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咱們這邊A股、港股突發一場暴跌,幾千家公司一夜之間又跌回了解放前,
比較慘的是百度,疊加業績暴雷,股價績后下跌8.6%,又回到了2010年股價的位置。
過去我們很喜歡拿百度去對比美國的谷歌,
因為谷歌的成立時間只比百度早一年,這倆也都是搜索引擎起家,
但是現在,谷歌市值做到了2萬億美金,百度市值卻只剩300億美金了,
前者近十年市值增長了5倍,后者縮水了65%,
利潤上,百度十年前22億美金,現在26億美金,原地踏步,
而谷歌的利潤從144億美金,增長到了736億美金。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兩家公司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呢?
我們先來看一個小“案例”
分別是 Bing國際版,Bing國內版,百度搜索引擎,區別:
挺符合觀感的吧?
言歸正題,我覺得百度落后于谷歌,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缺少市場化競爭
其實百度最早期的使用體驗是不遜色于谷歌的,至少詞條干凈而清晰,
但后來隨著谷歌因為不可描述問題被迫離開后,
屠龍少年終成惡龍,后來百度也逐漸成了萬人唾棄的“莆田系”,
顯然,如果谷歌沒退出中國市場,百度還是這個鳥樣,估計老早已經被市場淘汰了,
百度的現在,正是官方打壓競爭,壟斷保護下的結果。
一旦由資本主導市場,那么資本會想方設法把你伺候的好好的,然后再從你的口袋里拿錢,
可如果是政治主導市場,那不僅要拿錢,可能還不干活。
第二,缺少創新性環境
我們縱觀很多的公司,都是以模仿為主,很難實現后有的超越。
百度是一個案例,阿里巴巴也是一個案例。
阿里早在2014年就實現了38億美金的盈利,可結果后來利潤和市值被亞馬遜遠遠反超,
目前市值只有亞馬遜的1/10,利潤1/4。
包括中國這幾年一直在跟進的AI、云計算、芯片、自動駕駛等,都是美帝引領,東大追趕。
是阿里、騰訊沒錢做?不,這些巨頭都有實力。
但為什么在科技上,總是落后于海外巨頭半拍?
我覺得背后是缺少創新土壤的問題,
土壤由體制決定,我們對私有財產保護不夠,也導致了企業選擇追逐眼前的利益,而放棄更長遠的利益。
而隨著這些年各種幺蛾子事件發生,進一步遏制了創新,在共同富裕、雙減等一系列打擊下,以后這些公司可能只會更慫,更保守。
第三個,意識形態沖突的副作用
雖然企業本應無國界,但當意識形態沖突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不得不考慮政治風險的問題了。
比如你和俄羅斯公司做生意,你會擔心戰爭的風險。
再比如你把錢投資到了朝鮮,對方把你公司直接收歸國有。
同理,前幾年教育行業,隨著雙減的落地,外資的錢直接打水漂了。
未來美國公司和中國公司做生意,老美擔心中國企業被加征60%關稅,那他的供貨渠道就得換,于是它就不敢all in合作。
所以說到底我們并不是沒有愿意出海的公司,拼多多旗下的Temu,抖音的Tiktok,都很好的說明了我們并不是沒有“創新力”,
只是當中美意識沖突加劇,那么由西方主導的市場,必然就會限制中國企業的出海擴張。
所以我們就能看到Tiktok被強制剝離,華為、中興被聯合制裁等。
當然,這也正如我所說的,目前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估值是普遍要比海外更低的。
比如百度只有10.2倍的預期PE,阿里巴巴只有12.7倍的預期PE,
相比之下,谷歌是21.8倍的預期PE,亞馬遜是40.2倍的預期PE,
低出美股接近一倍的估值,顯然是外資對我們長期增長性的擔憂和體現。
而想讓港股科技公司估值回歸,
通過政策改革,釋放互聯網公司的創新力,讓外資重新拾起長期增長的信心,才是唯一解。
否則大概率中概股會處于長期低估值的一個狀態,難以翻身。
那么最后,中美科技公司的價格擺在你的面前,你是會選擇便宜的,還是會選擇更高質量的公司呢?
留給大家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