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書籍、網紅大師都說,八字命理來源于《周易》,無知無畏,誤導大眾。
老喬幾年前說過,四柱八字命理學不是來源于周易,命理學沒有方法論,沒有實用主義價值。
周易-老喬命理
《易傳·文言傳·坤文言》: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周易》最開始的占卜算卦功能,毋庸置疑。
《增刪卜易》之趨避章,野鶴曰:圣人作易,原令人趨吉避兇,若使吉不可趨,兇不可避,圣人作之何益?
《周易》思維有很多實用主義內容,而且有“積善”之類的方法論。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
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易經》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吨芤住返恼滟F的思想、文化價值,是傳統文化最具代表的特點之一,不可否認。
但是,不是所有的傳統文化都來源于《周易》,四柱八字命理更是與《周易》的交集不甚緊密,
周易用的基本構成元素是“卦、爻”,
而四柱八字的基本要素是“天干、地支”。
《周易》作為學習傳統文化的必修課,需多角度看待,要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學習。
楊振寧院士在“2004文化高峰論壇”上說:我的題目是“《易經》對中華文化的影響”,以下幾十分鐘要討論許多觀念:精簡、比類、天人合一、聯想、取象、漢語漢字之形成、歸納等。這么多觀念很短時間不能講得清楚,主要討論的集中于三點。
第一,《易經》影響了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而這個影響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這也是我所以對于《易經》發生了興趣。
第二,《易經》是漢語成為單音語言的原因之一。
第三,《易經》影響了中華文化的審美觀念。
楊振寧整篇報告看,是先研究完易經和傳統文化中的中醫、漢語、漢文法、文學、藝術、書法等內容,才得出到結論,而不是空想、無厘頭的觀點。
《周易》在三千多年的歷史上,文人志士的不同注釋達數千種之多,至今未有定論,學術界也未形成共識,
百家講壇上的曾仕強講解的內容,僅為一家之言,不可偏聽偏信。
周易思維有很多實用主義內容,而且有“積善”之類的方法論,
老喬幾年前說過,四柱八字命理學不是來源于周易,
四柱八字理論方法成熟、完善于北宋時期,鼎盛于明朝時期。
對于命運的理解,北宋時期的一篇文章《破窯賦》,又名《寒窯賦》《貧賤賦》《勸世章》,民間傳說中為北宋呂蒙正的作品,假托呂蒙正的語氣自述從貧苦到富貴的經歷,并列舉了歷史上諸多名人的起伏命運,如孔子、姜子牙、張良、項羽、劉邦、韓信、李廣等。
其中一句話“人若不依根基八字,豈能為卿為相?”,讓整篇文章可與《人鑒論》《金鼎神秘賦》等經典賦論相媲美,應入選八字命理學的經典。
關于外行講解的“命不可改而運可改變”、積德行善、修行可以改變命運、名字、風水等影響命運,皆是不符合命理學的,而且不能自圓其說的。
不講原因導致的后果,不是有因必有果,也不是有果必有因,一切皆是“天意”才是“命運”。
論果不論因,努力是因,成功是果,
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不一定不成功。
如果有因必有果,還需要“算命”嗎?
老喬時辰文化與命理工作室
老喬將結合四種八字理論,通過注解《寒窯賦》一文,把諸多問題加以說明,
文章將發布微信公眾號“老喬時辰咨詢”與“北京萬木教育”,
都以付費形式發布,敬請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