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9月發表《臺州宣言》,明確“五大戰略”方向后,吉利控股集團迅速推進了組織架構與品牌整合的步伐,對部分邊緣品牌進行了深度調整。11月中旬,該集團宣布對極氪與領克兩大品牌的股權結構實施優化,其中極氪將控股領克51%,剩余49%股權仍由吉利汽車的全資子公司持有。
與此同時,吉利控股旗下的新能源皮卡品牌雷達汽車也迎來了重大變革,被整合進吉利汽車集團體系內,成為其一級組織。此次整合后,雷達汽車將直接由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領導,其負責人凌世權將直接向淦家閱匯報工作。在技術研發方面,雷達汽車的新能源與智能化等核心技術將融入吉利汽車中央研究院,以實現資源共享與協同創新。而營銷、供應鏈、財務、法務及人力資源等職能部門則將繼續保留,并保持獨立運作,這些部門的負責人將同時向雷達汽車與吉利汽車集團的相關業務分管領導進行雙線匯報,以確保工作的高效協同與順利推進。
雷達合并早有計劃
在吉利控股集團的宏大布局中,乘用車板塊起初以吉利汽車、沃爾沃、極氪、雷達汽車等業務集團各自獨立結算、自負盈虧,構建起一個多元而競爭激烈的內部生態。其中,吉利汽車集團作為業務核心,不僅囊括了吉利汽車、領克汽車、睿藍汽車等多個知名汽車品牌,還細分出如吉利銀河系列等豐富的產品線,展現了集團深厚的品牌孵化與運營實力。
然而,在這一系列光鮮亮麗的品牌背后,集團內部的整合與優化從未停歇。特別是雷達汽車,作為新能源皮卡領域的探索者,其并入吉利汽車集團的步伐早已悄然鋪展。據多位雷達汽車員工透露,合并的消息在公司內部早已不是秘密,員工們對此早有預期,并紛紛開始積極探尋新的職業機會。這種氛圍下,公司內部的裁員風波與辦公空間的調整,似乎都成為了整合前奏的注腳。
事實上,雷達汽車的獨立運營之路并不平坦。高昂的研發成本、獨立的工廠與人力資源配置,以及銷量難以覆蓋成本支出的困境,都使得雷達汽車陷入了虧損的泥潭。盡管在泰國市場的短暫成功曾一度幫助雷達汽車實現當月盈虧平衡,但長期來看,這種孤立無援的狀態顯然難以持續。
在此背景下,雷達汽車并入吉利汽車集團,無疑是集團高層深思熟慮后的戰略決策。通過整合,吉利汽車集團將能夠利用自身的規模優勢與資源積累,為雷達汽車提供更為廣闊的銷售渠道與更強的研發支持。同時,縮減研發人員數量、優化運營成本、提升渠道拓展能力,也將成為雷達汽車降本增效、實現扭虧為盈的關鍵舉措。
這一整合行動,不僅體現了吉利控股集團在當前汽車行業高度內卷、價格戰愈演愈烈的大環境下的理性選擇,也彰顯了集團對于提升整體盈利能力、確保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決心。通過內部整合與優化,吉利控股集團正努力構建一個更加高效、協同的品牌生態,以應對未來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
品牌整合降本增效
雷達汽車自問世以來,雖規劃宏大,意在2022至2026年間推出至少5款車型,覆蓋純電、超級混動等多動力模式,并透露出上市雄心,但實際市場表現卻不盡如人意。產品更新節奏緩慢,加之價格戰的激烈沖擊,即便在2023年4月推出更低門檻的創業版車型,也未能有效提振銷量。直至今年2月,雷達地平線四驅版的問世,才為品牌注入一絲新意,然而后續動力版本的具體規劃仍顯模糊。
雷達汽車所處的皮卡賽道,在海外市場或許風生水起,但在中國卻面臨小眾需求的困境。城市區域的行駛限制與新能源的續航焦慮,進一步壓縮了其商用空間。權威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皮卡銷量僅為20.6萬輛,其中純電及混動皮卡更是屈指可數,僅990輛。如此境遇下,雷達汽車的市場表現與戰略意義均顯黯淡。
吉利品牌近年來在乘用車領域的深耕細作,已贏得較高的品牌認知度與影響力。雷達汽車并入吉利品牌,無疑是一次尋求突破的嘗試。借助吉利的品牌光環,雷達或能提升產品競爭力與知名度,為未來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然而,若整合后雷達汽車仍無明顯起色,也不排除被吉利汽車集團重新評估甚至放棄的可能。
吉利控股集團發布的《臺州宣言》,明確提出了“戰略聚焦、戰略整合”等五大戰略方向。其中,戰略整合旨在通過內部資源的深度整合與高效融合,明晰品牌定位,理順股權關系,減少利益沖突與重復投資。雷達汽車的整合,正是這一戰略思路的最新實踐。在吉利集團的宏大布局中,雷達汽車的未來走向,將直接影響到集團整體資源的優化配置與戰略目標的實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