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2月,徐向前將軍領導的紅四方面軍沖破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且戰且行,翻越秦嶺,進入漢中平原的城固地區。12月11日,來到漢水岸邊,準備南渡江水,進入大巴山南麓。
當時正值寒冬,蒼茫的夜色中漢水滾滾奔流,波濤洶涌,在稍微淺的地方已經結冰了。而衣裳單薄的紅四方面軍戰士已經忍饑挨餓在寒地里連續行軍作戰有數月了。
面對前面刺骨的漢水,后面來勢洶洶的胡宗南部的追兵,紅四方面軍唯有強渡漢水,才有可能不會全軍覆沒,可是紅四方面軍背水而戰,地勢不利,無橋少船的,想要在短時間內全部渡過漢水,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徐向前總指揮率偵察員騎馬到江邊勘察,他發現河面雖然寬闊,但因為是枯水季節,水位也是只到胸膛而已,完全可以渡過漢水,徐向前總指揮并沒有因為嚴寒而感到膽怯,因為他是總指揮,假如總指揮自己都膽怯,猶豫不決,底下的士兵必然士氣低迷,造成不好的風氣,而且大敵當前,已經沒有任何停留下來的余地了。于是徐向前總指揮選好渡江地點,決定連夜渡過漢水。
在渡江過程中,徐總指揮的聲音傳遍了整支軍隊,“同志們!這條漢水擋不住我們,我派偵察員騎馬探過,這里的水不深,完全可以?過去!”
聽到徐總指揮的“完全可以?過去”,士兵們緊懸的心放下了。徐總指揮的這句話讓士兵們忘記了漢水的冰冷,忘記了身上的傷痛,但不忘不了敵人的殘忍,忘不了共產黨人的初心。
徐向前率先大步走進冰冷刺骨的江水中,他絲毫沒有猶豫,沒有低頭,他那高瘦的身影堅定地向對岸走去,他的警衛員牽著馬跟不上他的腳步,警衛員勸他騎馬過江,可是被他嚴詞拒絕了,徐總指揮說到:“總部規定,領導人一律與戰士們一起徒步過江,只有傷員和婦女由船只、馬匹運渡。快點把馬拉回去,馱傷員!馱傷員!”
鋼鐵戰士們緊跟著徐總指揮向對岸前進,有不少戰士因為受不了冰冷的水跌倒了,但是又不聲不響地站了起來,繼續頑強地走向對岸。輕傷員們包緊傷口互相攙扶著走過去,衛生員則把抬著重傷員的擔架高高地頂在頭上,戰士們手挽手用身體組成“堤壩”擋住了激流讓擔架安全地通過。
回顧這一幕幕感人的畫面,我們不禁流下眼淚,我們今天的和平是無數的革命先輩用自己的鮮血換來的,假如沒有他們的無私付出,沒有千千萬萬個這樣的戰士,我們的今天就不是現在的今天。
徐向前總指揮的一言一行都在無時無刻地感染著戰士們,徐向前將軍是黨的優秀將領,是我國著名的指戰員,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都做出了卓出的貢獻。讓我們向徐向前將軍在內的廣大革命先輩致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