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5日--13日,中國共產黨召開了西柏坡會議,西柏坡會議亦稱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蔣介石的國民政府臨近滅亡,中共需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各項準備,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都參加了,可是劉伯承為什么沒有參加呢?
4月20日,國民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最后修正案)》上簽字,次日,毛主席和朱德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百萬雄師過大江,乘勝追擊,不給國民黨喘息的機會,徹底拿下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進而解放整個中國。
渡江戰役的勝利離不開劉伯承的艱苦付出,如果沒有劉伯承的精心謀劃,渡江戰役不會這么快就成功的,當然了,對于渡江戰役的精心準備,也不只是劉伯承一人完成,還有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組成的總前委,每一個將軍都各盡其職,為渡江戰役的順利打響做了準備。
劉伯承對渡江戰役的精心準備,讓他沒有時間去參加西柏坡會議。
在1949年1月7日,劉伯承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就渡江作戰和奪取全國勝利,著重講了四條意見:
(1)前年我們躍進式的行軍是品字形的中央突破,這次是~字長蛇陣齊頭并進;
(2)開辟新區的組織問題,最好有一套地方黨政及軍區配備,這是馬上得天下,馬上治天下,軍政府,軍事管制;
(3)正規化,現在是轉變關頭,如何正規化,從何著手,首先從司令部著手,只有加強司令部,才能組織戰爭;
(4)野戰軍與后方問題,補給主要并盡可能給予前線,金錢,物資,人力,不可能的,要從后方解決,這次一百七十萬人南下江南,確實是一個大問題。
1949年3月23日,劉伯承司令員在商丘起草了《渡江作戰之研究》、《敵前渡河戰術指導》兩本渡江教材,對實施渡江作戰提出了眾多戰術原則,對渡江部隊提出了具體的、詳細的要求。
劉伯承時任總前委委員,西集團司令員,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在渡江戰役中,指揮西集團鉗制白崇禧集團,截斷浙贛線,割裂了湯恩伯、白崇禧兩集團的聯系,擴大了戰役范圍和戰果;指揮四野先遣兵團聲東擊西,牽制了白崇禧集團,成功掩護了二野的渡江準備和實施;劉伯承指揮二野3個兵團分由阜陽、沈丘,漯河地區向長江北岸挺進,進入各自的陣地,進行戰前準備。
具體的作戰過程就不詳細說明了,大家對于劉伯承的帶兵打仗能力應該是非常了解了,劉伯承將軍在抗日戰爭、整個解放戰爭中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新中國的建設也貢獻了所有。劉伯承是一個偉大的人,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先鋒。
所以說,劉伯承將軍不能參加西柏坡會議,并不是因為什么特殊原因,因為他也在為即將到來的新中國做準備,他要徹底打倒蔣介石,解放南京,建立新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