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有兩個梗很有趣,一個是蛇瓜、一個是綠布。
這兩樣,宋瑩領悟最深刻,也最痛恨。
01
蛇瓜是黃玲種的,宋瑩和林棟哲卻吃蛇瓜吃出了陰影。
宋瑩和黃玲是棉紡廠的女職工,兩人同住一個院子。
水管進院,為了省菜錢,黃玲就找來一些蛇瓜種子,打算在院子里種蛇瓜。
因為蛇瓜高產、易種,幾棵就夠一家人吃半年。
宋瑩一聽可以省菜錢,馬上就贊同種蛇瓜。
然后兩家人就興高采烈地搭棚,種上了蛇瓜。
一個月后,蛇瓜就可以吃了,黃玲和宋瑩就把蛇瓜分給鄰里街坊。
剛開始吃的時候,大家都很喜歡吃,都喜笑顏開,都贊不絕囗,都說蛇瓜種對了。
因為蛇瓜產量高、長得快,大家每天變著花樣做,蛇瓜湯、蛇瓜餡、蛇瓜粥、炒蛇瓜、蒸蛇瓜、蛇瓜包子。
但吃蛇瓜的速度永遠趕不上蛇瓜長的速度,連續吃一段時間后,吃著吃著,大家都吃成了一張苦瓜臉。
尤其是宋瑩,看見蛇瓜就想吐,都不想吃了。
黃玲和宋瑩把蛇瓜摘下來分給鄰里街坊,鄰里街坊遠遠就搖頭擺手。
她們干脆把蛇瓜放在小院巷口,誰要誰拿,結果沒人過來拿。
因為蛇瓜的產量太高,摘不完、吃不完,最后送人都不要。
因此就有了吃不完的蛇瓜,干不完的活。
莊超英要去高考閱卷,林棟哲說了一句直擊靈魂的話:“莊叔叔,你又去改卷子真好,不用吃蛇瓜。”
當大家感慨時間過的快,還有半年就要進入八十年代時,宋瑩卻說:“我對80年代只有一個樸素的愿望,少吃蛇瓜,多吃肉?!?br/>旁邊的孩子們都是點頭如搗蒜。
在這吃什么都要票的年代,免費的蛇瓜把宋瑩吃到吐,把林棟哲吃到靈魂里,把大家吃成了一張苦瓜臉。
好有梗的一個蛇瓜。
02
綠布讓宋瑩重溫蛇瓜的噩夢。
棉紡廠因經營困難發不出工資,便用積壓的綠布以代替工資發給職工。
這以布代薪的方法,讓宋瑩和黃玲頓時就陷入了綠布的漩渦。
宋瑩與黃玲把綠布做成褲子,兩人同住一個院子,每天曬的同款褲子數不清,也分不清。
這下把宋瑩愁得,都不知道哪條綠褲子是棟哲的。
不僅褲子是一樣的,就連床單被罩都變成了同款,洗完后也都分不清是誰家的。
她愁眉苦臉:“我剛才一抬頭看見六條褲子十二條腿,猛地一看還以為咱們院子里又種蛇瓜了!”
宋瑩還由此學會了打油詩:“以前呀,是抬頭看蛇瓜,低頭吃蛇瓜;現在呢,是抬頭看綠褲,低頭看綠布;吃不完的蛇瓜,穿不完的綠布?!?br/>綠布讓宋瑩再一次重溫蛇瓜的噩夢。
03
高產的蛇瓜和穿不完的綠布,這兩個梗在宋瑩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一看見蛇瓜就吐,一看見綠布就暈。
不過宋瑩是有條件擺脫這兩樣東西的。
首先她家是兩個大人養一個孩子,宋瑩和林武峰兩份工資,養一個林棟哲。
而黃玲則是無法選擇,她家是一個大人養兩個孩子。
莊超英的工資上交給父母,黃玲的工資養一家四口。
在這個物質單調的年代,宋瑩生活苦悶的樂趣,來自天天吃蛇瓜、天天穿綠褲、蓋綠布。
蛇瓜與綠布,給《小巷人家》的劇情,增彩了很多樂趣,和溫馨的場面,真實演繹出了生活煙火之味。
這些看似瑣碎的日常,卻是最打動人心的"煙火氣"。
編劇用輕喜劇的筆觸,將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描繪得入木三分,讓觀眾在會心一笑之余,也能感受到濃濃的生活氣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