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年疫情的即時和后續影響下,尤其是在疫情所帶來的經濟發展延緩和財政壓力增大的情況下,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正常發放的工資待遇在人們的眼中就顯得很令人羨慕了,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后領取的退休金就更不用說了,與退休后領取的退休金密切相關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職級或職稱工資自然也是人們議論的重點。
我們在網上經常看到有人主張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后取消高級職稱崗位工資待遇,也就是高級職稱崗位工資不再按一定的比例記入退休金。這樣的主張實際上就是現行職稱評審在現實生活中所帶來的后遺癥,由于高級職稱評審不僅名額有限而且條件苛刻,很多符合相關評審條件的教師最終會無緣高級。
職稱評審制度自有它存在的道理,既然是一種稀有的專業水平評定資源,那就不可能人人都能得到。專業技術人員擁有何種專業技術職稱,表明他具有何種學術水平或從事何種工作崗位,象征著一定的身份和地位。評上了高級職稱的人員不是僅僅只是在職務名稱上比別人高一級,也應該跟很多相關方面實現真正的匹配!
主張退休后取消高級職稱崗位工資待遇的人認為在退休前已經享受到了高級職稱所帶來的崗位工資待遇,退休后就不能將高級職稱崗位工資按一定的比例再記入退休金了。職稱評審制度有它的延續性,也就是不僅在退休前給予認可并與工資掛鉤而且也會在退休后雖然不再擁有高級職稱名譽但仍然會繼續給予高級職稱待遇的認可。
2023年養老金調整幅度確定為3.8%的方案發布后就成為了熱議的焦點,其中有一種觀點很受“追捧”,那就是體制內職級或職稱越高崗位工資標準就越高的人員在退休后職級或職稱就應該與退休養老金脫鉤。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觀點主要是因為現如今的人們將正常的工資待遇差距無限放大,尤其是正常的差距存在著不正常的人為認知。
體制內的職級或職稱是體現身份地位和能力水平的重要標志并且以相應的職級或職稱崗位工資給予經濟利益上的激勵以提高相應級別人員的工資待遇,級別越高,崗位工資標準就越高,相應地工資待遇也就越高。實際上,職級或職稱每個檔次之間的差距不是很大,只是每個級別的最低檔之間差距較大而已,但這也是正常的。
體制內擁有職級或職稱人員退休時也就同時讓出或空出了相應級別的職級或職稱崗位,從而讓其他人員有了晉升的機會。主張退休后取消職級或職稱崗位工資待遇的人認為在退休前已經享受到了職級或職稱所帶來的崗位工資待遇,退休后就不應該再享受這一待遇了,也就是職級或職稱就應該與退休養老金脫鉤了(如上圖所示)。
實際上,職級或職稱與退休養老金脫鉤就完全是個偽命題,退休后職級或職稱崗位工資也就不存在了,退休后領取的養老金主要是跟個人退休前按照規定的繳費總額(個人月工資數,繳費比例以及繳費基數)與繳費年限有關,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多繳多得與長繳多得,只是退休前繳納的費用里包括了職級或職稱崗位工資而已。
雖然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職級或職稱決定收入,收入決定社保繳費基數,繳費基數又決定退休養老金高低,但那位網友所說退休后職級或職稱應該與退休養老金脫鉤以體現公平?問題是退休后還存在掛鉤一說嗎?再說了,怎么脫鉤?難道要把退休前繳納的社保費用中包含的職級或職稱崗位工資再按一定的比例扣除出來嗎?奇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