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中的童年陰影一般分為兩種。
一種是恐怖類。
比如《山村老尸》、《咒樂園》、《午夜兇鈴》,這些電影小時候看過后都會度過一個難眠的夜晚,膀胱也變大了幾分。
而另一種我取名叫“夢碎類”。
指那些銀幕中的美好形象被打碎,對年幼的心靈造成巨大創傷的情節。
比如《神雕俠侶》中小龍女和尹志平這一段,盡管我當時不知道何為愛情,但看到女神被壞人親近,就不由得攥緊了拳頭。
而同時還有《古惑仔》中的小結巴,《風云》中的楚楚....
現在回想起來仍是心有余悸。
而今天,得哥就帶大家再回憶一部童年夢碎系列電影,小時候看到這一幕時,我甚至體會到了“心絞痛”的感覺。
——《學校風云》
《學校風云》是林嶺東“風云系列”的第三部,也是真正意義上的最終章,同樣也是他在新藝城最后一部電影。
一部《龍虎風云》讓林嶺東從小小的助理制片到金像獎導演,不僅在新藝城站穩了腳跟,更是開啟了自己的風云時代。
然而來的快去的也快。
《龍虎風云》《監獄風云》之后,到《學校風云》后林嶺東就出走新藝城,并表示自己不會再拍這個類型了。
為啥呢?
力道太猛,連當時的香港人都接受不了。
“阿朱”(袁潔瑩飾)是香港的一名私立高中的學生,但這個學校毗鄰九龍城寨,顯然不是什么好學校。
學生不學無術拉幫結派,連老師也都是渾水摸魚,有的懶政一刀切,見面只會罰抄寫,有的干脆在課堂上與學生交流賭馬心得。
放眼整個學校,也只有“溫老師”(劉松仁飾)心懷理想,希望把學生們帶入正軌。
但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這天,阿朱被朋友告知有一個社會小混混“刀疤哥”在追求她。
而阿朱溫柔善良,就連在學校都是乖乖女,更遑論與混混同流合污。
怎料剛走出學校就被其他同學的搭訕,這一幕正好被刀疤哥看到,隨即大打出手,在街頭竟然揮刀互砍。
最后殺紅了眼,這名學生在追逐刀疤哥的過程中被撞倒,一命呼嗚。
發生了命案,但警察(林正英飾)需要目擊證人才能確定罪責。
然而另一頭,刀疤哥的老大“瀟灑哥”(張耀揚飾)聽到消息后,立馬派手下威脅阿朱,不讓她出庭作證,而同時警局又叫來阿朱,告訴她大膽指證,一定會保護她的安全。
阿朱信了,她站出來指認了兇手。
可換來的卻不是警察承諾的安全,反而是瀟灑哥屢屢騷擾,甚至在學校門口當著所有人的面兒擄走了阿朱,將她帶到了碼頭。
在一群大男人的注視下,脫光了衣服....
當然,瀟灑哥并沒有沾染阿朱。
學生身份是社會賦予未成年的護身符,而脫掉校服的目的,就是為了擊潰阿朱的心理防線,剝離她的社會身份,為下一步埋下草蛇灰線。
因為阿朱的指認,導致瀟灑哥花掉2萬律師費,而這筆賬自然算到阿朱身上。
阿朱離開碼頭后,身心大慟,朋友又來安慰她,帶著她去舞廳散心,創傷作祟下竟然對刀疤哥有了好感,一來二去兩個人就確定了戀愛關系。
阿朱跟著刀疤同居,鬼混,甚至陪同他一起賣面粉,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而另一頭,阿朱的朋友卻因為男友的背叛,心理崩潰在深夜驅車狂奔,最終迎頭撞上大車命喪當場。
先后經歷了侮辱、背叛、朋友的死亡,阿朱開始對這個世界產生懷疑。
她不再相信什么公理道義,什么舍己為人,甚至當面反駁了一向愛戴的溫老師,在課堂上奪門而去,一把火燒了學校....
