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永不疲倦地流淌著,滋養著一江兩岸的繁華勝景。
本世紀第二個十年開始,如果你駕車向北穿越獵德大橋時,很難不被珠江邊上那幾棟藍色的玻璃建筑所吸引。
和周邊建筑相比,它們的高度、外立面、建筑布局,甚至是顏色與質感,無不透露出一份卓而不群的氣度。
僑鑫·匯悅臺實景圖
那就是著名的僑鑫·匯悅臺,即使在群英薈萃的珠江新城,也顯得格外的出眾。
就在上個月,它創造了一個新的全國紀錄,網簽了一套總價達4.6億的大平層,每平米約37萬元。
無論是單價,還是總價,都被認為是中國(內地)最貴大平層。
01
真正的創新,往往是在質疑聲中開始
一個秋日的上午,僑鑫地產執行總裁張學鳳,在僑鑫國際大廈39樓的辦公室里,跟我聊起了匯悅臺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因為全玻璃幕墻設計,匯悅臺一開始還是有不少質疑聲的”,張總裁沒有客套話,一見面就這樣說道。
在項目前期調研時,很多客戶對全玻璃幕墻的房子不理解,也不喜歡房間里有柱子。
而且,匯悅臺的開盤價就是10萬+/m2,這個價格在十幾年前的廣州,簡直就是石破天驚。
僑鑫·匯悅臺實景圖
真正的創新,往往是在質疑聲中開始。
果然,匯悅臺一開始并沒有受到太多的關注,直到2016年,突然就爆了,一年就干了60多個億。
伴隨著匯悅臺的巨大成功,那些對玻璃幕墻的偏見,很快煙消云散,因為自匯悅臺之后,廣州的新式豪宅幾乎都長這樣,清一色的使用玻璃幕墻,清一色地將景觀價值視為圭臬。
在此意義上,匯悅臺改變了人們對豪宅的一些固有認知。但人們對先行者、開創者的接受,又需要一個過程。
135年前,埃菲爾鐵塔在巴黎建成,數百位文化名流聯名抵制,理由是“巴黎不適應這么一個丑陋的鐵家伙”。不過,這場抵制運動很快就被人淡忘了,反對聲最大的莫泊桑后來經常到鐵塔的二樓就餐,他說,“這里是唯一看不到鐵塔的地方”,好吧。
15年前,廣州塔剛剛建成,當時的媒體對這個新建筑也并不友好,稱它的造型奇怪,揶揄它為“扭紋柴”、“羊巔峰”、“小蠻腰”。但僅在一年之后,隨著亞運會的召開,廣州人已經完全接納這棟奇怪的建筑,視它為這座城市新的驕傲與象征。
可見,人們對新生事物的接納的確需要一個過程,但很多時候,這個過程又非常的短。
02
在廣州,“匯景”是一種陪伴
一位資深地產人分析道,匯悅臺現在能賣到30萬一平米,一半靠的是珠江新城這個地段,另一半靠的是僑鑫自己的品牌能力。
“要了解匯悅臺的成功,就得先了解僑鑫這個品牌,而這又要從匯景新城開始說起”,在地產行業馳騁20多年的張學鳳,談到匯景新城,眼神中仍然泛著光。
建設于本世紀初的匯景新城,僅僅看地段,和同時期的很多項目相比,并不十分出色,但多年過去,當時那些項目大部分早已泯然眾人矣,而匯景新城仍然歷久彌新,跨越市場周期,跨越代際的傳承,在20年后依然不斷生長。
這里面的秘訣是什么?通過好的產品,吸引到好的圈層。從一開始,這里便吸引到廣州的精英階層,而且一直保持下來。和它同時代誕生的很多小區,里面的業主換了一茬又一茬,而匯景新城不同,很多老業主住了20年都舍不得搬家。
匯景的社區,似乎能給人提供一種長情的陪伴感。
這種陪伴感,一方面來自高標準的建設,另一方面還需要優質的物業管理,以及持續的投入。
例如,匯景新城從第一期棕櫚園開始就是高標準,而且全盤只做大戶型,這就從源頭上保證了小區人口密度不會太大,這對小區后續的維護非常重要。
為了保證小區的可持續發展,匯景新城做了很多超前的配套,例如2.2萬m2的亞太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約8萬m2的高爾夫球場、九年一貫制的匯景實驗學校……
亞太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實景圖
和匯悅臺一樣,匯景新城在產品層面,也以高標準建設與開創引領性而著稱。
例如,我們今天在豪宅市場上經常看到的景觀觀光電梯、專梯專戶、步入式衣帽間、空中別墅、入戶花園、戶外泳池……這些設計,匯景新城20年前就已經開始做了。
再比如說,大家現在看20年前的小區,最勸退的地方不是年久失修,而是小區路面各種占道,停車那叫一個難。
在沒有“人車分流”概念的年代,匯景新城就實現了人車分流,用2公里長的中央景觀長廊串聯起整個社區,實現公區大融合
這種中軸設計理念,即使拿到今天,也是很難復制的。
除了高標準的建設,匯景新城還以優質的物業管理而著稱,下面這組動圖是小區的現狀,20年時間過去了,依然跟新的一樣
在廣州,能有幾個小區在交付近20年之后,還能打理成這個水準?如果沒有優質的物業管理,以及開發商的持續的投入,幾無可能保養成這樣。
03
不忘老客戶,堅持長期主義
一個開發商能把自己的社區持續維護得這么好,說明什么?它沒有忘記自己的老客戶。
這年頭,愿意對老客戶好的企業,不多。大家在媒體上聽到的大多是關于“殺熟媚新”的經營策略。
這種對老客戶的好,也讓僑鑫收獲到同樣的善。例如,匯悅臺的客戶來源中,很多來自匯景新城,最近成交的那套4.6億大平層,就是一個住在匯景新城里的老業主買走的。
正在銷售中的匯景臺也是這樣,大量買家來自匯景新城的老業主。
為此,有媒體寫文章質疑說,“都是老客戶復購,這是典型的內循環”,張學鳳聽到之后,不僅沒有生氣,反而覺得這是對僑鑫巨大的褒獎。
因為你的產品做得好不好,老客戶是最有發言權的,對于一個品牌而言,還有什么比老客戶的高復購更具說服力?
