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目的何在,1947年6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就是為了在大別山創建和鞏固根據地,發動群眾和開展游擊戰爭,待時機成熟,直搗國民政府的政治中心--南京和武漢。毛主席和黨中央的這個戰略設想是完全正確的,可是在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初期,面臨的困難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劉鄧大軍在挺進大別山初期,連打了3場敗仗,部隊的一些士兵出現變得紀律松弛,斗志下降,部隊出現了右傾情緒,對整個軍隊以及后面的根據地創建都產生了嚴重的影響,鄧小平和劉伯承等一些將領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于是在9月27日,鄧小平在河南商城王大灣召開旅以上干部會議,被人稱為“不握手會議”。
當一些干部跟鄧小平握手時,鄧小平拒絕了。鄧小平說:“現在仗沒有打好,不要握手了。”
我們從這里可以看出鄧小平是個敢于擔當,負責任的將領,現在部隊打了敗仗,自己也有責任,自己得先反省。幽默而不失風度,委婉含蓄而不逃避。
鄧小平在會議上指出了當前部隊出現的問題,要增強士兵的斗志,反對右傾情緒,克服紀律松弛的思想,是打好勝仗、創建大別山根據地的基礎,越是困難時,高級干部越要以身作則,鼓勵戰士們堅決勇敢地消滅敵人。
劉鄧大軍打了敗仗,在發動群眾方面也面臨諸多的困難。對于創建大別山革命根據地,站穩腳跟,鄧小平也是有點擔心的,雖然大別山區是原紅四方面軍的根據地,仍保留著革命傳統和開展游擊戰爭的基礎。
但是當地的群眾對于劉鄧大軍的到來存在很大的抵觸心理,對部隊不是很信任,所有人都認為,當地的群眾會出來歡迎自己的到來,可是他們要失望了,因為群眾根本不敢出來,更不要說迎接了,都躲得好好的,不愿靠近士兵,生怕會傷害到他們,所以部隊剛進入大別山沒有向導,沒有糧食,部隊陷入了困境。
因為大別山已經遠離了我軍的后方,相當于劉鄧大軍已經是孤軍深入了,所以對其的軍事供應存在不及時,糧食短缺,加上已到冬季,地處高海拔,士兵們的保暖問題就變得尤為突出了,很多的士兵都還是穿著薄薄的衣服,嚴寒的天氣讓士兵們感到不適,部隊只好自己動手縫制冬衣了。
可以說,挺進大別山雖然不像長征那樣路途遙遠,但是其艱苦程度絲毫不比長征容易,部隊都是經歷了千辛萬苦,在敵人的層層阻擊下,靠自己的努力成功開辟大別山根據地的,為之后我軍的戰略反攻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