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歡迎來到景杉出國的【移民故事】專欄。
小編會在這里給大家剖析每個家庭移民成功后的海外生活,希望有需要的朋友,移民路上少走彎路。
這一期分享一位32歲大齡剩女為自己而掙扎的故事。
在外界眼中,互聯網公司是優質單身青年大本營。
但過了30歲,優質互聯網單身女性看起來困守的比例更高,職場上理性、冷靜、干練的優勢反而成了不討喜的品格。
我出生在一個三線城市,大學畢業后通過校招進了一家知名在線教育公司,收入還算不錯。
打拼多年,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現很多東西都在慢慢改變,我的焦慮也日漸增長。
首先就是婚姻問題。
父母盯女孩們的婚戀大事,像極了領導盯KPI,30歲就像是一條Deadline(最后期限)。
“怎么還不結婚?”
每次家里聚餐,這都是必須的“靈魂拷問”,就這樣問了2年。
起初我還能笑著應付過去,不想聽就盡量避免這些沒必要的家庭聚餐。
可后來連父母都急得四處張羅相親對象。每次飯局上,除了吃飯,就是介紹誰家兒子如何優秀的“社交場”。
終于,我實在受不了父母的嘮叨,決心要在半年之內解決這個“需求”。
為了完成這個KPI,不論是通過父母介紹,還是通過交友APP,我前后約見了6位男士。
可是這個努力,很快就在奇葩的相親對象面前敗下陣來。
有的人再見面時一杯咖啡都不舍得喝,就開始狂言狂語;有的本地男性工資只有我的1/4,卻非常普信;有的人話里話外居然嫌棄我年齡大,再晚就很難有孩子了。
仿佛年齡成了評判價值的唯一標準,這些相親經歷變成了我的內心陰影,“太傷人了”。
婚姻焦慮只是其中一部分,工作壓力也在不斷加大。
互聯網公司里新人層出不窮,32歲的我成了“老員工”。往上比,不如有家庭有孩子的同事穩定;往下比,不如20歲出頭的畢業生年輕有活力。
每當我想跳槽到更大企業的時候,都被HR以未婚未育等為由婉拒。
不結婚在他們看來是不穩定,沒生育在他們眼中是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隨時有頻繁請假的風險。
很現實,也很無奈,眼看同事換車換房、朋友圈里曬娃曬幸福,而我加班到深夜時只能安慰自己:“再拼幾年,房貸車貸總有一天能還清。”
這樣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想去美國生活的念頭,就是在這種窒息感和焦慮感中萌芽的。
但說實話,當時做出移居美國這個決定的時候,甚至連我自己都不知道之后會面臨什么。
父母覺得我“好好的生活不要,去國外遭罪”,朋友們也半開玩笑地說:“你一個人能在美國熬得住?”
但我知道,如果不跳出現在的生活圈,自己可能永遠無法擺脫這些無形的枷鎖,我想嘗試一次。
落地洛杉磯那天,我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機場破舊,市區建筑低矮。
那一瞬間我甚至想掉頭回國,因為落差感實在太大了。
不僅如此,剛住下時,我的語言關成了第一個挑戰。面對本地人的語速,我只能愣在原地,甚至需要用翻譯軟件才能勉強溝通。
第一次去超市買東西時,收銀員問我是否需要袋子,我愣是沒聽懂,最后連猜帶比劃,干脆指著自己的包尷尬一笑。
而且,吃的種類單調,外賣不發達,出門全靠車,物價高得很,一場小病就可能荷包大出血……
可是,開弓沒有回頭箭。
好在,在我國內經歷了很多年朝九晚六,單雙輪休的生活后,來到洛杉磯才真切感受到什么是自由的人生。
在這里,沒有人盯著你的年齡、婚姻狀態,也沒有人催你生孩子。
大家更注重自我價值,她們在職場拼搏,周末去健身、旅游,活得比我想象中瀟灑許多。
有一次和新認識的朋友聊天,她笑著說:“婚姻不是人生的必選項,快樂才是。” 這句話讓我豁然開朗。
我可以選擇獨自旅行,可以和朋友們分享創業心得,也可以在海邊放空自己,享受平靜的生活。
我想,來日方長,我也會慢慢學習她們的生活態度,放下莫須有的枷鎖,找到屬于自己的光與影。
以上就是本期的移民故事分享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