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6月,周恩來在批陳整風匯報會議上曾經說:“這件事情,是毛主席經常講的,在座的不少同志聽到,主席不總是拿這個古人的事(指宋太宗評呂端)來比喻嗎?”……就是說,沒有劍英同志立這個功,要不是毛主席出來制止,那個局勢就很壞了。……在關鍵時刻才顯出是同志嘛!古話說,‘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嘛!”這里說到的,就是葉劍英和毛主席在長征中共同經歷過的一件事情。
1935年9月初的巴西,毛主席焦慮地凝神眺望遠方。幾天來,中央三令五申要張國燾率左路軍向北靠攏,張國燾卻在阿壩按兵不動,甚至提出要右路軍折頭南下。一、四方面軍會合以來的爭執,至此已到了白熱化的程度。莫非會有什么變故?此刻,葉劍英參謀長推門疾入,將一份電令交給了毛主席。
葉劍英是從右路軍前敵總指揮部趕來的。指揮部正在開會,新任總政治部主任陳昌浩興致勃勃地講著話。機要員推門進來,將一封電報遞給陳昌浩。陳昌浩順手接了過來,放在一側。葉劍英上前拿過電報,急看一遍,感到事關重大,便借故離開會場,向中共中央駐地跑來。這封電報是張國燾打給陳昌浩的,命令他率右路軍南下,徹底開展黨內斗爭。其用意顯而易見。
毛主席看完電報,立即用鉛筆把它抄下來,并囑咐葉劍英處境危險,要趕快回去,務必提高警惕,以防意外。葉劍英迅速跑回前敵總指揮部,若無其事地走進會場。剛才發生的這一幕,幸好未引起與會者的注意。
毛主席立即與張聞天、博古等緊急磋商。大家一致同意,為了執行黨的北上抗日決議,避免紅軍內部可能發生的武裝沖突,中央決定率紅一、三軍團迅速離開巴西。
為了避免過早暴露意圖,毛主席先到前敵總指揮部陳昌浩、徐向前那里商量。他先走到徐向前住處,站在院子里詢問徐向前:“向前同志,你的意見怎么樣?”徐向前說:“兩軍既然已經會合,就不宜再分開,四方面軍如分成兩半恐怕不好。”毛主席要他早些休息,便告辭了。
毛主席又走到陳昌浩那里。陳昌浩說:“張總政委來電要南進。”毛主席當即說:“既然要南進嘛,中央書記處要開一個會。周恩來、王稼祥同志病在三軍團部,我和張聞天、博古去三軍團司令部就周、王開會吧。”陳昌浩沒有多想,便同意了。
毛主席一行很快趕到三軍團駐地,召開中央政治局緊急會議,確定中共中央率一、三軍團立即北上的方針。脫離險境的準備工作立即迅速而秘密地展開了。
與此同時,葉劍英秘密來到前敵總指揮部作戰科,找到副科長呂繼熙(呂黎平),要來當時唯一的一份十萬分之一的甘肅省地圖,以為中共中央率一、三軍團北上急用。
毛主席在離開巴西之前,考慮到葉劍英的安全,曾經特地通知他以到三軍團參加直屬隊會議的名義,迅速離開前敵總指揮部。葉劍英考慮到全局的利益和軍委縱隊同志的安危,決意要和軍委縱隊一起走。怎樣才能把軍委縱隊安全帶走?葉劍英急中生智,決定利用張國燾南下的電報,以打糧準備南下為由,得到了前敵總指揮部的同意。
9月10日1點30分左右,葉劍英悄悄起床,披上大衣,從床下的小藤箱里取出那份甘肅省地圖,走出前敵總指揮部駐地——喇嘛廟。他碰到軍委秘書長肖向榮,便把地圖交給他,并交代說:“這可是要命的東西,你千萬要管好!”臨出發,他發現手槍沒有帶,便立即返回大殿,趕忙拿了左輪手槍,便急促上路。
葉劍英和軍委縱隊從潘州趕到阿西,見到毛主席、周恩來、王稼祥。毛主席非常高興,說:“哎呀!劍英同志,你出來了,好!好!現在情況緊急,我們不能在此停留,應立即向俄界前進,與一軍團會合。”
