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地產&焦點財經
作者 | 王澤紅
一個月看房70多套,王萌終于上車“老破小”。
最后成交價為260萬,比掛牌價低25萬。11月10日,她在社交平臺發文“砍價25萬,我買房上車啦!”,配圖是一張簽約成功的背景圖。
王萌是一位95后姑娘,畢業后一直在北京國貿上班,往南至勁松、潘家園,往北至十里堡、石佛營,往東至中國傳媒大學,圍繞CBD十公里范圍內均在她考慮之內。
但看了一圈之后,她的感悟是能不買老破小就別買。 “如果預算有限、希望位置好點,最終還是要買,一定要先提前給自己心理建設。”
進入職場的95后,最早的一批已經工作7年,買房意識正愈加強烈,而且絕大多數是人生第一套房。但由于工作時間短、積蓄有限,尤其是在一線城市漂泊的年輕人,動輒幾百上千萬的房子,令他們可望而不可及,“老破小”成為一種無奈選擇。
年代久遠、房屋狀況較差,內部空間狹小,供暖、供水、供電等設施較差,沒有電梯,這是“老破小”存在的共性問題。
看房過程中,這樣的居住條件卻令他們陷入艱難的抉擇中,他們的購房預算大多在200萬至300萬之間,有的如王萌一般,降低預期后選擇上車,有的中途放棄,有的蹲守“撿漏”,有的繼續尋覓……
他們有一個共同特征:在公積金極限范圍內貸款,絕不加高杠桿、不背商貸。
“我爸媽驚嘆,北京的房子怎么這么破!”
“越看越沒法買,已經開始看‘老破大’了。”95后童琪吐槽道。
“戶型差,尤其是客廳和衛生間比較小,沙發都沒地方擺,很多戶型衛生間不到2平方米,使用價值太差了。”
她的預算在200萬至260萬之間,看的房子掛牌價處在260萬至350萬,區域主要集中在北京定福莊片區,經過多番踩盤后,其它位置在她預算內居住條件均太差。
對于片區內的房價變化,她盯得很緊。
11月7日,定福寺區域二外北門的五建小區,一套62平的南北全明兩居,降價15萬,掛牌價變為215萬,她依然認為價格過高,因為在兩天前,她在十里堡看過一套同樣的頂層戶型,也是60平小兩居,掛牌價230萬。
“北京的二手房市場真的挺癲的,十里堡在四環邊上,已經掛牌 230 萬了;而定福寺在五環邊上,降完了還掛215 萬。”
如今,童琪的看房需求已經轉向“老破大”,面積在70-80平。一個半月以來,滿意的戶型與預期價相差較多,價格符合的又看不上,她選擇了繼續觀望。她認為,北京“老破大”價格還會下跌。
王萌看房過程中,也經歷過激烈的心理斗爭,幾乎放棄“老破小”。
從八里莊北里、南里,十里堡北里、南里,到石佛營東里、西里,炫特嘉園小區,再到金臺路板塊慈云寺、道家園、甜水園北里,她將這些小區的一居室基本掃了一圈,購房預算也從從200萬逐步升至250萬。
“踩盤第一天就崩潰,‘老破小’樓道環境非常差,幾乎沒有貼瓷磚的,墻壁上亂寫亂畫;更重要的是格局,基本沒有客廳或者客廳特別小,只能當飯廳。”
“我爸媽甚至驚嘆,北京的房子怎么都這么破!” 王萌說道。
經過一番糾結后,她還是選擇接受“老破小”的現狀,選好意向房源后,父母從老家趕往北京最終敲定,成交價為260萬。“談判歷時3小時,比掛牌價低25萬。”
購房后她發現,同戶型同朝向同棟樓的一套房子,5月份成交價比她高17萬。“換句話說,磨磨唧唧猶猶豫豫沒看房、沒買房的半年時間,給自己省了17萬。”她笑著說道。
“不想看房了,沒有眼前一亮的那種”
97后小伙李修,既沒有如童琪那般改變戶型意向,更沒有像王萌一樣硬“上車”,而是直接放棄購房想法,繼續租房居住。
雖然剛工作三年,但他是結婚較早的一批人,與女友已領證,但還未辦婚宴,目前租住在海淀田村。自9月30日北京樓市新政后,他和妻子也萌生了購房想法。
“首付能湊100萬,我不想商貸,公積金最多能貸120萬,絕不加高杠桿。” 李修的目標也是“老破小”,購房預算在220萬左右,意向戶型為60平左右的小兩居。
從9月底新政出臺到10月中旬,他開啟看房行程,主要集中在石景山區域,魯谷、楊莊、海特花園和蘋果園等老舊小區,均被一一帶看過。“這是我人生第一次看房,感覺太破了,現在租的房子住的更舒服。那房子一點都不值,就那種感覺。”
“尤其是看的第一套房子,很夸張,一進門地上有不少蟑螂,我整個人都麻了。”
