可能,可口可樂上百年了,還是原配方賣的最好,這個賽道就是個渠道為王的生意。
水行業的格局早就形成,農夫山泉在這個賽道里,也是壟斷者,年輕人們想要在實現彎道超車,要不就是品類創新,椰子水、自嗨鍋、酸辣粉,要不就是去線上渠道戰術性規避。
大家在今天這個流量時代,怎么活下去,讓企業不倒閉,才是初創企業真正的日常生活,時代造就企業,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印記,八十年代大家報紙上打廣告,九十年代大家電視上打廣告,千禧年大家去網頁上打廣告,現在的創業者就是在短視頻打廣告。
中國連資本都快沒有了,初創企業不去短視頻平臺直播找免費流量,還能怎么辦呢?根本沒有錢去打廣告,如今這個物質豐腴的社會,酒香真怕巷子深,我投資的臨期尾貨超市巡物社后面再也沒融過資,如果沒有短視頻幫他們招商,怕是早就凄慘了。
該結束絮絮叨叨了。
鐘首富的言論一出,大部分品牌方的老板,內心集體叫好,因為他們的蛋蛋被流量握住的時間太久了,但愿鐘首富的一句話,能夠讓平臺們,捏蛋蛋的力氣小一點,讓他們的日子好過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