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晉開國皇帝石敬瑭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兒皇帝”,對外尊遼太宗耶律德光為父皇帝,自稱兒皇帝,并向契丹稱臣,此舉被后世一直詬病。
石敬瑭自小便弓馬嫻熟,不愛說話也沒啥笑臉,主打一個人狠話不多,喜讀兵書,作戰勇猛異常,深得李嗣源賞識,后來李嗣源將三女兒嫁給了石敬瑭。
石敬瑭在后唐初期絕對稱得上是功臣,多次救駕后唐開國皇帝李存勖和明宗,也就是自己的老丈人李嗣源。
后唐建立后,石敬瑭任河東節度使,為官清廉,為人也勤政,不喜歡聲色犬馬,而愛和幕僚談論地方的行政和律法問題,政績不錯。
李嗣源死后,后唐內部傾軋,石敬瑭懷疑末帝李從珂對自己有所猜忌,便舉兵叛變,據晉陽反唐。后唐派兵討伐,石敬瑭被圍,求助契丹,答應割讓燕云十六州。
936年石敬瑭被契丹冊封為大晉皇帝,后唐滅亡,石敬瑭遷都開封,史稱后晉。
石敬瑭的割地稱兒政策受到反對,國家動蕩不安,叛亂頻發。
石敬瑭死后,侄子石重貴繼位,試圖脫離契丹控制,導致契丹多次南征。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
原文賞析:
石晉興戎,契丹助虐,燕、云十六州遽淪異域,
都邑考:晉自洛陽徙汴,尋升汴州為東京開封府,以洛陽為西京,改西都為晉昌軍。
史略:石敬瑭初為河東節度使,清泰三年命移鎮鄆州,敬瑭拒命,詔張敬達討之。敬瑭求援于契丹,約事捷割盧龍一道及雁門以北諸州為獻。劉知遠曰:「以金帛賂之足矣,許以土田,異日必為中國患。」不聽。
【譯文】后晉在戰亂興起,契丹助其虐奪,燕云十六州淪落到異族手中。
《都邑考》記載:后晉從洛陽遷都到汴州,不久將汴州升為東京開封府,洛陽降為西京,原西都改稱為晉昌軍。
《史略》記載:石敬瑭最初擔任河東節度使,清泰三年(936年)后唐末帝李從珂命令石敬瑭移鎮鄆州,石敬瑭拒絕接受命令,朝廷便派張敬達討伐他。
石敬瑭向契丹求援,約定戰爭勝利后割讓盧龍一道及雁門以北的諸州作為獻禮。
劉知遠(后漢開國皇帝,此時為石敬瑭手下牙門都校)說:“用金錢布帛賄賂契丹就夠了,如果答應割讓土地,日后一定會成為中原禍患。”
但石敬瑭不聽。
契丹引兵自雁門而南,敗唐兵于汾曲,敬達退保晉安寨。契丹遂立敬瑭為晉皇帝,合兵攻晉安,拔之。又敗唐兵于團柏谷,進克潞州。契丹乃命敬瑭引兵而南,至河陽,唐守將具舟楫迎降,敬瑭遂遣契丹千余騎屯澠池,防唐主西逸。唐主從珂危迫自焚死,敬瑭入洛陽,契丹乃割幽、薊十六州而去。
【譯文】契丹率領軍隊從雁門南下,在汾曲打敗了后唐軍隊,張敬達退守晉安寨。
契丹擁立石敬瑭為后晉皇帝,合兵攻擊晉安,攻下該城。契丹又在團柏谷打敗后唐軍隊,攻克潞州。
契丹又命令石敬瑭領兵南下,到達河陽,后唐守將投降,石敬瑭派契丹一千多騎兵駐扎澠池,防止唐末帝向西逃跑。
末帝李從珂在危急中自焚而死,石敬瑭進入洛陽,契丹割走了幽薊十六州后離去。
及契丹南牧,始終晉緒。
史略:晉主重貴初立,即失好于契丹,于是屢寇河北及河東。開運三年,契丹大舉入寇,自易、定趨恒州,晉遣杜威帥諸軍御之。威屯軍中渡,尋以眾降。契丹遂從邢、相而南渡白馬,入大梁,執晉主徙之黃龍府,中原州鎮,相繼臣附。契丹縱兵剽掠,千里內外,財畜殫盡,久之乃北去。
其未亡也,有州一百有九。
【譯文】等契丹南下侵犯,始終延續著后晉的命運。
《史略》記載:后晉石重貴剛即位,就與契丹交惡,導致契丹多次侵犯河北及河東。
開運三年(946年),契丹大舉入侵,從易州和定州奔赴恒州,后晉派杜威率領各軍抵御。
杜威屯軍在中渡,不久就率眾投降了。契丹就從邢州、相州南渡白馬津,進入大梁,抓獲后晉皇帝石重貴并把他遷移到黃龍府(吉林四平),中原各州鎮,相繼投降歸附。
契丹放縱士兵掠奪,千里內外,財物牲畜被搶掠一空,過了很久契丹才向北撤去。
在滅亡之前,后晉共有109個州。
端倪解析:
后晉(936年-947年)是五代十國的第三個朝代,從后晉高祖石敬瑭936年滅后唐開國到契丹947年滅后晉,一共經歷兩帝,總計12年。
石敬瑭是沙陀人,當李從珂決定將石敬瑭調離河東時,石敬瑭就決定反唐了,不用李從珂的清泰年號,以明宗年號稱長興七年。
石敬瑭在河東兵力不足以抵擋后唐進攻,沒有外援的情況只靠自身實力肯定要被后唐收拾,所以石敬瑭決定向契丹求救。
作為條件,他同意割讓燕云十六州給契丹,并對遼太宗耶律德光稱「兒」。在這種情況下,耶律德光才決定幫助石敬瑭。
石敬瑭本人到死沒有改變依附契丹的政策,對內采取姑息政策,但各地叛亂依舊,比如導致石敬瑭兩兒子被殺的范延光、張從賓之亂和安重榮、安從進之亂等。
為了對付叛亂,石敬瑭加重嚴刑峻法,同時非常猜忌手下,石敬瑭也被契丹多次問責,種種事情給他帶來極大打擊,最后憂憤而死。
石敬瑭死時,立侄子石重貴為繼承人。石重貴登基后,決定漸漸脫離對契丹的依附,他首先宣稱對耶律德光稱孫,但不稱臣(孫子當得起,臣子當不起?秀兒)
面對后晉的不稱臣,944年契丹決定伐晉,雙方在澶州(河南濮陽南)交戰,互有勝負。
開運二年(945年,契丹會同八年)契丹再次南征,石重貴親征,再次打敗契丹。
開運四年(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后晉重臣杜重威降契丹,后晉主力喪失,石重貴被迫投降,耶律德光封他為“負義侯”,全家被俘虜到契丹,后晉覆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