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于理解了這句話:曾經無意間開了一槍,多年后發現射擊的是自己。
這句話足以總結我文中安娜的一生!
安娜是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書中的女主角!
書中的安娜是一位美麗、善良、友愛、沖動、極端又決絕的女人;作者托爾斯泰用安娜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物的復雜性格導致的悲慘命運!
安娜出生在貴族家庭,從小天生麗質、貌美如花、優雅大氣;是一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女人;放到現在估計就是千萬粉絲的偶像明星。
可就是這樣一位絕代佳人卻有著非同一般的情感經歷,這些經歷把她折磨到精神崩潰、抑郁而亡!
列夫托爾斯泰是18世紀的人,在那個傳統封建的年代,是沒有自由戀愛的。
自然安娜的婚姻也在冥冥的安排之中,她嫁給了大她20歲的卡列寧。
還好,卡列寧性格冷靜、沉穩;沉迷工作、學習以及哲學、宗教,在現代人眼中,這就是妥妥的理工男、學霸!
可這樣的結合并沒有讓安娜感受到幸福,也許是卡列寧的絕對理性,讓安娜感覺不到愛;在安娜這個年齡,她想要的愛是波瀾壯闊的、是轟轟烈烈的;而以卡列寧的學識與成熟是難以滿足的,他會認為那是一種幼稚、不理智的行為。
正是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讓他們永遠無法相互理解;哪怕他們有了自己的兒子,也始終是相敬如賓,維持著婚姻的名分。
弗洛伊德說:壓抑的情緒永遠不會消失,它們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會以更丑陋的方式爆發出來。
安娜也不例外!
她出軌了!在一個偶然的時機,偶然的遇到了毀滅她的伏倫斯基。
伏倫斯基是一個貴族家庭出來的花花公子、執绔子弟;外表帥氣、性格軟弱。
在他們相愛,安娜生下女兒快死的時候;伏倫斯基手足無措,通知卡列寧回來;
安娜請求卡列寧的原諒;卡列寧看到她精神疲憊,軟弱無力的樣子,很是心疼,答應原諒他們倆的荒唐行為;并哭著懇求伏倫斯基離開安娜,不要再毀滅她!
伏倫斯基覺得卡列寧的愛太偉大、太崇高;反觀自己的行徑——引誘別人的妻子,毀壞別人的家庭;這一刻他覺得很愧疚、很羞恥;
他回家之后用槍對著自己胸口開了一槍,結果自殺未遂又活了回來。
傷好之后第一時間又去找安娜,這一次,他們拋下兒子,帶著女兒私奔了。
卡列寧痛苦萬分,想離婚,可又不想讓安娜承擔通奸的罪名;擔心她被世俗嘲諷、評論;擔心她沒有生存能力,會被有識之士利用;也擔心影響自己的事業和兒子的成長……
反而是安娜,她即便是私奔也不愿意離婚,他恨卡列寧,恨他的包容、寬恕;正是卡列寧的理性和大度讓她感到愧疚、羞恥!所以她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報復卡列寧。
跟伏倫斯基在一起的安娜不能說的很幸福的,只是滿足了她在卡列寧身上找不到的那種欲望與激情;
但激情總會過去的,所有的一切終將歸于平淡!
伏倫斯基還是很愛安娜的,至少也在逐漸成長,為了家庭和責任去工作、去交際。
反而是安娜,因此陷入了情感的漩渦!她為了伏倫斯基拋棄了丈夫、拋棄了兒子;他怕自己付出一切換來的感情最后破滅。
伏倫斯基是她最后的依靠;所以她患得患失,極度敏感;不允許伏倫斯基有一點點的情緒和怠慢;她期待伏倫斯基還像當初那樣愛她,把她當唯一,把她當女王。
在安娜的世界里,伏倫斯基是她的全部;所以,她想要同等回報的愛;
但安娜卻只是伏倫斯基生活的一部分,人活著不可能只有愛情的,還有工作、交際、興趣愛好……
終于,安娜被這種情感的傷痛打入萬丈深淵;她每天都不開心,看到任何人都是丑陋的、卑劣的;
她陷入深深的黑暗之中,被負面情緒壓抑得喘不過氣來;她不斷掙扎,想要解脫;
終于,她來到了最初遇到伏倫斯基的火車站,選擇最殘忍的方式,與軌同眠了……
曾經無意射出的子彈,卻擊中了多年后的自己!
我記得有作家說過:小說的角色,自己會生出血肉,走向他應有的結局。
托爾斯泰說:安娜的臥軌是必然的,因為她極端的性格會引領她走向絕滅。
對于這樣一位勇敢又決絕的悲劇人物,我唯有同情和佩服。
希望每個人都能多愛自己一點,不要做情緒的奴隸!《孫子兵法》火攻篇說: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意思是說:情緒和憤怒只是一時的,隨時會恢復。
所以,不要太沖動!
如果可以,我希望你做卡列寧,不管愛與不愛,至少冷靜、理智;實在不行,那就做伏倫斯基吧,花花公子就花花公子吧,好好活著比什么都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