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已經改了十幾遍,仍舊無法發送,肯定是審核人員有什么誤解。本文絕無任何借古諷今之意,只是單純地批判古代封建思想之遺毒,批評封建糟粕對于傳統文化之傷害。拒絕任何不良聯想。
在網上看到一種說法,底層互害,這種傳統由來已久。
這位博主舉的兩個例子很有代表性:竇娥被昏官判刑,臨死前卻發下誓愿,要大旱三年——我死了,昏官沒事,卻是其他無辜人買單。
古代那個生產條件,大家都知道大旱三年意味著什么。
西游記里鳳仙郡的郡守惹怒了玉帝,懲罰也是大旱,結果遭殃的也只有老百姓,郡守一家安然無恙。
這跟自己受了冤屈,開著車去馬路上瞎幾把沖撞有什么區別?
《竇娥冤》和《西游記》對人性的描繪可謂是入木三分。
那么為什么會這樣?難道關漢卿和吳承恩就糊涂至此,是非不分?
我們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尚且不能接受這種價值觀,作為一代文豪,他們是怎么寫出這種作品的?
事實上,以古代的印刷和傳閱條件,任何一個文學作品想要傳世,都需要朝廷的扶持才行,否則分分鐘給你禁了。所以最起碼,在意識形態方面你得過關,不能引起上位者的警惕或者反感。
你看竇娥和玉帝的這種操作,就很完美地規避了上位者的逆鱗。
其實《西游記》里還有一章更為離譜:比丘國國王寵幸狐貍精,為追求長生不老,竟然要用小孩的心肝做藥引,下令全城百姓都要把自己的孩子捐出來。最后孫悟空來了,結果只是驅逐妖怪,比丘國國王沒有受到任何懲罰,還得壽星贈棗,延年益壽。
這真是離了個大譜。
難道不應該把比丘國國王的心肝挖出來,以血還血,以牙還牙,讓他向全體老百姓謝罪嗎?
如果這樣寫,《西游記》里的孫悟空就不是取經僧了,而是無產階級之猴,那早就成禁書了。
這些書之所以能流傳后世,就是因為意識形態沒問題,價值觀符合上位者要求,所以才能一再刊印,市井傳閱。上位者也借此向老百姓潛移默化地傳達一個思想:不要把矛頭往上指,這不符合傳統。
所謂傳統,就是要大旱三年,全體老百姓買單。
那關漢卿和吳承恩是何等精明的人物,他們還能堪不破這一層?為了能讓作品流傳下去,他們只能曲意逢迎,構建出了這樣一種“底層互害”的價值體系。
這是封建帝王精心打造的一個馴養工程。
這種馴養好使嗎?在某些時間段,它是好使的,確實對底層民眾起到了一定影響,穩固了上位者的統治。但是當矛盾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這種馴養就不起作用了,反而會起反作用,導致爆發式反彈,“天街踏盡公卿骨”,怒火將燒穿整個上層階級。
這事黃巢最有發言權。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你可以在一段時間內欺騙所有人,也可以永遠欺騙一部分人,但你不可能永遠欺騙所有人。
所以馴養到最后,遭到反噬的還是自己。 你看,任何一個封建王朝都曾期許過自己代代相傳,但到最后, 不都落得一地雞毛嗎。
所以也有幸我們生在了一個如此文明的現代社會,得益于社會的開放和技術的進步,能讓我們看清封建思想之遺毒,不再受其侵害。這種落后的價值觀和思想,也必將隨著社會的進步而被摒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