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紅房子武欣醫生
子宮肉瘤術后廣泛復發,李女士應該何去何從?
四年前,李女士因為被診斷為“低級別子宮內膜間質肉瘤”在一家醫院進行了全子宮及雙附件切除手術。術后兩年中,她遵循醫生的建議,按時復查,一切正常,這讓她逐漸放松了警惕。然而,兩個月前,李女士感到雙側腰部疼痛,休息后也不見好轉,這讓她心生不安。最終,她的預感成真——檢查結果顯示腹部有一個7厘米的腫塊,已經波及下腔靜脈、髂總靜脈等重要血管,并壓迫輸尿管,導致腎積水,甚至雙肺也出現多發轉移。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靂,讓李女士陷入了深深的恐慌。
超高難度手術,幫助李女士重新延續生存希望。
經過多方打聽,李女士了解到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武欣主任在盆腔復雜腫瘤診治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于是前來就診。在了解了她的病情后,武主任決定收治她住院,通過手術切除復發病灶。然而,由于病灶涉及關鍵血管和器官,手術難度和風險都非常高。武主任在全面檢查并與李女士及其家屬詳細溝通后,聯系了心內科、麻醉科、ICU、輸血科進行會診,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
手術中,武主任發現,李女士的盆底存在一個7×6厘米的腫塊,與膀胱和直腸緊密粘連;下腔靜脈和雙側髂總靜脈完全被8厘米長的腫塊占據,阻斷了下肢靜脈的主要回流通道;此外,左側輸尿管及生殖靜脈也被腫塊包裹,導致左腎尿液無法排入膀胱,引起嚴重積水。這些因素導致此次手術難度極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腫瘤擴散或大出血。
最終,在武主任及外科手術團隊的精誠合作下,歷經5個小時的緊張手術,所有病灶都被完整切除,術中出血量達到了3800毫升。但不幸的是,由于腫瘤對腎臟血管及輸尿管的侵蝕已久,左腎功能完全喪失,手術過程中不得不切除左側腎臟及部分輸尿管。
術后在ICU短暫恢復后,李女士的體征迅速穩定,第二天便可以下床活動,并轉至普通病房。盡管此次手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戰斗仍未結束。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復發風險,李女士仍需要繼續接受化療。
結語
子宮內膜間質肉瘤一直是婦科腫瘤領域的巨大挑戰,尤其是對廣泛復發的患者來說,雖然可能仍有手術機會,但不僅技術要求極高,而且風險巨大。因此,必須嚴格做好子宮內膜間質肉瘤完整的手術切除和術后的規范化治療,才能幫助更多患者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
專家介紹
武欣,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專業擅長
宮頸癌、卵巢癌、內膜癌及各種常見婦科良惡性疾病的手術及綜合治療。
個人簡介
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導。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宮頸癌精準治療拔萃團隊及復旦大學優秀醫療團隊骨干。具有IV級婦科腔鏡手術資質、機器人手術資質、通過美國Society of American Gastrointestinal and endoscopic Surgeons(SAGES)手術資質考核。先后獲得第二屆歐洲腔鏡協會亞太區會議GESEA婦科腔鏡大賽全國總冠軍、中國醫師協會微無創專業委員會年會手術比賽一等獎、上海市醫師協會海上婦產科醫師論壇手術比賽一等獎。每年開展婦科手術1000余例,其中IV級手術500余例。近年來致力于宮頸癌保留神經功能、保留生育功能系統治療的探索,開展改良盆腔廓清術結合器官整復新技術,以提高患者生存質量。針對卵巢癌開展難治性卵巢癌的一體化治療和管理,探索反復復發鉑耐藥卵巢癌綜合治療新技術。
研究方面,擔任多項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項目主中心負責人,作為第一負責人主持6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擔任多項全國多中心重大臨床研究項目主中心負責人。主要開展宮頸癌淋巴結轉移機制及卵巢癌耐藥相關研究。
主要社會任職
■ 中國醫師學會微無創專委會青年委員會委員
■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數字醫療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 國家腫瘤微創聯盟精準醫學專委會委員
■ 上海抗癌協會婦瘤專委會委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