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我并不知道百度文心智能體技術獲獎這件事,也不了解世界互聯網大會,本來就只是想簡單寫一下有關“智能體”的看法。
而關于智能體,之前我也不知道,純屬巧合。
就是在一個作者群里,看到有小伙伴問有沒有人“想做智能體”,百度平臺的。
當時,無意中刷到后,我就想試試,然后就填了資料。
簡單操作了一下,又突然想起前些天刷到字節跳動的“豆包”,也有一個創建智能體的功能,這下零碎的片段就給串聯起來了。
然后,我又去搜“智能體”相關的文章,就搜到了百度文心智能體技術獲獎的報道,這下我就感覺自己更有體驗了。
所以,做出一名小白用戶,談一談簡單實用的體驗感受。
1.人手一個“智能體”
在豆包上創建了一個智能體,目前是比較簡單的。
就是用戶先輸入文字描述,取好名字,就算創建了一個智能體。
我沒看到給智能體做訓練的頁面,所以不清楚怎樣讓它豐富起來,這是字節旗下的。
然后,百度旗下的智能體平臺,一般配合百家號使用更好。
由于專門給智能體創建開發了一個平臺,功能和運營就要比豆包的“單個功能”更齊全。
比如,打開官網后你看到的首頁是這樣的:
你可以建立知識庫、下載插件后,自己訓練一個智能體出來。
之前,百度還舉辦過相關的比賽,一個9歲的孩子就靠自己創建的智能體進入決賽了。
我還沒在百度用過自己的智能體,因為還沒發布上線,也不知道能不能上線。
但我和已經上線的智能體對話過,當下還沒訓練過的對話內容,大多是來自創作者已有的內容。
適用較多的智能體,都有很多組件了。
我覺得,對于輸出者來說,智能體在咨詢這塊兒,是個很好的幫手。
這樣就不用本人隨時響應了。
我也想看看自己的智能體上線后,能做成什么樣子,這樣我也算是“參與者”或“見證者”了。
2.AI破圈,你在擔心什么?
智能體的上線,也算AI的產品應用。
只是,最后能達到開發者或使用者的多少預期,還是有懸念的。
不過,如果智能體做得很成熟了,我覺得對很多人或企業來說,還是能提高不少效率的。
這體現在,不管AI發展成什么樣子,即便不是很懂AI的人,只要會上網,就像按照產品說明書那樣,根據運營手冊去使用智能體,那么,也算靠AI解決問題了。
和現在極端的“你不懂AI就跟不上時代”什么的觀點,就沒那么契合。
假如,若干年后,我依然沒有丟掉碼字,那我覺得一個成熟的智能體,可能不會替代我碼字,但肯定能幫我解決碼字之外的很多瑣碎小事。
前幾天,還有讀者在一篇文章下留言:寫作真的不會消失嗎?
我就講了自己的看法,如下:
簡言之,做好規劃其實當下不必想太多。首先還是得去做,假設未來會發生什么,并不會直接影響你現在做的事,只會讓你胡思亂想連當下的事都做不好。
但你現在做的事,肯定是與未來發生在你身上的事,環環相扣的。
其實,就是把“做好手中事”執行到位就好了,路還很長,每個當下都值得珍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