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公務員考試非常火爆,報考人數眾多。以2025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為例,報名人數再創新高,約三百五十萬人通過了用人單位的資格審查,而計劃招錄人數僅為3.97萬人,很多崗位的競爭比都是幾百比一,個別崗位甚至是“萬里挑一”。
各地組織的地方公務員考試競爭同樣激烈,像浙江地區的省考、山東地區的省考、江蘇地區的省考,考錄比都只在2%左右。
1)
如今國內每年畢業的大學生人數超過1000萬,其中相當一部分成為了“公考大軍”成員。有些年輕人考了好幾年公務員,仍然在戰斗。
比如小張,某省屬重點大學畢業生,剛畢業就踏上了考公之路。為了備考,他把自己關在狹小的出租屋里,桌上堆滿了公考資料,從行測到申論,每一本書都被他翻得破破爛爛。小張每天的生活就是刷題、背知識點,沒有社交,沒有娛樂,像個苦行僧一樣。幾年以來,他參加了無數次考試,卻總是差那么一點。每次失敗后,他都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但又不甘心放棄,就像范進一次次鄉試落第卻仍執著科舉一樣。
我們都知道,范進熱衷功名,他多年應試,屢敗屢戰,不顧家境貧寒和旁人的冷眼,把科舉當作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現在有不少年輕人跟當年的“范進”類似,他們一門心思撲在公務員考試上,將公務員之職奉為人生唯一的“龍門一躍”。
2)
公務員考試熱潮之下,多少年輕人活成了當代“新范進”?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從個人層面看,許多年輕人認為公務員崗位代表“穩定、體面和社會地位”,他們不愿面對職場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傾向于選擇公務員這樣相對穩定的“鐵飯碗”,所以將公務員視為職業的“終極目標”。也正是因為他們把公務員視為職業的“終極目標”,把能否考上公務員作為衡量自身價值的主要標準甚至唯一標準,導致心理失衡和自我認知偏差,出現了類似“范進”的癲狂狀態。
從社會層面看,我國“學而優則仕”等傳統觀念深入人心,社會對公務員職業高度認可,家庭和社會輿論給年輕人帶來了巨大壓力,使其認為報考公務員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
另外,巨大的就業壓力,以及開啟“員工畢業”模式的企業越來越多,讓不少年輕人慌了神,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不得不放棄所謂的興趣愛好,選擇“考公”。
可是,公務員考試的競爭也非常激烈,絕大多數人注定考不上。在這種情況下,大家應該積極拓寬職業視野,樹立多元價值觀念;相關部門應該倡導正確職業觀,優化就業環境,構建多元評價體系,讓年輕人有更多元的選擇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其實,公務員不過是千千萬萬職業中的一種,參加公務員考試不過是千千萬萬選擇中的一個。我們的人生是漫長而復雜的,充滿著變化,也藏著各種可能。因此,別讓“范進式”的盲目追求蒙蔽了我們的雙眼,未來還有很多未被解鎖的機會等著我們去發掘。
簡而言之,年輕人的人生航道多元且精彩,倘若把“當公務員”作為畢生追求,就會一步步走入逼仄的死胡同,錯失探索世界的寶貴機會。
今日話題:你參加過公務員考試嗎?當年公務員考試的成績怎么樣?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王老師教育課堂
(圖片來源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