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侵華日軍裝備的山炮有好幾款,除了網友熟知的四一式75毫米山炮和九四式75毫米山炮外,還有老式的三一式75毫米山炮(主要裝備二線部隊)。此外,還有一種重型山炮,這便是九九式105毫米山炮,該型火炮由于機動性好,使用廣泛,對國軍的威脅很大。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款火炮。
九九式105毫米山炮
九九式105毫米山炮并非日軍在抗戰前裝備的,而是抗戰中期才研制的,定型于1939年。此時抗日戰爭已經進入了相持階段,日軍的進攻勢頭被遏制,陷入了抗日戰爭的泥潭不可自拔??箲鹬泻笃诘膽饒鲋饕谥袊戏剑哲姙榱嗽鰪娚降刈鲬鹬信诒?,決定研發技術更先進、威力更大的山炮,九九式105毫米山炮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研制的。
別看該炮口徑達到105毫米(這個口徑屬于重炮了),但同樣具備重量輕、可拆卸運輸等特點。其造型低矮,隱蔽性很強,容易分解組合,便于在沒有道路的山地叢林地帶用士兵或馬匹攜行。主要裝備日本野戰師團的山炮兵聯隊或獨立山炮兵聯隊,用于山地復雜地形作戰。
施耐德M1919式105毫米山炮
九九式105毫米山炮本非日本自研,而是從法國引進技術后生產的,仿制對象是法國施耐德M1919式105毫米山炮(之前文章跟大家介紹過)。日本由于火炮技術底子薄,經常采取先引進后仿制的辦法(主要從法、德兩國引進),二戰日本很多主力火炮裝備都是采取這樣的方式,例如41式75毫米山炮、38式75毫米野戰炮、91式105毫米榴彈炮等等。仿制生產的質量各不相同,有的可以做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有的則性能明顯不如原版,九九式105毫米山炮就屬于后者。
九九式105毫米山炮主要性能:全重800公斤,炮管長1303毫米(12.4倍徑),口徑105毫米,高低射界-3°~+42°,方向射界左右各3°,彈重12.34公斤,最大射程7500米,炮口初速334米/秒,射速5發/分鐘。使用彈種有爆破榴彈,殺傷榴彈,鋁熱劑縱火彈,化學彈。
使用馬匹馱運
而施耐德M1919式105毫米山炮的全重為750公斤,最大射程為8000米。九九式105毫米山炮在全重、最大射程上不如原版,這兩個參數其實很重要的,一個影響機動性,另一個影響火炮威力。這只能說日本在進入全面戰爭狀態后,其軍工研發受到明顯影響,導致裝備性能上打折扣了(戰爭后期日本研制的一些武器裝備則更明顯)。
施耐德M1919式105毫米山炮其實非常適合當時的中國,其最大射程跟日本大正四年式150毫米榴彈炮的最大射程差不多,不怕被其射程壓制,但戰場適應性更好,特別在中國南方地區作戰時。日軍研制九九式105毫米山炮其實就是這個目的,重型榴彈炮、重型加農炮不能去的地形,用105毫米重型山炮來代替。
九四式75毫米山炮
抗戰前的備戰,國府引進德國105毫米榴彈炮還不如引進法國耐德M1919式105毫米山炮,更實用??梢越M建幾個獨立炮兵山炮團,每個團配備2個重型山炮營,每營12門,全團24門。作戰時配備給關鍵部隊使用,在中國南方作戰的日軍師團下轄炮兵聯隊的火炮配備一般為36門四一式75毫米山炮或九四式75毫米山炮,施耐德M1919式105毫米山炮都可以做到火力壓制。沒有規模引進施耐德M1919式105毫米山炮,真是可惜了。
上世紀30年代,廣東軍閥陳濟棠曾購買過12門施耐德M1919式105毫米山炮用來裝備粵軍炮兵,后來陳濟棠下野后這批火炮被南京國民政府接手,抗戰中曾經被日軍繳獲過數門。有一種說法是日軍繳獲后,通過逆向工程仿制出九九式105毫米山炮,但這種說法缺乏證據。其實不管日軍裝備什么先進火炮,都不能挽救其侵略戰爭必然失敗的命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