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大貧困生曬國內外旅游照”事件突入公眾視野,在“浙大學霸”“保研清華”等吸睛關鍵詞加持下,事件受到輿論的格外關注,圍繞貧困生助學金不當消費的爭論風云再起。
一、這一次,話題還是那個老話題
要說起來,享受助學金的貧困生是否有權利“出手闊綽”,確確實實是個老掉牙的話題了。在這個話題條目下,上次引發全國關注的新聞事件,還是發生在2023年,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的朱同學公開舉報,稱自己的助學金名額遭穿AJ、用蘋果手機的牛同學擠占。隨著事件持續發酵,朱同學一系列高消費行為也被扒出,與其舉報的牛同學高消費相比也不遑多讓,尤為諷刺的是他本人也擁有一雙AJ,更是把整場事件的戲劇性拉滿。
時隔一年后,當一個拿著貧困助學金的學生,足跡卻踏過了大江南北的熱門旅游城市,甚至還專門去趟日韓游覽了一圈,如此行為顯然不符合大眾對于貧困生的樸素認知,當事情捅到公眾視野里,輿論會發酵簡直再正常不過。這里面,引發爭議的點有兩個:其一,有余力高消費的人申領助學金,客觀上是在擠占真正貧困生的助學金名額;其二,貧困生領取助學金之后,并非將錢花在保障學業,而是用在超出一般水平的享受式消費,有違助學金的設立初衷。當然,無論最后的真相和哪個點更接近,落在公眾視野里,都算得上一次道德事件了。
二、這一次,舊瓶里也裝了新酒
當事人從名不見經傳的高校生,轉變為頂尖學府的優等生,跨度之大,某種程度上,這也揭開了助學金發放的一個現實,便是真正領取到助學金的人里,消費行為未必低調簡樸。說完共性,再說這次“浙大貧困生曬國內外旅游照”事件,也有些舊瓶裝新酒的部分,當事人國內頂尖學府優等生的身份,確實帶來了一些值得觀察思考的新角度。
(一)高處不勝寒
一旦事情被定性為道德事件,就可大可小,上不封頂下不見底了。尤其,在頂尖高校學子身份加持下——在學歷貶值的時代大趨勢下,頂尖學府的畢業生仍是當之無愧的天之驕子,人生天花板極高,在社會上所處的位置也相應極高,是國之棟梁的潛力股。故而,人們對這群高材生的道德審視,潛意識里就會趨于嚴格,因為有才無德之人對社會的危害,可能比無才無德之人還要高。
(二)涉事各方對輿論的回應
事情發酵之后,各方都要進行回應,以盡早平息風波。對此,浙大方面的回應相當高效,在事情爆出來的第二天就發布通報,給出了處理結果,“經學院研究,認為該生存在《辦法》規定的不合理消費行為,對其進行了批評教育,取消其受資助資格。目前,學生本人已經認識到錯誤,接受處理結果,并做了書面檢查”。而作為當事人方同學,對事件的回應也同樣迅速,分三個部分進行自證,“第一【論證我的收入來源,是否能覆蓋我的支出】,第二【論證我為什么申請資助:是否合理合規】,第三【論證我的出行以及我的支出,與前兩部分是否匹配】”,邏輯相當清晰。
(三)字里行間的學霸人生
方同學有關家境的描述,能否算是給出了一份令公眾滿意的答卷,以及其中是否存在曲與委蛇的春秋筆法,這就見仁見智了。不過,字里行間,也捎帶讓人見識到了一名優秀高材生的蓬勃朝氣。這位方同學除去助學金,還獲得了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證明其學業相當優秀;通過勤工儉學獲得可觀的收入,證明其有自力更生的執行力;朋友邀約不斷,證明其處理人際關系如魚得水。如果拋開助學金風波來看,這是一位勵志而自信的學霸,豐富又充滿活力的大學生涯,令人心向往之。
(四)人才不可多得,瑕不掩瑜
顯然,對于這位就讀于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的學霸而言,即便沒有這筆貧困助學金,大概率也要國內外走上這樣一大圈。從其回應的敘事里,其眼界、心志之高就能略見一斑,勢必敢為常人所不敢為之事。大學階段,作為一個人三觀形成的關鍵階段,“走走看看”確實意義非凡,也確實與專業素養的提升直接相關。放在培養這樣一位人才身上,助學金的“不當”使用,反倒像是個無足掛齒的小節了。
一方面,高校按管理規定進行處理,即便實錘了助學金確不當申領、使用,也并不會因此帶來什么嚴厲懲處措施。這本就說明了在高校的環境中,助學金的并非能斷送一個學生學業生涯的關鍵因素。至于輿論中小過大懲的聲音,確實是夾雜了一些戾氣;另一方面,助學金除了助貧更是助學,助學金使用之后,能不能由此打造一個高素質人才?顯然這筆助學金之于方同學,顯然天差地別于助學金之于朱同學之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