李修前后看了30多套房子,海特花園有一套比較中意,雖然空間小,但戶型設計合理,沒有浪費面積。但由于房齡高,貸款只能貸16年,最終放棄。
“我本來只想貸120萬,分30年償還,公積金能全覆蓋,月供5000元左右,壓力沒有那么大。但如果只能貸16年,月供將近10000元,感覺壓力太大了。”
他在一家國企上班,從事軟件行業,稅前收入一年25萬,媳婦一年12萬,租金每月5000元。夫妻二人最初的買房計劃是,月供與租金持平,用買房代替租房,生活節奏不被打亂,但看房之后發現很難實現。
對于買房,二人最初觀念并不相同,他認為樓市在下行,買房并不是時機,而她想買房,擁有屬于自己的小家;但后觀念發生互換,他在父母的催促下,不再考慮樓市形勢想上車,她則擔憂當下買房會賠本。
“當時我想的是,不考慮那么多宏觀因素了,(買房)讓自己住的舒服一點,活得幸福一點,就享受生活。”
但經過此次看房后,雙方終于達成共識,暫時不買房。“現在已經不想看房了,感覺看來看去差不多,沒有那種眼前一亮的。”
看房過程中,有一套房子的業主,2021年以290萬入手,如今出售賠60萬,相當于一年虧20萬。“如果這20萬用來租房,我可以租很舒適的房子,尤其是現在還沒有孩子,更不用著急。”
“買房也好,買其它東西也好,我覺得讓自己更幸福或變得更好,這件事情才值得去做;如果沒有這種感覺,那可能就不值得。”
“當然,這還不是最終形態,我們可能還不太成熟,以后想法還會變。如果以后收入增高,還是會愿意加一些杠桿,去買屬于自己的一個房子。”
“但目前來說,我感覺就業壓力有點大,大家都在消費降級,我的收入可能也會受影響,沒有信心消費,不敢上杠桿,就是這種不敢花的感覺。” 李修解釋道。
高性價比“老破小”減少,繼續蹲守“撿漏”
張彤是典型的“撿漏”一族,也是一位95后女孩,在體制內已工作兩年,擁有北京戶口,從事金融行業,不存在買房積累落戶的情形。
但父母卻催促她趕緊買房,擔憂未來房價會上漲。她在金融街工作,將通勤時間短列為買房首要考慮因素,意向區域集中于南二環與南三環。
但在她選定的區域中,只能選到硬傷房。
“只能買頂層、戶型差、特別破,或是離地鐵遠的房源,心目中喜歡的明廳、中低層、37年內的房子,以及附近環境不能太差等要求,很難全部覆蓋。”
她算過一筆賬,父母幫襯一些,再加上個人積蓄,能支付的首付款為45萬。考慮到父母退休以后也要入住,準備購入一套260萬左右的小兩居。
“最近去看了右安門、馬家堡的房子,看中的都300萬起步,買不起。真的好糾結,在想要不要降低預期,買一套差不多得了。”
她查了幾個目標小區近兩年的成交價,目前的房價并沒有降很多,今年1月、3 月、4月及7月至9月,均有高性價比房源出售,她也曾蹲到過,如裝修好、價格低、戶型也能改造的房源,但卻有硬傷、位于頂層,最終放棄。
“還是不想將就,雖然年輕人爬樓不累,但我不著急買房,還是想蹲蹲更好的。這幾套出了之后,目前小區的房源性價比不太高,更沒有動力現在入手。”
張彤給自己的策略是等,想買的區位已經確定,目標小區也已熟知,現在就是蹲守“撿漏”,一是等合適的價位,二是等合適的房子。
“現在沒有很心儀的房源,便宜的之前都賣掉了,現在的房子不上不下,性價比不是很高,不是很想買。我個人感覺‘老破小’不會再大漲,沒必要為了買而買。”
北京樓市新政后,二手房成交回暖,她在看房過程中,已經明顯感知到業主的砍價空間縮窄。“所以沒必要這時候去跟一群人競價,還不如守著,如果有業主急售,直接出手買下,俗稱撿漏。”
“讀書十幾年書,工作又有實習見習期,好不容易熬到現在,手頭終于有幾十萬,一夜赤字想想就心痛,而且最近股市我終于回本了,放手里捂捂再說。”
“不一定要今年買,或者明年買,近幾年買都可以,我現在就是想撿漏。因為我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剛需,時間成本可能比別人低很多,完全等得起。”
“目前的存款只能買260萬左右預算的房子,但等明年年終獎+公積金再存一存,可能夠得上270萬的,過兩年沒準能夠上300萬的,房子品質也會上升一些。” 張彤說道。
(為保護隱私,王萌、童琪、李修和張彤均為化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