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子平法的體系中,我們學到的理論都是地支能藏天干,但很少有理論認為天干能藏地支的。但祿命法的體系則相對復雜,其認為地支能藏天干,天干也能藏地支。(圖片來源于pexels)
《五行精紀》引用了《李虛中書》中的這樣一段話:“亥人得三甲或四甲,名干暗合于支,為其甲中有寅。如此之類,主無心中稱意,是無合有合也”。也就是說,李虛中認為年支為亥(祿命法以年為主)的人,如果天干上有三個甲或四個甲,則為“支干暗合”。
在上段《五行精紀》引用的文字中,李虛中為什么認為“亥人得三甲或四甲”為支干暗合呢?其原因是,天干甲中藏有寅木,與地支的亥形成了“寅亥相合”。因此,祿命法中不但講究地支藏干,而且認為干藏地支。
有很多朋友讓我講講祿命法,我的回答是“不懂”二字。原因很簡單,祿命法的理論體系太過復雜,而且市面上完整流傳下來的著作太少,我也只是從幾本大家常見的文獻中學習,不能像子平法一樣盡窺其貌,也就很難深入研究。
就復雜程度來說,祿命法有“干祿、支命、納音身”,和“年為主,日為本”,而子平法在精簡后只保留了“日主”和“日干”兩部分。就這部分而言,祿命法的復雜程度至少已是子平法的六倍有余。而且,祿命法還非常講究納音體系,這在子平法當中被完全拋棄了,更不要說占祿命法大量篇幅的神煞貴人,以及干支之間的各種變化。因此,要完整的熟悉祿命法絕非易事,這就是我為什么無法深入學習祿命法的原因所在。
但是,我對祿命法還是很癡迷的,其主要原因在于祿命法的很多理論其“實踐性”要強于子平法。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干支之間的關系,雖然在子平法中這部分內容被大量的精簡了,但不代表祿命法中這部分內容不玄妙。就比如地支之間的“同類相沖”,其實踐性可以說是非常高,而如果我們沒有接觸過祿命法,我們就無法知道這些理論。另外,比如干支相合吉兇判斷等,在子平法中也是被大量刪減了。
有些朋友也許會說《三命通會》中也有“同類相沖”等內容,但其實《三命通會》不是一本嚴格意義上的子平法的著作,它是祿命法和子平法的“合訂本”。而純粹意義上的子平法的著作《淵海子平》中,這些理論我們是看不到的。
“地支能藏天干,天干也能藏地支嗎”?如果這句話在《淵海子平》中的答案大概率是“不能”,但在“祿命法”中是“完全能”。相對子平法,祿命法千變萬化,一切皆有可能,但正因為其多變,所以學之不易,逐漸被命理學家們拋棄。但是,被拋棄并不意味著不玄妙,只能說它太高深,我們無法深入研究罷了。當然,我希望有朝一日我能找到祿命法的完整理論,能沉下心來更加深入的研究。
最后說點自己回家的感受吧。回鄉多日,手如粗布,可以鋸木。今日返深,手指僵硬得竟然連字都敲不利索了。老家在下雪,深圳在下雨。老家穿棉衣,深圳薄外套。坐火車由北向南,冬秋夏春,一日盡得矣。
文西風獨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