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莉拉
《喜劇大會》播出的這一個月里,戴著金絲眼鏡,穿著整齊西裝,拿著高腳杯,被高葉稱之為“油瘋了”的“李總”成為最出圈的角色。與之相伴的,是演員李川帶著一個全新的,讓人有些“生理不適”的面貌,與觀眾在喜劇賽道的“重逢”。
對于李川來說,濃墨重彩的油膩總裁成為他從影視行業進入喜劇的支點,但同時他仍然在尋求轉變,不愿意讓自己固化在“李總”這個人設上。于是最新一期《喜劇大會》,從“李總”到PrettyBoys的愛豆,李川完成了一次身份的轉變,從“油膩”跳躍到“清澈”,看上去也相當自洽。
《喜劇大會》剛播出時,娛樂資本論與正在馬不停蹄跑“路演”的李川進行了一次對話。在對話中,他向我們分享了從影視演員進入喜劇行業的心路歷程,也聊了聊在喜劇創作上,他對作品的定位,創作上的嘗試和取舍。
我們也得以從“李總”這個身份之后,真正認識到這位認真探索著表演道路的喜劇演員。
從影視演員到喜劇演員
娛樂資本論:你是學播音的,當時做演員的契機是什么?
李川:其實就是隨著當時的經紀公司的轉型。我一開始是做主持人,那時候我的經紀公司是一個節目制作公司,后來把節目都收掉,轉型做了一個影視制作公司。當時就有經紀人帶著我轉型做了演員。
娛樂資本論:做演員之后,以什么契機開始接觸喜劇?
李川:一開始做演員,我就想要做喜劇,《一起同過窗》里我扮演的余皓就是一個有喜劇色彩的角色。其實我從小就喜歡看周星馳電影,他演的所有角色其實都是小人物,每個角色的底色是相似的。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在《喜劇大會》里,“李總”在不一樣的作品里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故事,但本質底色是一致的。
娛樂資本論:為什么會參加喜劇節目?
李川:四年之前,就有喜劇節目邀約過我,我當時沒有接觸過這個東西,但節目里有工作坊,我就想要嘗試去學習,也當作一次免費學習。接觸之后愛上了喜劇,因為這個東西可以自己創作、編寫。
娛樂資本論:演喜劇與演影視劇的區別在哪里?
李川:完全不一樣,有鏡頭和沒鏡頭就完全是兩碼事情。在鏡頭前,我更習慣于低聲細語的,用面部表情,因為鏡頭大多數給到的可能是中景或者近景,可以看到細微的表情。很多時候不太需要考慮走位這件事情,因為鏡頭會幫你設計好了。但是在舞臺上的時候,需要你注意所有的走位,調度你的肢體、音量,這是完全的對表演的重塑過程。這種東西就得多上舞臺,大概一個月之后,我慢慢在舞臺上找到了適合的度。
通向作品的路徑,是創造一個飽滿的人物
娛樂資本論:“李總”這個霸道總裁的創作方向是怎么定下來的?
李川:最早要追溯到我在拍《我的小確幸》的時候,我這個角色本身是暖男人設,有一場戲導演和我們共創時,就想要我故意油膩,故意耍寶這樣即興演。后來在喜劇創作的時候,我忽然想到了自己以前做過這樣的東西,這樣的“油膩”又是我厭惡的。
其實我就是想要諷刺“油膩”,《“凡死”人了》的初衷就是我發現自己身上有的毛病,以及我看影視劇出現的這樣的人物形象,以及在生活當中女性會遇到的男性形象。尤其是你在相親的時候,或者面對領導的時候,在某個飯局上的時候,都可能會遇到的事情。所以就代入進去創造了一個更長的段子,慢慢積累出來了這樣的一個角色。
娛樂資本論:對于你來說,參加《喜劇大會》最大的挑戰是什么?
李川:在我之前,沒有人做過這種類型的喜劇,我把它稱之為讓人“生理不適”喜劇。因為喜劇是讓人生理、心理愉悅的。但是這種生理不適的東西我就怕大家接受不了。所以其實《“凡死”人了》,是我第一個喜劇作品,整體還是比較收斂的,會擔心大家的接受尺度的問題,沒想到這個尺度是ok的,那么接下來不好意思了,我要放開大展拳腳了。
娛樂資本論:你在《喜劇大會》上有提到你有自己的素材庫,平時會怎么積累素材?
