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中旬,冀熱遼軍區接到朱德進軍東北的命令后,軍區司令員李運昌即抽調主力8個團共13萬余人,分三路向東北挺進。30日,由第十六軍分區司令員曾克林、副政委唐凱率領的冀熱遼東路部隊在蘇軍配合下打下了山海關,爾后率2000余人乘火車于9月5日抵達沈陽。當他們準備下車時,遇到了麻煩。
不明實情的荷槍實彈的蘇軍堵住了車門。后經與駐沈陽蘇軍司令部再三交涉,終于在沈陽站住了腳。他們在蘇軍的默許下,成立了以曾克林為司令、唐凱為政委的沈陽衛戍司令部,又在原東北抗聯人員的配合下,建立了以共產黨人白希清為市長的沈陽市政府。但當時中央對沈陽的情況并不清楚,攻克山海關的消息是一周后才出現在延安的報紙上。曾克林所帶的電臺功率太小,無法與延安取得聯系。
一、山東方面也行動起來
8月24日,山東分局致電膠東區黨委書記林浩:分局指定由你們派出于克同志(或其他更適當的人選)以東北義勇軍名義,穿便衣在旅順、大連與紅軍接洽,如得其同意,即由你們派出一個團的兵力,開赴東北執行上述任務。望從速辦理,并將辦理情況隨時電告。
山東分局把東北偵察任務交給膠東區,不僅是因為由膠東渡海去遼東甚便,還因為膠東區黨組織早就派人在大連建立了膠東區黨委大連支部,1944年又多次派人進入安東(今丹東)地區活動,建立了中共遼東支部等組織。蘇聯出兵后,這些黨組織已迅速行動起來,在大連組成了兩支工人武裝,在安東組成了3個支隊。
接到山東分局的電報后,膠東區黨委即緊急部署渡海偵察,從不同渠道先后派出多批干部和武裝隊伍。其中對中央決策產生影響的主要是由呂其恩、鄒大鵬、柳運光和于克率領的先遣支隊的偵察。
于克是山東分局點了名的。他是吉林省長春市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七七事變后,按照黨組織安排,參加東北軍,任地下黨的工委副書記、代理書記。1939年6月到山東分局工作,先后任分局社會部組織科科長、膠東區黨委社會部部長兼城工部郊長和區公安局長等職。接到山東分局電示后,膠東區黨委就安排于克和區黨委聯絡部部長鄒大鵬等準備渡海偵察。此時,去延安參加中共一七大的原膠東區黨委組織部長呂其恩、統戰部長柳運光,奉中央指示回到膠東,執行經海路去遼寧的任務。
于是,膠東區黨委即令鄒、于與呂、柳一起,迅速組建一支跨海進軍東北的小部隊,其成員主要由區黨委的聯絡部、社會部、城工部、統戰部及軍區所屬的有關部門選調。調配的干部有陳云濤、李光、王德真、段品三、韓彬、張先文、李進國、隋從新、鄧東等,以及電臺機要人員,配備最能打仗、戰斗經驗豐富的東海獨立團二連的2個排約80人,組成挺進東北先遣支隊,呂其恩為司令員,于克為副司令員,鄒大鵬為政委,柳運光為政治部主任。
先遣支隊于8月25日正式集結,9月5日傍晚,分乘兩艘汽輪由煙臺港出發,向莊河王家島的航向前進。兩船曲折行進了24小時,于6日傍晚抵達王家島。
呂其恩是王家島人,登陸時大聲召喚說:“我是呂其恩,鄉親們不要怕,我回來了!”部隊受到了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和問候。
登上島子后,支隊在群眾引導下,突襲偽警察分所,處決了罪惡累累的偽警長,摧毀了島上的偽政權。9月7日,支隊又擒獲由莊河偽縣長派來王家島的偽警察姜澤新等人和一艘汽艇。支隊領導決定將計就計,利用姜澤新智取莊河縣城。第二天晚上,支隊帶著姜澤新等人駛向莊河海岸,9日晨順利進入莊河城,摧毀了偽政權和偽武裝。12日,成立莊河縣民主聯合政府,任命呂其恩為縣長。
解放莊河城后,支隊向延安總部、山東分局和膠東區黨委電告了行動情況和繼續開展工作的設想。隨后,展開擴軍工作,部隊由80人發展到1000多人。9月上旬,膠東區黨委大連支部組織的兩支工人武裝,轉到莊河與先遣支隊會合。根據延安總部的電示,陳云濤負責在莊河沿海搜集船只,派回膠東接運部隊。
