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么,現在許多人經常會把劉備拿來和呂布作比較。
眾所周知,呂布是三國歷史上著名的白眼狼,一生多次跳槽,被稱為三姓家奴。而劉備在生涯前期,也是給人打工,而且跳槽次數也不少,從公孫瓚到陶謙,從曹操到袁紹等等。
那么為什么他和呂布的歷史評價差距如此之大呢?
事實上,這是一些人想要抹黑劉備的歪曲理論,劉備的跳槽和呂布根本不是一回事兒。
呂布跳槽純屬背叛,當初不管是丁原還是董卓,對其都是非常器重,有著知遇之恩。而呂布為了自己的私利,每一次都選擇跳槽到了競爭對手那邊去,而且還連帶著滅了自己原來的老板,賣主求榮。
這樣的行為毫無忠義可言,乃是忘恩負義的小人行徑,所以三姓家奴的帽子他摘不掉。
但是劉備不一樣啊,他的跳槽更多是正常的人事變更,談不上背叛,更沒有忘恩負義。
就拿脫離公孫瓚一事來說,劉備的行為并沒有什么不可取的地方。
話說當年劉備在青州高唐縣當縣令,結果遭到盜賊洗劫,城破落難,不得已帶領部曲投奔老同學公孫瓚。對于劉備的投靠,公孫瓚欣然接納,將其任命為麾下的別部司馬。后來,公孫瓚將劉備派到青州協助田楷,對抗袁紹,并最終結緣徐州之主陶謙,被其納入麾下。
所以,劉備算是公孫瓚集團的一員,算是在給公孫瓚打工。但是,此時劉備與公孫瓚并不是呂布和丁原、董卓那種緊密的主仆關系,它更像是一種盟友關系。
這從劉備的官職就看得出來,別部司馬這個官職在當時很常見,一般有著自己人馬,半路入伙的小股東,很多都會有這個職務。當時公孫瓚在擴張勢力,劉備帶著隊伍加入,服從其領導,成為了公孫瓚集團的小股東。
而后來劉備投靠的陶謙,其實和劉備一樣,也是公孫瓚的盟友,甚至是從屬關系。武帝紀里有這樣一句話:
“瓚使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陶謙屯發干”
很顯然是把陶謙跟公孫瓚麾下的劉備、單經放在了一起,這說明陶謙在這個時間段里面,和公孫瓚是同一陣營。
當然了,以從屬關系而言,劉備是公孫瓚的下屬,需要聽從公孫瓚的安排,實際上還是一個打工仔。這就好比一些現代企業,給予了員工股權,但是他們只能分紅,沒有參與公司管理和決策的權力。而陶謙作為一州之主,和公孫瓚更多的是合作關系,屬于董事會成員,有著自主的話語權。
但是,我們至少可以從這里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劉備脫離公孫瓚,投靠陶謙,其實只是公孫瓚集團內部的一個人員變更,甚至連跳槽都談不上。
就算是跳槽,那也是在公孫瓚的允許之下,屬于正常的離職再就業。
這一點其實不難理解,因為當初劉備救援陶謙,是跟著上級田楷一起去的。而且當時陶謙和田楷是盟友關系,陶謙如果想要挖劉備,那么肯定需要得到田楷的同意。所以,劉備歸于徐州,乃是雙方合理商議下的結果。這就好比是兩家合作公司,因為業務需要,進行了人員的一些調劑。
于情于理,劉備都不應該背鍋。
當然了,劉備成為徐州之主后,與袁術對抗,似乎有些背離的嫌疑,因為袁術和公孫瓚乃是盟友。但是換個角度理解,公孫瓚和袁術僅僅只是盟友,而不是田楷與公孫瓚這樣的部屬關系,雙方合作的基礎也僅僅是因為有著袁紹曹操這樣共同的敵人。
所以公孫瓚與袁術不構成從屬關系,他與公孫瓚的合作,不代表雙方所有的戰略目標都是一致。袁術在與公孫瓚合作的同時,依然可以進行其他的戰略活動,比如說攻打劉備的徐州。所以,劉備和袁術的恩怨,并不能說明他是公孫瓚的敵人。
這也是為什么,劉備和公孫瓚一直沒有爆發直接沖突。你只能說說雙方的合作關系不再緊密,不能說劉備背叛了公孫瓚,更不能說他忘恩負義。
至于后來投靠曹操和袁紹,那時候公孫瓚早就被平了,劉備又不是他兒子,不用為其守節吧。而且劉備在公孫瓚麾下不比呂布之于丁原董卓,一個別部司馬就打發了,而且還不放在自己麾下,而是讓田楷去節制,很明顯就能看出公孫瓚對劉備有很大的戒心。
后來劉備被袁術、呂布欺負得無家可歸之時,也沒見公孫瓚跑出來撐腰,情義也就那樣,何談忘恩負義?
其實跳槽這類戲碼,在三國時期很常見,一般只要不是太過分,都沒有問題。像呂布麾下的張遼、袁紹麾下的張郃,也沒見有人說他們是什么幾姓家奴。只有呂布這種,跳槽就算了,每次臨走前還要手刃其主公,這就太過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