李川:我會看很多的影視劇,把一些影視劇里被大家吐槽的“霸總”cut拿出來學習,還會看知乎、小紅書上那種“謝邀”的帖子,學習里面的一些故事和語言技巧。
娛樂資本論:你在喜劇創作上,偏向于以人設來加分,還是以劇本結構創作、故事邏輯推進來打動觀眾?
李川:所有的喜劇作品都是“作品為大”,但是每個人通向作品的路徑是不同的,比如我就擅長用人設去達到我的喜劇效果。但另一部分創作者,例如《喜劇大會》的《電影消亡史》是用劇作表達去達到自己的效果,表演節奏順暢,演員配合也默契。但我們殊途同歸都是為了作品好笑。
我擅長前一種,可能與我影視演員的身份有一點關聯。影視作品在3~4個月時間塑造的是更完整的人物。所以節目中的喜劇作品,哪怕時長短,我還是希望這個人物他是成立的,他是鮮活的。
娛樂資本論:你平時與搭檔的創作方式是什么樣的?
李川:我有個素材庫,我會把素材庫共享給他,主要的劇作內容還是他來搭建,我主要負責填充素材,以及主要人物的表演。就像包餃子一樣,他負責包,我負責備餡兒。
娛樂資本論:表演時,這個“油膩”度怎么把握?
李川:這個度真的很難把握。有一個微妙的平衡點,欠一點就太水,大家get不到,太過大家又會覺得不好笑,只是單純惡心。所以這個點我找了很久,我會找到我的搭檔、身邊的女性朋友去試霸總的梗或者土味情話,看大家的反應,如果只是皺眉頭,可能差不多,如果打了我幾拳,可能就有些過了。找平衡的時候,我也一直很忐忑,到底要不要把這個東西搬上舞臺,是否會反噬自己,其實有很大的這個顧慮。
喜劇賽道,服務于表達欲
娛樂資本論:你會擔心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形象被固化嗎?
李川:這來自我之前經紀人的擔心,之前為什么會猶豫來喜劇節目,是因為他知道我演的這個東西與我的熒幕形象反差很大,也擔心觀眾會認為你這個演員就是這樣的人設。那么你以后再演暖男的角色,大家會不會相信,或者說以前固有的角色路線,可能沒有導演再來找你演戲。
目前我的想法是,先用三個作品把“李總”這個人物立住,把想說的,想諷刺的都演滿了,接下來就要創作新的角色。我覺得我要先把這個扔掉,不能再依靠它了,我不能一直活在自己的舒適圈里。本來做喜劇就是跳出自己的舒適圈,為什么要在喜劇里面還要再找一個圈,讓自己鉆進去?
娛樂資本論:以后會繼續在喜劇演員這條賽道上面深耕嗎?
李川:我覺得順其自然吧,因為對于我來說,這次參與《喜劇大會》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喜劇審美。我認為我諷刺的東西是我有共鳴,然后相信大家也會有共鳴的東西。這一次已經把我所要諷刺的東西基本上表達清楚了。之后我再有想要表達的東西和表達欲望時,我會再去嘗試這樣的事情。
娛樂資本論:現在更想接什么樣的影視劇或者影視劇角色,你未來的職業規劃大概是什么樣?
李川:其實隨著《喜劇大會》的播出,有各式各樣的本子都找過來了。有喜劇的,有不是喜劇的,最近還在挑。比較難確定具體想固定在什么樣的角色路線上,還是看自己心不心動。
娛樂資本論:你在影視行業內會有緊迫感嗎?
李川:影視行業會有,因為最開始確實是一直在演偶像劇,那么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偶像劇市場會越來越萎縮。它不像一個中醫,就是你年紀越大,資歷越多。隨著年齡的增長,雖然演技會變得越來越好,但是偶像劇面向的市場就是會越來越窄,這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這個問題目前無解,沒有辦法,就是市場的選擇。我只能說我有機會來的時候我抓住,然后好好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