此時,率一個排去大連偵察的呂賽,已返回膠東。10日,膠東區黨委向山東分局和中央電告了與蘇軍非正式接頭的情況及先遣支隊的情況,決定“另調兩個營及百余干部隨即前去,并決心繼續大批抽調”。電報還建議萬毅可率部隊從膠東前往東北。中央、分局如有干部請盡速派來,以爭取先機,搶占與開展東北工作。
中央收到山東來電,非常高興,于11日發出指示,決定加大派兵進入東北,并致電重慶代表團:膠東區黨委派一排武裝乘汽船到大連與紅軍聯系,現已返回,紅軍某少將與之非正式接頭。據稱我在鄉村活動,紅軍不加干涉,在大城市組織非武裝之團體亦可。現紅軍只控制大城市及要道,鄉村及內地小城市相當混亂,偽組織有的等待,有的畏罪逃跑,有的小城市被土匪占領,群眾情緒極高,自動毆打日人,并有自發組織。我登陸略一號召,便有數百人參加工作。從膠東去東北,水路甚便,亦甚安全,部隊過海船只亦不成問題。膠東已決定派兩個營及百余干部即去東北。我們根據上述情況,已電山東抽調4個師12個團共2.5萬至3萬人,由肖華率領即日分散進入東北,并已電華北各地去東北干部即日集中起程。
延安向北發展的決心越來越堅定。這其中,膠東的跨海探情是起了作用的。
二、正當中央謹慎地安排秘密進軍東北的行動時,曾克林一行乘坐的飛機從天而降
原來,這期間進入沈陽的曾克林部,已開始放手大干起來,收集武器,擴充人馬,從蘇軍交給他們看守的一個軍火倉庫搬出3萬支步槍,300挺機槍和100多門炮。由于動作過大,引起蘇軍的不安,怕刺激蔣介石和美國人,于是決定派人與延安取得聯系。9月14日,曾克林與蘇軍代表同機飛抵延安。
東北來人更使中央領導人喜出望外。朱德在王家坪八路軍總部會見了蘇軍代表。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劉少奇主持下,聽取曾克林的匯報。曾克林報告了進入沈陽的經過后,說:東北各地秩序混亂,到處堆積著武器和物資,無人看管,各種輕重武器都可以隨便拿。任何人只要不打八路軍和中央軍的旗號,都可以自由進入東北。我們已經看守了沈陽各重要倉庫和工廠,槍有幾十萬,大炮有幾千門。紅軍只占領大城市,中小城市和鄉村都沒有人管。
這些情況與山東的報告基本相同。接連而來的好消息,給中央領導人以極大的振奮。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繼續舉行會議,通過兩項決定:(一)立即成立東北局,以彭真、陳云、程子華、林楓、伍修權為委員,彭真為書記。(二)從華中、華北派遣100個團的干部去東北,不帶武器,穿便衣作為勞工到滿洲找東北局。進入滿洲邊境時,絕不可被紅軍及英、美、國民黨人發現,絕不要經過有紅軍駐扎的地方,一旦進入滿洲境內,即須使用滿洲本地番號,消滅八路軍原有的證件。
在會議上,劉少奇強調說:“目前我黨對東北的任務,就是要迅速地、堅決地爭取東北,在東北發展我黨的強大力量。”并指出:“這是千載一時之機。”
9月17日,彭真、陳云等搭乘蘇軍飛機前往東北,第二天,住進了當年張作霖在沈陽的大帥府,東北局正式開始運轉。彭真和陳云當時都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候補書記。中央將他們一起派往東北,可見對爭取東北的重視。
送走彭真一行,劉少奇立即起草了一封長長的電報,向重慶的毛主席、周恩來報告東北的新情況,提出全國戰略必須確定“向北推進、向南防御”的方針,并建議,新四軍在江南的主力立即轉移到江北,調華東新四軍10萬人到冀東,或調新四軍主力到山東,再從山東、冀魯豫抽調10萬人至15萬人到冀東、熱河一帶。19日,毛主席、周恩來復電表示,完全同意。
三、向北發展,向南防御
