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靈魂總是渴望被讀懂,可惜,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己,沒有人能讀懂你!即便是生你養你的父母、即便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也無法與你感同身受。
思想深邃就好嗎?懂得了很多就幸運嗎?不一定,你還是會痛苦、會焦慮、會迷茫;你知道的越多,看得越清晰,反而會促使痛苦、焦慮、迷茫升級……
蘇格拉底可以飲鴆而死,但不能沒有真理;《戰爭與和平》中的安德烈博爾孔斯基公爵寧可戰死沙場,也不愿面對現實世界的不完美;《海上鋼琴師》中的1900可以離開自己的生命,但不可以離開他的船;《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可以熄滅自己生命的蠟燭,但不能沒有愛情;列文可以沒有生命,但不能沒有信仰……
這些人都是思想的先驅,他們懂得了所有,看透了一切,可并沒有使他們脫離苦海,反而更決絕。
人不能只做純粹的理想主義者,那只會把自己折磨至死。當你讀過太多的哲學書籍之后,當然解開了你的許多心疾;但同時你又陷入更深的漩渦之中;你對任何事都好奇,想尋求本質;你對任何事都不滿意,想弄清真理;你的腦子永遠不夠用,永遠在思考,永遠在尋找答案……
畢竟現實是不理想的,你無法從眾,世人也無法滿足你;人們都在求生存,而你卻追求精神;大家都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卻好像獨占星球,互相格格不入,只要稍微一碰就成隕石碎片。
我很喜歡西方那些純粹的理想主義者,敬佩他們為堅守真理殉道的精神;但不得不說我國的中庸思想確實把理想和現實平衡得足夠好!
比如:曹操,我很喜歡曹操,世人都說他是卑鄙的圣人、是謀權篡位的奸佞之臣;
但你不能否認他是理想的踐行者,是現實世界的倡導者;你不能否定他在軍事、戰爭、文學上的綜合能力和素質!
他寫理想: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永遠不服老、永遠不服輸、永遠學習、永遠馳騁。
他寫現實: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東漢末年,戰亂不斷,山野一片白骨,死一樣的沉寂,讓人悲痛欲絕。
他為理想征戰,也為現實批判;不因理想的挫敗而絕望,也不因現實的殘酷而失望;在他這里,理想和現實是可以融合的。
我想這才是一個偉大的人對待生命的態度!有愛、有恨、有抱負、有悲憫、有殘暴也有仁義;勇敢不避諱,一一去見證,一一去面對;
罵你卑鄙圣人也好、罵你無恥之徒也罷、罵你奸臣逆賊也好、罵你道德敗壞也罷;始終霸氣十足: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我的靈魂不需要人懂,自己的靈魂自己安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