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備受關注的2025年考研人數公布,共計388萬人,在上一年438萬人的基礎上減少了50萬,而此前公布的202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規模將達1222萬人,同比增加43萬人,這些數據的變化反映出當前大學生就業市場和考研形勢正面臨著一些新的趨勢和變化。
近十年來,考研人數大幅增長,2016年考研報名人數為177萬,2017年增至201萬人,2018年漲到238萬,2019年則猛增至290萬人,2020年再增51萬至341萬,2021年達到371萬人,2022年考研人數暴增80萬人至457萬人,2023年創下歷史紀錄為474萬人,隨后2024年考研人數首次回落至438萬,2025年則再度下降至388萬萬人,降幅達11.4%。
考研人數持續增加的背后是近年來高校持續擴大招生規模,高校畢業生人數增加,2017年高校畢業生接近800萬,2020年為874萬人,2021年達到909萬人,2022年首次突破1000萬,達到1076萬人,2023年為1158萬人,2024年達到1179萬人,2025年則增至1222萬人。
值得關注的是,接下來的10余年,高校畢業生規模將持續擴大,2026年畢業生人數約為1300萬;2027年預計畢業生將達到1400萬人,2028年高校畢業生預期規模接近1480萬人,預計本科生畢業峰值將在2038年達到峰值,隨后畢業生人數開始持續下降。
此前高校畢業生和考研人數持續10年高速增長,2024年和2025年則連續兩年的顯著下降,無疑引人矚目,這意味著曾經瘋狂考研的歷史階段或告一段落。考研報名人數連續兩年下降的背后,是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學生選擇更加理性、選擇考公和留學的人數增多、招研政策的變化等。
前幾年受疫情因素等影響,就業形勢嚴峻,很多高校畢業生選擇考研,將讀研作為暫時的避風港,于是很多高校出現了研究生人數高出本科生的現象,但很多學生發現,3年后研究生畢業生并沒有給自己就業帶來太多的利好。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考公,仍然在持續增長中。顯然,考研對于未來就業仍然是不確定的,但考公與就業的關系卻是確定的,于是考公熱仍然在持續,高燒不退。2025年國考報名人數已經突破310萬,報名人數創歷史新高,其中審核通過人數達到270萬余人,平均競爭比為69:1,較去年同期的66:1,競爭難度略有上升。
其次,從2020年起,國家對研究生培養進行了系列改革,其中學術研究逐漸以博士階段為主,碩士逐漸轉向高層次應用人才的培養,明確提出未來新增碩士點原則上都是專業學位碩士(即專碩),比例將提高到60%。由此,雖然招研的總規模持續增加,超過110萬人,但碩士的增量主要是專碩,讓考研的吸引力下降。
再次,在全國3000余所高校中,擁有研究生招生資格的大學700余所,其中最受關注的39所985大學,以及147所雙一流大學,這些名校為了確保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一方面不斷提升推免生招生比例,擠壓影響了常規招生錄取的空間,也導致大家放棄報考;另一方面,高校對研究生培養質量嚴格管控,即使考上研究生畢業難度也增大,這樣部分考生知難而退。
客觀地講,或許我們并不需要這么研究生,考研熱的高燒逐漸消退,對研究生培養和高校畢業生就業或是好事。
對此,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