僑鑫對老業主的好,的確不是嘴上說說,而是體現在行動上。上周,我去看了一下剛剛交付的匯景臺,有一個細節就讓我印象頗深。
剛來到營銷中心還沒進門,工作人員就帶我坐電梯到負一樓,我說為啥?原來項目已經交付了一部分,為了不影響已入住業主的生活,項目特地把營銷中心搬到了負一樓。
但這樣一來,過來看房的新客戶,體驗就稍微差了一些,但為了老客戶的體驗,他們愿意做出這樣的取舍。
04
匯景臺的幾個極致細節
寫到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匯景臺,這是匯悅臺之后,僑鑫傾注最多精力的一個項目。
匯景臺由僑鑫地產與央企保利聯合出品,位于老牌豪宅——匯景新城的最新一期地塊,可以無縫融入匯景新城沉淀的教育、公園、商業、會所等成熟配套,可謂“一出生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但其打動客戶的,不僅僅是這一點,還在于它優秀的產品能力。
與匯悅臺一樣,匯景臺再一次將僑鑫敢于開創的品牌基因,發揮得淋漓盡致。
比如,當很多豪宅仍然在卷玻璃幕墻的時候,匯景臺開創性地使用了陶板。
匯景臺外立面實景圖
之前我們也說過,這種材質看上去要比傳統外立面更溫潤、更細膩,并憑借良好的透氣性,被稱之為“會呼吸的墻面”。
當然價格也更貴,每平米超過千元,是真石漆的10倍以上。
還有被稱之為“人造小氣候”的六恒系統,這個東西在國外的高端住宅已經比較常見了,但在廣州還是首個引進的。
六恒系統并不復雜,相當于給業主的小家創造了一個“獨立的小氣候”,室內的溫度、濕度、PM2.5、氧氣含量、噪音都會控制在一個讓人體比較舒適的區間。
而且,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約6.4萬㎡,容積率僅1.9,綠化率高達35%,且全部只做12層高的小洋樓,這樣的低密度設計,在高樓林立的天河,顯得格外的松弛與舒展。
匯景臺園林實景圖
匯景臺園林實景圖
匯景臺的開創性在于,當別的項目都還在卷戶型、卷外立面的時候,它已經開始“卷空氣”了,這是把“健康生活”視為了核心價值。
值得一說的是,為了將六恒系統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匯景臺沒有選擇業內常用的分布式管理,而選擇了讓很多人不解的集中管理系統。
簡單來說,分布式系統由業主自行決定是否開關,而集中管理系統由物業公司統一開關,好處是“強制性”給整個社區帶來更專業的維護,營造更有品質的室內環境。
觀察匯景臺的室內設計,這種對趨勢的敏銳感,還體現在很多細節上。
張學鳳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她說什么樣的色彩最適合與人長期相處?不是那些彰顯富貴的紅黃綠紫,而是和人體膚色相近的顏色。
所以,匯景臺室內的整體色調,無論是大理石的顏色、木料的花紋,還是吧臺、地板、燈光的色調,都比較克制與內斂,盡量與人體膚色相近。
家應該是讓人放松的地方,一切家居都要與人體長期相處的標準來設計,它與酒店設計追求的新奇感不同。
即便是大家看不到的地面裝修,匯景臺一點都不含糊。
廣州的回南天大家都懂,為此,匯景臺會要求門套下面30公分區域全部做防腐處理,同時門套做短五毫米,不和地面接觸,這相當于在門和地面之間創造一個孔道,以防止水汽集聚。
05
等到風景都看透,還會陪你看細水長流
從匯景新城,到匯悅臺,再到匯景臺,僑鑫的品質感一脈相承,并始終表現出過人的創新力與引領能力。
當別人還在舊賽道上卷的時候,它總能看到新的趨勢,并一次又一次改變市場的一些固有認知。
當然,豪宅的形態一直在變,誰也無法永遠獨占鰲頭,但豪宅的內核永恒不變,那就是:
第一,優秀的品質感;
第二,優質的圈層;
第三,歷久彌新的生命力;
正是把握到了真正的內核,僑鑫永遠有著自己的節奏,對外界的變化寵辱不驚,始終堅持做自己。
還是以匯景新城為例,從最早一期的棕櫚園到最新的匯景臺,在長達20年的時間里,市場不知道經過多少周期,但僑鑫始終堅守好產品這個定位,沒有因為市場的起伏而做出短期逐利的妥協。
這種長期主義的堅持,一方面讓業主收獲到一種細水長流的陪伴感,讓你覺得可以一直這樣住下去,另一方面也讓他們體驗到外界投射而來的榮譽感。
哲學著作《蘇菲的世界》里有一句名言:告訴我你住在哪里,我便告訴你你是誰。
在廣州,如果你住在匯景,或者匯悅臺,那便是一種值得展現的自我介紹。
對很多人來說,住在僑鑫的社區,外有認同感,內有陪伴感。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帶你領略世間繁華的人多,陪你慢慢變老的人少。
就像王菲的《紅豆》里寫的,等到風景都看透,還會陪你看細水長流,這才是最珍貴的情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