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首次拍到非銀河系恒星的細節。
VLTI拍攝的WOH G64。ESO
很多事情聽說過,沒見過。比如以前太陽系外的行星就沒人見過,雖然理論上它們應該存在,但是人類就相信眼見為實。幸運的是技術發展很快,現在已經確認的系外行星已經有幾千,其中一些也已經有了照片。
除了系外行星,銀河系外的恒星究竟長什么樣,和銀河系恒星是不是一樣?有什么區別?也是一件令人好奇的事。
由于技術的局限,從前的教科書里甚至長期告訴孩子河外星系的恒星是無法區分的?,F在則已經完全不同。飛速發展的技術不但能夠區分距離我們較近的河外星系中的部分單一恒星,還可以拍到河外星系中某些恒星的細節特征。
比如WOH G64,它是第一顆被人類拍到細節特征的銀河系外恒星。其照片近日剛剛由歐洲南方天文臺(ESO)公布。
WOH G64距離地球約16萬光年,位于銀河系的衛星系——大麥哲倫云中。其體積是太陽的2000倍,因此有一個外號,叫“巨獸星(behemoth star)”。
拍到WOH G64細節的是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干涉儀(VLTI)”。VLTI不但拍到了這顆恒星本身,還拍到了包裹著WOH G64的一個氣體塵埃繭。組成這個繭的物質是從恒星流出的,表明WOH G64已瀕臨死亡,走到了演化的末期,最終將以超新星爆發終結一生。
銀河系內部恒星的細節已經不止一次被拍到,而將河外恒星拍出同級別細節卻還是第一次。
較早期的研究已經揭示了這顆“巨獸星”的一些細節,但天文學家未能實際拍到這些細節,直至VLTI望遠鏡的相關設備進行升級。
在拍攝WOH G64的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它過去十年內發生了顯著變化。它的亮度一直在衰減。這讓天文學家有機會實時對恒星生命終結前的階段進行觀察。
隨著這顆紅超巨星臨近死亡,WOH G64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外殼發生了脫落。研究人員表示,這顆恒星是一個最極端的個例,在它身上發生的一切極端變化,都有可能推動它爆發。
WOH G64變暗是因為從它身上脫落的物質形成了一個圍繞著它的橢球形物質繭。而這個物質繭之所以是橢球形而不是球形的,可能是因為WOH G64有一顆未被發現的伴星。
而隨著WOH G64繼續噴出物質,“巨獸”織的這個繭會越來越厚,恒星也會變得越來越暗。
藝術家根據已知信息描繪的WOH G64復原圖。ESO
參考
Astronomers take the first close-up picture of a star outside our galaxy
https://www.eso.org/public/news/eso2417/
Imaging the innermost circumstellar environment of the red supergiant WOH G64 in the Large Magellanic Cloud
https://www.aanda.org/10.1051/0004-6361/20245182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