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市融媒體中心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初露鋒芒到老驥伏櫪,一屆又一屆駐村第一書記,用腳步丈量土地,用實干詮釋擔當,在開展駐村工作中努力做好“謀劃人、實施人、領頭人”。今天我們要認識的是,來自平泉街道協議村駐村第一書記溫誠至,看看他是如何因地制宜,幫助協議村走出特色發展之路的。
走進協議村4組,旋耕機轟隆作響,四川天府糧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正在對協議村低效能大棚騰退出來的土地進行整治。駐村第一書記溫誠至一大早便到現場查看進度。“從今年九月開始,到現在為止一共流轉了1550畝土地。目前小春的小麥播種已經完成,正在開展剩余的100畝土豆的播種。”溫誠至說道。
2023年9月,溫誠至受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選派,到平泉街道協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四川天府糧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成功入駐,是他駐村一年多來,為村里產業轉型升級干的一件大事,溫誠至告訴記者,“我們原有的苗木產業正面臨著騰退,天府糧倉公司的入駐,補上了土地流轉的空白,使我們村老百姓土地流轉收入得以延續,也確保了協議村未來多年糧油的精品化以及現代化、規范化的發展方向,所以我認為這是我駐村以來比較重要,也是規模比較大,影響比較深遠的一個項目。”
協議村的“天府糧倉簡陽基地”是四川天府糧倉公司在我市建立的首個自營基地,公司派出了中國農業大學和四川農業大學的3名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常駐,通過無人機、滴灌帶、基地管理APP等現代農業技術,推動村里糧油產業轉型升級。王禹棟就是團隊成員之一,“溫書記和村上對我們項目提供非常大的幫助,我們遇到困難比如像協調土地流轉,跟村民溝通交流,溫書記他們都出面幫我們協調,使我們工作進行的比較順利,溫書記非常實干。”四川天府糧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生產專員王禹棟說道。
此外,溫誠至帶領隊員跑遍全村,按照村民情況、基礎設施、產業項目、矛盾問題,建立起了首個村情民情GIS信息數據庫,收錄數據700余條,實現村情重要數據“走訪一次、錄入一批、隨時調用、共享共建”。
摸清了村里的優勢短板,溫誠至不僅積極推動大山坡提灌站、農技服務用房等基礎設施提前建成投用,還梳理出基本農田、村集體櫻桃園等7項鄉村合伙人機會清單,化身村里的“招商引資推廣大使”,溫誠至介紹,“我們從外來人才引進和本地人才培養兩手抓,同步推進,首先招引了‘1+3’四個主要的產業項目落地協議村,由此帶來比較可觀的收入,而且也為有愿意從事農業的年輕人提供了崗位,讓外來和本土的人才有意愿有信心留下來。”
李華軍是2013年返鄉創業的村民之一,流轉了310畝土地,成立了簡陽市綠色灣灣家庭農場,發展果蔬產業。十年摸爬滾打,讓他飽嘗艱辛,面臨市場波動和用工難題,李華軍不得不考慮轉型。
“天府糧倉簡陽基地”的入駐,為李華軍的轉型之路帶來了希望。在溫誠至和村“兩委”的幫助下,他成功與四川天府糧倉公司合作,騰退了80余畝大棚,采用現代化的農業種植技術發展精品糧油產業。“現在我也在四川天府糧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當生產專員,對我來說有不少的收入,每個月掙五千塊管理費,溫書記帶領我們老百姓增收,大家都很開心,村民他們很多撂荒的土地,都收到了自己的土地流轉租金。”李華軍說道。
產業高品質、多元化發展是賦能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駐村以來,溫誠至帶領工作隊與村“兩委”一起,在守好耕地紅線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精品糧油產業,統籌優質資源,因地制宜發展櫻桃、李子、水蜜桃、西梅等特色水果產業;積極與平泉街道的八個鄉村振興重點村合作,建立簡陽市星平飛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共同探索秸稈綜合利用的新路徑;成功引進三家優秀家庭農場到村投資建設有機果蔬采摘基地,打響“花果協議”金字招牌,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平泉街道協議村駐村第一書記 溫誠至:
一年的駐村工作,我真正融入了協議村的大家庭里面,感受到了溫馨和關懷。接下來,要把我們農村的公共服務完善起來,把鄉村環境美化起來,把農業產業發展起來,我相信,未來,協議村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優質業主和越來越多愿意從事農業的年輕人,協議村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發展將會越來越好。
記者 | 宋林
編輯 | 葉雨舟
責編 | 曹禮芹
審核 | 段曉燕
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如有涉及版權、新聞線索等事宜請聯系028—272220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