這次遇險,毛主席久久不能忘懷。他多次稱贊葉劍英:“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1967年毛主席還對周圍的人說:“葉劍英同志在關鍵的時候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沒有他(邊說邊摸腦袋)就沒有這個了。”這件事情,為毛主席與葉劍英的關系奠定了牢不可破的基礎。
1941年2月2日,葉劍英從重慶南方局調回延安。
毛主席立即在楊家嶺會見了葉劍英。葉劍英詳細匯報了皖南事變前后與國民黨政府交涉情況,并把周恩來給中共中央、毛主席的信,以及鄧穎超給毛主席的照片交給他。毛主席同葉劍英進行了長時間的親切交談,并在當晚致電周恩來:“(一)劍英本日上午10時抵延,暢談5小時。收到來示,欣慰之至,報紙題字亦看到,為之神往。(二)小超同志照片收到,敬謝。”這個電報,充分表達了毛主席對周恩來、葉劍英等在國民黨統治區工作的關注和評價。
毛主席十分欣賞葉劍英在參謀工作方面的領導才干,任命他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參謀長,兼第十八集團軍參謀長。
當時的根據地,星羅棋布,四面八方。為了使最高決策層及時掌握全局動向,葉劍英上任不久即建立了軍委一局及其他有關部門的定期匯報制度,組織出版《作戰周報》和《一月軍事動態》。鑒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正處于關鍵階段,他又組織力量成立資料研究室,收集、整理國際戰況,研究國外軍事名著,并出版了《國際資料》。毛主席看了這些材料,大加贊賞,說這樣做“大有幫助”。
葉劍英請示毛主席同意,組織“各路諸侯”到王家坪,共同研究對敵斗爭情況。這種做法,很像醫學專家對疑難病癥的“會診”,引起“各路諸侯”的濃厚興趣。當時,上至朱德、劉伯承,下至分兵把關的賀龍、陳毅、徐向前、聶榮臻、陳賡、羅瑞卿等都先后前來參加,大家暢所欲言。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在這種新局面下,侵華日軍主攻方向將有何變化?中國抗日戰爭將如何發展?毛主席責成葉劍英組織力量研究這些問題。在參謀人員中,形成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日軍可能乘人之危,配合德軍,北上進攻蘇聯;另一種意見認為,日軍南進的可能性更大,謀取在東亞、南亞“以戰養戰”。葉劍英歸納大家的意見,上報毛主席,指出:我們的戰略思想和戰爭準備,雖然要預計到日軍北進、南下兩種可能性,但是當前的側重點應該是對付日軍南下。這一分析,已為日后的戰爭進程所證明。
1943年六七月間,面對國民黨頑固派的第三次反共高潮,毛主席積極采納葉劍英的建議,導演了一出“現代空城計”。
當時,蔣介石、胡宗南圍攻陜甘寧邊區的部隊共四五十萬人,而邊區部隊不過只有三四萬人。葉劍英反復考慮退敵之策,感到光靠我們的軍事力量打退國民黨軍隊的進攻,在當時是難以辦到的,必須采取以智勝敵的辦法,破例使用我們掌握的軍事情報,公開揭露國民黨的進攻陰謀。不過,公開揭露,可能給我們的情報工作帶來不利影響。為此,葉劍英向毛主席匯報了自己的想法,又專門征求業務部門的意見。
毛主席終于采納了他的意見,批準新華社詳細公布國民黨軍隊調動情況,并為《解放日報》撰寫了《質問國民黨》的社論。隨后,延安召開數萬人大會,通電全國,揭露國民黨頑固派的內戰陰謀。
蔣介石見事情敗露,只好授意胡宗南致電朱德,表示:“敝部換防,請勿誤會。”胡宗南的親信、機要室主任也被撤職。
這場精心謀劃的內戰,就這樣兵不血刃地破產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