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有一個奇葩的現象:強大的王朝在奮發圖強,而落后的王朝卻在自甘墮落,而后梁與后唐就是這么一個關系。很多人總是喜歡用奇跡和正義來形容弱者,但如果這個人有正義、還會成為弱者嗎?而且何謂正義,又是誰的正義,這個詞的定義就是有問題的,。在我看來,滿足大部分窮苦百姓利益的行為就是正義,而在歷史上只要滿足大多數百姓的利益,他就必然民心所向,更沒有理由不強大了。
后梁
而在歷史上,后梁的存在就是弱小的一環,雖然他號稱正統,但像楊行密等人都不服從朱溫的號令。而在朱溫奪取天下后,他沒有勵精圖治,反而想的是如何集大權于一身,然后就陷入到了無休止的內斗之中。在這期間,后唐李克用去世,后梁沒有抓住這個時機出兵,反而被李存勖以喪事為幌子出兵討伐后梁。然后后唐軍隊一路勢如破竹,然后朱溫就干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他看著驍勇善戰的李克用說道:生子當如李亞子,我子當如豚犬爾。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李存勖這樣有才能的兒子我喜歡,但我的兒子就像豬狗一樣愚蠢。這樣的話別說朱友珪了,就算你也一樣忍不了。當然這些都是玩笑話,根本原因還是權力之爭,當時朱溫想冊立住友文為太子,然后就像以冊封朱友珪為萊州刺史的名義將他踢出權力中心,這對于朱友珪來說當然不愿意了,然后他就聯合自己的部將殺死了朱溫,然后他用蚊帳把朱溫的頭顱包起來藏在地板下面。
朱友文
然后他就是處理最大的敵人朱友文了,然后他就像趙高處死扶蘇一樣以朱溫的口吻給朱友文下了一個自殺的旨意。然后朱友珪就順理成章成為了后梁的皇帝,但在歷史上你有沒有見過一種人:他的權力欲特別強巴不得集大權于一身,但他本身又特別菜,然后就是干一行廢一行。朱友珪就是這樣的人,他的聰明才智都用在爭權奪利這些小聰明上面了,因此在政務處理方面是一團糟糕,由此看來皇帝不是阿貓阿狗能當的。
然后他的敵人朱友貞看準了時機奪去了皇位,在后梁為了權力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后唐已經不斷壯大了,最終后梁也被后唐所滅。縱觀后梁的一生,雖然朱溫也在初期實踐過勵精圖治,但他很快就被權力蒙蔽了雙眼。古往今來獨裁者都是不會善終的,因為至高無上的權力對你來說是愿望,對沒有得到的人來說卻是誘惑。權力越是至高無上,對他們的誘惑力就越大,他們就越容易干出喪心病狂的事情來。
朱溫
最終朱溫成為了犧牲品,而他的兒子也陸續成為了犧牲品。有時候冥冥之中仿佛有定數一樣,比如宋太宗奪取了皇位并逼死了趙匡胤的兒子,但從此以后趙光義的子孫就越來越稀少直到宋高宗徹底斷絕。在歷史上像宋太宗后代大規模死子孫的情況是非常罕見的,比如宋仁宗有十三個女兒和三個兒子,但幾乎所有的兒女都夭折了,只有三個女兒長大了,而這樣的情況不只是宋仁宗包括宋真宗等等,他們雖然沒有這么慘,但夭折卻是家常便飯。
因為這就是人性,也是天道。比如世上有一個神仙,人們會膜拜他。然而當神仙來到了世間,人們便想成為他。當人們成為了神仙,他就會想著除掉這個神仙,因為他不允許別人和他一樣對自己有威脅。古往今來,權力的頂端都不會有什么好人,因為每個人面對無上的權力都會濫用,濫用的結果就是讓無數人的人生成為別人的悲劇。這也就是古代那些英明的君主都有意限制自己權力的原因,因為他們不想成為權力的奴隸,比如唐太宗重用魏征,事實上唐太宗有一千個理由殺死魏征,但他為什么沒有呢?
勾踐
在歷史上,勾踐能夠臥薪嘗膽的原因是因為有一個自以為是的吳王夫差,曹操在官渡以少勝多的原因是由于有一個內弱而外剛的袁紹。但這終究只是偶然,絕處逢生的前提除了自己奮發圖強,更要對手自甘墮落可能嗎?如果對手自甘墮落了,你還會需要奮發圖強走向強大嗎?歷史上沒有那么多奇跡,你覺得奇跡和彎道超車,你覺得例子很多但卻忘了這是幾千年歲月遺留的偶然,更忘了更多的是車毀人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