接到毛主席電示后,劉少奇立即召開政治局會議,將戰略方針的提法確定為“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當夜,劉少奇為中共中央起草了關于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戰略方針部署給各中央局和戰略區的指示電:
(一)晉察冀(除冀東外)和晉綏兩區現有力量,堅決打擊傅作義、馬占山向察哈爾、張家口的進攻,完全保障察哈爾全境、綏遠大部、山西北部及河北一部,使之成為以張家口為中心的基本戰略根據地之一。
(二)山東主力及大部分干部迅速向冀東及東北出動,先由山東調3萬兵力到冀東,協助冀熱遼軍區肅清偽軍,開辟熱河工作。完全控制冀東、錦州、熱河,另由山東調3萬兵力,進入東北發展。
(三)華東新四軍〔除五師外),調8萬兵力到山東和冀東,保障與發展山東根據地及冀熱遼地區。浙東我軍即向蘇南撤退,蘇南皖南主力即撤返江北。
(四)成立冀熱遼中央局,并擴大冀熱遼軍區,以李富春為書記,林彪為司令員,羅榮桓到東北工作。將山東局改為華東局。陳毅、饒漱石到山東工作。現在的華中局改為分局,受華東局指揮。
(五)晉冀魯像軍區,竭力阻滯并打擊頑軍北上部隊,準備3萬兵力,在11月內調到冀東和進入東北。
至此,形成“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大決策,完全改變了抗戰后期向南發展的方針,也拉開了山東八路軍挺進東北的大幕。
“向北發展,向南防御”,全力爭取東北,是特殊背景下的一場戰略大角逐,猶如一盤大棋。對中共中央來說,各個戰略區都是擺在這一大棋盤上的棋子。山東是其中舉足輕重、至關重要的一枚棋子。
山東南連華中,北接河北,隔海與東北相望,由陸路北出冀東和由海路進入遼東,均十分便利,有利于爭取時間。山東主力北進后,華中、蘇北的新四軍即可迅速北移山東,擔負向南防御的任務,不會留下戰略空白。此外,東北人口中由山東遷移過去的比例大,山東部隊進入東北容易同當地人民打一片。這種優越的地理區位,是除冀東外的其他戰略區無法比擬的。早在1942年,毛主席就致電在山東指導工作的劉少奇,以戰略家的遠見卓識指出了山東在抗戰勝利后的重要戰略地位:“須估計日本戰敗從中國撤退時,新四軍及黃河以南部隊須集中到華北去,甚或整個八路新四須集中到東三省去,方能取得國共繼續合作的條件(此點目前不須對任何人說),如此則山東實為轉移的樞紐。”
強大的武裝力量是山東地位舉足輕重的又一重要因素。抗戰結束時,山東八路軍達27萬余人,約占當時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的1/5強,民兵發展到50萬人,自衛團150萬人。
以此為基礎,山東便成為進軍東北和防御國民黨向北推進、搶占華北和東北的戰略陣地。中共中央賦予山東根據地兩大任務:向北,以山東為主要兵源和出發基地,抽調山東主力和干部搶占東北;向南,迎接華中局和新四軍部隊北移,把沿津浦鐵路北上的國民黨軍部隊阻滯于山東地區。
中共中央對山東軍區出人出槍進入東北,寄予了最大的希望和托付。在發出向北發展、向南防御戰略部署指示的第二天,劉少奇又致電山東分局:發展東北,控制冀東、熱河,進而控制東北的任務,除開各地派去的部隊和干部外,中央完全依靠你們及山東的部隊和干部。原則上要以山東的全部力量來完成。
中央的意圖是要山東的部隊來擔當東北武裝力量的主力。因此,這次戰略調整,對山東而言,可謂“大搬家”,是共產黨與國民黨爭奪東北戰略上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步,此步棋走得好壞,可直接影響爭奪東北的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