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馮至是著名詩人、學者
馮至〔1905—1993〕,原名馮承植,字君培,河北涿縣人,著名詩人、學者。
他12歲縣小畢業(yè),入讀北京四中,受五四新文化影響,開始寫詩。1925年,創(chuàng)作《我是一條小河》,揚名詩壇。
馮至
1927年北京大學德文系畢業(yè),先后任中教、助教。30年留學德國,35年獲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回國任教同濟大學,后隨校內(nèi)遷,任西南聯(lián)大外文系教授。46年,任教北大西語系。
青年馮至
五十年代,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當選為科學院學部委員。六十年代,任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八十年代,任全國作協(xié)副主席,當選為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1993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9歲。
《我是一條小河》
二、《我是一條小河》寫作背景
馮至,學術(shù)淵博,學貫中西,著作豐碩,體裁繁多。
主要著作,詩集有《昨日之歌》、《十四行集》等,散文有《山水》、《東歐雜記》等,小說有《蟬與晚秋》、《仲尼將喪》、《伍子胥》等,傳記有《杜甫傳》、《論歌德》,譯著有《海涅詩選》、《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等。
他的寫作歷程,大致可分三期。早年寫作詩歌,39年以后主要寫作散文,建國后主要從事外國文學和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寫作論著。
他的早期詩歌作品,含蓄深沉,有的詩情熱烈,表現(xiàn)對光明的追求與向往,對黑暗的暴露與批判;有的詩情悲哀,反映了“五四”運動退潮后,我國整個思想文化界也相應地進入了一個沉悶低迷期,反映到文學創(chuàng)作上,便是傷感與無奈的情緒在作品中蔓延。那個時代的青年,受到了新文化運動的洗禮,生命意識開始覺醒,并樹立了改造社會的理想,但是隨著狂飚式運動落潮,他們的心靈必然也受到巨大的沖擊。這種沖擊,使得一部分青年,思想徘徊不定,情感低迷悲哀,陷入沉悶之中。
《我是一條小河》寫于1925年,正是這一文化氛圍的寫照。
三《我是一條小河》原文
我是一條小河,
我無心由你的身邊繞過,
你無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兒
投入了我軟軟的柔波。//
我流過一座森林,
柔波便蕩蕩地
把那些碧翠的葉影兒
剪裁成你的裙裳。/
我流過一座花叢,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艷的花影兒
編織成你的花冠。//
無奈呀,我終于流入了,
流入那無情的大海,
海上的風又厲,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擊碎了裙裳!/
我也隨了海潮漂漾,
漂漾到無邊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兒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樣。//
四、《我是一條小河》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賞析
馮至的這首詩,風格獨特,意境凄美,入選初中語文,以及各大學中文系教材。
這是一首愛情詩,描寫情意的獲得與失落,但寫法別出心裁,不以直抒胸臆方式,而采用以人擬物手法,化主觀為客觀,借助“小河和影兒”之間的自然聯(lián)系,以小河流過森林、流過花叢、流入大海的途程為線索,形象地表達出青年男女兩心的相印與相隨。全詩5節(jié)20行,可分三段。
小河流過森林
第一段、第1節(jié)、4行詩,寫柔波微漾的多情小河,偶遇一位彩霞般的明艷姑娘,于是突然萌生了情意,便擁著這迷人的影兒,緩緩地向前流去。
小河和岸上人原本無干,盡管在主觀上,小河“無心繞過”,姑娘也“無心投影”,兩者都無心結(jié)合,然而,人有影兒、水能照影,沒有約定,但有默契,在客觀上兩者便產(chǎn)生了交集,詩人以此特定的自然現(xiàn)象,來表達青年男女往往以無心邂逅,卻到底萌生了情意的微妙的戀愛過程。
兩者交集,自然合理,舒緩柔曼,活潑優(yōu)雅,雖出“無心”,卻情意綿綿,更見真情。
小河流過花叢
第二段、接著兩節(jié)、8行詩,寫多情的小河流經(jīng)森林和花叢,都撿拾奇珍異寶,送給私心鐘愛的明艷姑娘。
多情的小河總是忘不了那個明艷姑娘,當它流經(jīng)森林時,看到那“碧翠的葉影兒”,真是太漂亮了,便用自己“蕩蕩的柔波”,把它“剪裁成你的裙裳”,打扮你曼妙的身姿;當它流經(jīng)花叢時,看到那“凄艷的花影兒”, 真是太嬌媚了,便用自己“粼粼的柔波”,把它“編織成你的花冠”,裝點你明艷的面容。
由此可見,小河心中有愛,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奉獻給姑娘了,當然,姑娘心中也有意,接受了小河的禮品,便讓他一直擁著自己,緩緩地向前。他倆的愛情,比起當初偶然交集便萌生愛意的層次,已發(fā)展到一往深情、溫馨甜蜜的更深階層,達到收獲愛情成果之時了。
海上的風
第三段、最后兩節(jié)、8行詩,寫波瀾頓生,情態(tài)突變:海上的厲風“吹折了花冠”, 狂浪又“擊碎了裙裳”,我也被那無情的海潮“漂漾到無邊的地方”;“你那彩霞般的影兒,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樣”,不復存在,原先甜蜜的情態(tài)完全被擊碎了。
這首詩描寫的這種由樂境入哀境的愛情情態(tài),是對自由愛情受到摧殘的社會現(xiàn)實的藝術(shù)概括。首先描寫樂境,綿緲繾綣,委婉纏綿,是美好的愛情情態(tài),然后描寫哀境,美好的愛情又橫遭阻遏,“好景不常”,無可奈何,凄涼悵惘,不過,那彩霞般的影兒,明艷如初,又不能不令人懷想,曲折有致,細膩深刻,哀怨凄美,令人惆悵。
這是詩人有感于當時的黑暗現(xiàn)實,形象地鞭撻扼殺愛情的封建禮教,以及守舊勢力,表達了對自由愛情的向往。
五、《我是一條小河》的藝術(shù)特點
馮至的這首愛情詩,雖然沒有熾烈似火的熱情,也沒有璀璨絢爛的色彩,但是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因此,他被魯迅稱為“中國最為杰出的抒情詩人”。
首先,表現(xiàn)形式奇特,寫法不落俗套,意象新穎,意境繾綣,委婉曲折,優(yōu)美凄艷,沁人心脾。
詩人不用愛情詩的傳統(tǒng)寫法,從主觀上著筆,直抒心意來寫兩情相悅,而是采用了以人擬物手法,選擇了“小河和影兒”倆意象,利用兩者之間的自然聯(lián)系,在客觀上,兩者雖然都“無心”結(jié)合,但是卻在不意的情狀之下,自然而然地交集起來,形象地描繪出青年男女之間無心邂逅,卻萌生情意的微妙過程,意象明艷,意境繾綣,舒緩柔曼,活潑優(yōu)雅,具有一種沁人心脾的藝術(shù)魅力。
同時,這首詩體式自由、大體工整,語言流暢、復沓詠嘆,用詞優(yōu)雅、韻味深長,極富感情色彩。陳存選2024、11、24
參資:百度百科《馮至·我是一條小河》。
《馮至全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