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這是《道德經》第七十六章原文。本章主要論述了柔弱之道,也叫強弱之道、剛柔之道。大道與萬物皆是:以弱為用,以強自護。
古人云:一陰一陽之謂道。萬物皆負陰而抱陽,充氣以為和。萬物皆蘊含陰陽,萬物皆蘊含著大道,萬物皆由大道而生,道生萬物。
道乃萬物之本。萬物與道互為陰陽、互為表里。
萬事萬物有陰就有陽,有弱就有強,有柔就有剛,有上就有下,有生就有死,有前就有后。
萬事萬物有時候呈現陽剛的一面,有時候呈現陰柔的一面;有時候居前,有時候處后;有時候生機盎然,有時候枯槁死滅。
人類生存于天地之間,人也是萬物之一,人類究竟應該什么時候陽剛、什么時候陰柔、什么時候居前、什么時候處后呢?
老子說:“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善惡、唯阿、剛柔、強弱、生死、前后,人們究竟應該怎么選才是正確的呢?
其實,老子早就告訴了我們答案,萬事萬物皆負陰而抱陽,萬事萬物既離不開陰,也離不開陽;既離不開剛,也離不開柔;既離不開強,也離不開弱。
陰陽、強弱、剛柔、善惡、唯阿,皆有它們各自不同的用處。
真正的圣賢能人、仁人智士,哪一個不是一手陰一手陽、左手陰右手陽呢?
善惡、唯阿、生死、剛柔、強弱、生死,從來都是并存的。
假如誰能真正做到二者兼顧,誰便能長長久久、生死自我掌控!
然而,很多人卻都只是貪生而怕死、喜歡善而嫌棄惡,羨慕仰慕剛強卻又欺壓討厭柔弱。假如人人都抱有此種心態,還怎么可能做到陰陽不失、陰陽不偏、剛柔相濟、陰陽俱全呢?
老子說:柔弱勝剛強。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其實,一個真正能夠超脫、能夠超然物外、能夠掌控自我生死的人,至少需要做到兩步:
第一步就是陰陽俱全,剛柔相濟;
第二步就是陰勝陽,柔弱勝剛強。
世間萬事哪有什么事情是一步就能完成的呢?那些真正偉大的人物哪一個不是既能“糞土當年萬戶侯”,又能保護弱小、愛護弱小、尊重弱小呢?
世間事本就應是:該柔弱的時候柔弱,該剛強的時候剛強。
然而,當柔弱與剛強相沖突的時候、無法同時并處的時候,應該怎么辦呢?
老子說: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所謂人主,就是指天下君主,就是指身份地位最高的人,就是指天下最強大的人;
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人,就是指全天下都不如人主的人。
所謂剛柔相濟,就是指當你本身就是強大之人的時候,就不能總是選擇強勢;當你本身就是柔弱一方的時候,就不能總是選擇柔弱。
喜歡用武力強逼他人的人,總會有逼無可逼的時候;喜歡退縮忍讓的人,也總會有退無可退的時候。
所以老子才會說:有道之人在輔佐身份地位最強大君主的時候,根本就不會選擇強上加強,如此才有可能使得天下陰陽調和,天下和順。
強大之人以勢強逼他人,以兵、以武力強逼他人的行為,就像柔弱之人的退無可退一樣,總會有走到死胡同的一天。
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強上加強、一退再退,就是一種孤陰、獨陽的狀態。
古人云:一陰一陽之謂道。對于一個人來說,有對外就有對內,有對己就有對他人。對于自身而言,什么時候選擇剛強?什么時候選擇柔弱呢?究竟是柔弱好?還是剛強好?
其實,柔弱與剛強缺一不可。
每一個人都擁有剛強的一面,也擁有柔弱的一面。自身的剛強是為了應對更強大者,自身的柔弱是為了呵護和懷柔更弱小者。
剛強對外,柔弱對內;剛強抗外敵,柔弱利自身。剛強可以抵御外敵,柔弱可以溫養己身。
假如你舉世皆敵、千夫所指,便應該選擇剛強;
假如你親朋好友圍繞、子孫滿堂,便應該選擇柔弱。
老子說:“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在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人在死亡以后,身體是僵硬的;柔軟就是柔弱,僵硬就是剛強;請問人的身體是柔軟好?還是僵硬好?萬物是柔弱好?還是剛強好?
顯而易見,在沒有外敵的情況下,柔弱比剛強好,活著比死亡好。
花草樹木在活著的時候,又柔又脆;在其死亡以后,就變得又枯又槁;請問草木是柔脆好?還是枯槁好?
所以說,剛強、堅強、僵硬、枯槁,是死亡的表象和特征;柔弱、柔脆、柔軟,是充滿生機的表象和特征。
因而,那些總是喜歡剛強的人、那些總是以兵佐人主者、那些總是喜歡以勢壓人的人、那些總是喜歡強逼他人的人,都是死之徒,都是正走在枯槁、滅亡的道路上而不自知。
剛強只是人的一種人生態度,柔弱也是人的一種人生態度。
以柔弱處世、溫柔待人,與自身的底蘊強不強大并不相干,它只是一種生命奧義、生存哲學罷了。
當你選擇柔弱處世的時候,自然就可以養護自我生機;
當你選擇剛強處世的時候,自然就會敗壞自我生機。
然而,人有生機,家有生機,國也有生機,柔弱可以使得家國生機勃勃,剛強也可以使得家國枯槁衰亡。
“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人有生機,家有生機,國有生機,木有生機,兵也有生機。
柔弱可以使得家、國、兵、木、人等,都充滿生機,生機勃勃;剛強也可以使得家、國、兵、木、人等枯槁衰亡。
《孫子兵法》有云:“兵形如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形是形勢、形體,兵形就是兵勢、兵陣、兵體、兵卒。兵形如水則柔弱,柔弱者避實而就虛,柔弱者以實擊虛則生則勝。
而兵強者如蠻牛,眼里只能看到自身的力量,焉有不早滅的道理。
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其實就是在說: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
一陰一陽之謂道。一強一弱、一剛一柔、一上一下、一內一外也是道。
萬事萬物強大的一面,應該居于內、處于下;
萬事萬物柔弱的一面,應該居于外、處于上。
也就是說:人們應該用強大守護己身,用柔弱處世對外。如此才能陰陽相濟。
這便是柔弱之道,柔弱勝剛強。強大處下,柔弱處上;柔弱與剛強缺一不可。
古人云: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萬事萬物有動就有靜,有強就有弱。大道也有自身的強、弱、動、靜。
大道以弱為用,以強為護;大道以弱自用,以強自護;大道用柔弱的姿態,自己運使自己;用剛強的方式自己保護自己。
大道強弱自用,不假外物。大道一方面自強不息,一方面厚德載物。
同樣的道理,大道以反為動,以正為靜。動若脫兔,靜若處子。
一強一弱、一剛一柔、一動一靜、一正一反,皆是大道之陰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