“我不要讀書了!我以后都不要讀書了!”
這一刻,阿朱十多年的世界觀瞬間崩塌了。
她不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也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
縱火案發生后,阿朱在刀疤的指示下躲在碼頭生活,但欠款還沒結清,瀟灑哥自然不會罷手。
這天,瀟灑哥找到刀疤催債,阿朱為了盡快脫離苦難,一咬牙,狠心上了瀟灑哥的車,開始了晝伏夜出的應召生涯.....
就這樣,一個不諳世事的校園乖乖女,變成了放浪形骸的風月女郎。
女兒失蹤,父親肯定著急,終于在某天得到了女兒的線索。
等父親和警察來到地點后,才發現可愛善良的女兒早就成了他人床上之物。
父親崩潰了。
他大鬧現場,與混混纏斗在一起,而后混混追出門,在街上將父親砍死,場面甚是駭人。
雖然混混是瀟灑哥手下,但這刀并不是瀟灑哥砍的,律師簡單處理后,瀟灑哥就走出了警局。
而面對毀掉自己身體,生活,父親的兇手,已經在街頭浸淫多年的阿朱終于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了。
她舉起刀抽向了瀟灑哥,卻被擋下,刀疤哥為了阿朱挺身而出,兩人在舞廳殺紅了眼。
但雙刀難敵四手,最后他們在瀟灑哥追逐下來到了阿朱的學校。
就在瀟灑哥即將對阿朱施暴時,趕來的溫老師一刀切下了瀟灑哥的左手,連捅腹部數刀,而后警察補槍一鼓作氣將他推下了樓....
極致的社會諷刺
如今再談起這部電影,我想很多人揮之不去的就是袁潔瑩。
她應該是《開心鬼放暑假》中最令人深刻的演員,外形出挑性格活潑,愛恨分明鬼馬精靈。
然而到了這部電影就突然成了任人魚肉的金絲雀,被一群豺狼虎豹分而食之,最后甚至甘愿成為他人胯下玩物。
是問這滋味兒誰受得了?
可袁潔瑩的角色只是表象,多年后再看這部電影,發現更恐怖的在于文本。
本片主線劇情很簡單,無非就是普通女孩被黑社會荼毒的故事,但它所呈現出來的社會狀態卻讓人不寒而栗。
混混在街上橫行霸道,目無王法。
警察窩窩囊囊,抓小販時雷厲風行,但黑幫大佬犯事被抓到也不敢處理。
學校里的管理人員都是尸位素餐,領導層甚至與混混接壤。
這種深深的不安感彌漫了整部電影,連市民的安全都不能保證,更遑論嬌弱的學生,他們的出現不亞于在叢林的白兔,甚至不如白兔——
白兔好歹還有個窩,她們就連在學校都不安全。
而學生們在學校談情說愛,拉幫結派,這是電影的開頭,也是社會的結果。
電影所呈現出來的整個社會體系都是病態的,相互沖突的。
林嶺東不止一次在電影中表現一種惡性循環。
比如學生車禍發生后,所有人都聚在警局,家長罵警察不作為,警察罵學校監管不到位,學校又罵學生不好管....
那學生又該怪誰?怪生在這個時代嗎?
每個崗位每個人都在推卸責任,下意識逃避責任,唯有溫老師在課堂上還在堅持著“舍己為人,公道公理”。
可一個人再如何掙扎,也無法逃脫整個病態的社會。
委身于刀疤哥,阿朱是無意識的。
那個年代女性地位本就低下,還有肆虐的黑幫與無作為的學校和警察,而在碼頭被侮辱后,阿朱的精神世界被擊垮。
她急于尋找救命稻草,甚至都不在乎這一切都因刀疤哥而起。
另一邊,刀疤哥也走過阿朱的來時路,他是從小被人欺負這才被迫進入黑幫。
“這個世界就是講勢力,有勢力就可以打別人。”
或許人之初性是本善的,但摧毀他們的善良也只是時間問題,阿朱和刀疤哥只是一個縮影,更有千千萬萬個阿朱。
在還沒有看清世界之前,就被社會扭曲成了與之適配的樣子。
而電影結局,林嶺東采用了近乎癲狂的方式進行自我發泄。
明明是溫文爾雅、弱不禁風的老師,卻在課堂上拿起開山刀,對黑幫老大瘋狂揮砍:
“你說的!在外面你是老大!在學校我是老大!你現在踩我地盤我就砍死你!”
