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在莫斯科、哈爾科夫、斯大林格勒等戰役裝甲兵使用的經驗教訓,主要是準備和實施進攻過程偵察不力、保障不可靠、協同較差、坦克集團軍和坦克軍進入交戰常常集中兵力不夠。1942年10月頒發的國防人民委員第325號命令規定了坦克和機械化部隊和兵團的運用原則。命令明確規定,坦克軍和機械化軍是方面軍和集團軍掌握的兵力。在進攻戰役中,這些軍用于主要方向,作為發展勝利的梯隊使用,不得以旅為單位分開使用。還規定,只有在合成兵團突破敵軍主要防御地帶以后,軍才可以進入交戰;如果以軍兵力獨立突破敵軍薄弱防御時,應加強有炮兵和航空兵。
斯大林格勒反攻中,蘇軍坦克軍和機械化軍多半在尚未完全突破敵軍戰術防御縱深時進入突破口。這樣能夠更快突破敵軍防御,不過卻削弱了向戰役縱深的突擊力量。經驗表明,坦克部隊需要自行火炮的支援。如果在坦克集團軍內編有合成軍隊兵團時會給坦克集團軍司令員指揮快速兵團增加困難。
蘇軍部隊閱兵
1943年1月底,最高統帥部召開專門會議,研究擬制改編坦克集團軍的規定。大家一致認為,必須首先取消坦克集團軍內非摩托化的步兵師,采取以坦克為核心新編制。據此,坦克集團軍通常編為2個坦克軍、1個機械化軍、1個高炮師、1個近衛火箭炮兵團、1個榴彈炮兵團、1個反坦克殲擊炮兵團和1個摩托車團。保障部隊包括1個通信團、1個航空通信團(使用波-2飛機)、1個工兵營、1個汽車團和2個修理營。
坦克第1集團軍于1943年1月4日在西北方面軍的奧斯塔什科夫市地域組建,直屬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指揮,集團軍司令員卡圖科夫。其編成內轄機械化第3軍和坦克第6軍,空降第6和9師,高射炮兵第11師,滑雪步兵第14、15、20-23旅,獨立坦克第112旅,1個反坦克殲擊炮兵旅,1個偵察團,工兵第59旅,獨立坦克第7、62-64團,近衛火箭炮兵第79和216團,榴彈炮兵第395和989團,反坦克炮兵第552、1008和1186團,通信第83團,機械化工兵第76和第267營。集團軍的野戰領率機關是在第29集團軍野戰領率機關基礎上建立的。最初目的是加強西北方面軍,使方面軍地面部隊進攻戰役具有機動性和快速性,并便于順利割裂敵人防御,迅速實施決定性的突擊。
坦克第1集團軍司令卡圖科夫
之后根據新的組建指令編成為坦克第6和第31軍、機械化第3軍,1個高炮營、1個近衛獨立火箭炮兵團、1個獨立修理營、1個獨立通信團、1個航空通信團、1個獨立通信營和1個工兵營。
機械化第3軍:1942年9月8日在原坦克第8軍指揮機構上成立,下轄機械化第1、3和第10旅,近衛坦克第1旅、坦克第49旅;迫擊炮兵第265團、反坦克炮兵第35團、近衛火箭炮兵第405團、偵察第34營、摩托車第58營、工兵第27營和通信第346營。軍長克里沃舍因少將(С.М.Кривошеин),政委舍列格上校(П.Н. Шелег),參謀長科皮安科上校(В.Е.Копиенко)。1943年10月23日番號改為近衛機械化第8軍。
克里沃舍因,1943年8月21日晉升中將
坦克第6軍:1942年4月10日成立,下轄坦克第22、100和第200旅以及步兵第6旅,5月隨著坦克第100旅轉隸坦克第31軍,編入坦克第112旅;迫擊炮兵第270團、反坦克殲擊炮兵第538團、偵察第40營、工兵第85營和通信第351營。軍長А.Л.Гетман蓋特曼少將,政委М.Ф.Серенко謝連科上校,參謀長И.П.Ситников西特尼科夫上校。1943年10月23日番號改為近衛坦克第11軍。
坦克第112旅,1942年春在坦克第112師基礎上成立,旅長М.Т.Леонов列奧諾夫,參加了西方面軍在基洛夫、科澤利斯克和勒熱夫的戰斗。1942年12月,該旅在納羅福明斯克作為預備隊在休整。1943年1月,蒙古喬巴山為首的代表團訪問了該旅,之后旅的服裝和裝備由蒙古人民捐獻資金購買。
蓋特曼,1964年4月13日晉升大將
2月中,集團軍編入霍律上將指揮的軍隊集群。當時,西北方面軍決定對德軍第16集團軍發動一次進攻,以便徹底打破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3月6日日終,集團軍經過90千米的行軍,到達諾夫哥羅德和德諾地區,而準備參加進攻的部隊已經到達洛瓦特河左岸。
然而,德軍組織了反撲,重新占領了哈爾科夫和別爾哥羅德。鑒于沃羅涅日方面軍情況越來越復雜,為阻止敵軍繼續前進,大本營決定將坦克第1集團軍調到庫爾斯克地域。1943年3月9日到4月4日,集團軍部隊(除了空降部隊和滑雪部隊)開始進行鐵路運輸。3月23日,集團軍部隊已經開始在奧博揚(庫爾斯克以南25千米)開始建立縱深40千米的穩固防御陣地,任務是防止敵軍從南部突破庫爾斯克,并從西南、南和東南進行反突擊。坦克第6軍在普謝爾河右岸,而機械化第3軍則在河左岸進行防御,4月底編入沃羅涅日方面軍。
蘇軍45毫米反坦克炮部隊在訓練
5月26日在奧博揚成立坦克第31軍編入坦克第1集團軍,下轄坦克第100、247和第252旅和工兵第145營以及通信第692營。軍長是曾擔任過坦克第49旅旅長的切里年科上校(Д.X.Черниенко),政委皮梅諾夫上校(И.Р.Пименов),參謀長波波夫上校(Л.В.Попов)。由于該軍新組建,無法配齊所屬的摩托化步兵和炮兵,因而集團軍命令該軍部署在機械化第3軍西面。1944年4月1日以后該軍轉隸烏克蘭第1方面軍直屬,1945年4月1日轉隸第60集團軍到戰爭結束。
5月中旬,集團軍的高射炮兵第8師、通訊第385團(19架波-2飛機)、通信第83團、鐵路運輸第35團、維修第6和第7營和野戰醫院陸續抵達。機械化第3軍的高射炮兵第1707團和坦克第6軍的摩托車第85營也抵達,而且兩個軍各得到一個通信分隊(3架波-2飛機)。
不久,集團軍迎來了它的第一場激戰-庫爾斯克會戰!
1943年冬的T-34-85坦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