血液噴濺在課堂黑板上,像是完成了某種教學儀式——
那就以暴制暴吧!
電影中最無力的角色在結局卻力挽狂瀾,而他采取的方式自己何等嗤之以鼻,與其說是諷刺,倒不如說是妥協,暴怒下的唉聲嘆氣。
如今在看這部電影,很多觀眾根本無法理解其中的劇情設計。
不明白為什么警察那么窩囊,罪犯在眼前都不敢抓。
不明白為什么黑幫這么囂張,敢在大街上行兇作惡。
不明白阿朱為什么會愛上刀疤哥,妥妥的受虐狂下頭女。
更不明白袁潔瑩為什么多次暴露身體,純粹是林嶺東的個人趣味。
然而,電影需要結合時代背景來看,因為在林嶺東的眼里——
當時的香港就是這樣的。
在當時的香港,阿朱所在的私立學校和現在完全不同,很多人隨便包個廢樓酒店就立牌建學校,學校就矗立在商業區中間,魚龍混雜車水馬龍,又沒有封閉式設施,學生始終處于半社會狀態。
再加上彼時的黑幫情況,被荼毒就成了必然。
社會上的現象就更不用贅述。
林嶺東有強烈的表達,他說以一種自下而上的視角,通過學校控訴整個社會。
還沒上映就封禁,林嶺東傷透了心
愛之深責之切,林嶺東自然是想讓香港變得更好。
可當時香港電影并沒有建立分級制度,還在拿捏尺度的敏感時期,雖說風月片大開綠燈,但青少年犯罪卻是紅線中的紅線,而這部《學校風云》就正好踩中,還沒上映就被封禁。
麥嘉和林嶺東
為了這部電影,新藝城的老板麥嘉帶著林嶺東去電檢處求情,最終在雙方共同監督下,電影經過36處修改,這才得以上映。
而事后林嶺東對此表示——
“我們去了兩遍,差不多給人跪下才能通過,我到現在都還很清楚,他們砍了它36刀,如果我把我的作品看作是我的孩子,我不愿意他給人家砍36刀,不行,我不拍了!”
而我們如今再看的版本,也是電檢處修改過的上映版本,倘若是原版,那故事中被隱去細節就會更多,更暴力,也更是童年陰影。
比如阿朱與瀟灑哥的關系,臺詞中一筆帶過,顯然是剪掉了,真要拍出來不知道有多猛。
而當時也沒流行什么“導演剪輯版”,這36刀到底剪了啥,咱也不知道了。
只知道因為沒有大明星助陣,《學校風云》這部電影在當年只拿到了1373萬票房。
票房成績不行,上映后更是有不少校工、教育工作者給林嶺東寫信,認為他的電影道德敗壞,缺乏社會良知。
林嶺東只能回應——
“我只是把我的所見所聞拍下來了,我已經很收斂,只拍了6、7成而已。”
票房觸礁,口碑也不咋地,不過還算有點收獲。
因不懂得收力,張耀揚一巴掌把李麗蕊的鼻梁骨打斷,結果兩人卻因戲生情,談了一場三年的戀愛。
而李麗蕊有了男友,又靠此片拿下了第七屆金像獎最佳女配,可謂是財色兼收。
可惜林嶺東。
這部電影讓他心灰意冷,自此之后就離開了新藝城,尋找另一片天地去了。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