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半
本文字數:2362字
建議閱讀時間:7分鐘
體育場館不能“只建不管”。
體育場館的安全問題,再度引起了社會的關注。
據央視新聞報道,11月18日7時35分許,位于吉林白城市的一座滑冰館屋頂發生部分塌落。據白城市應急管理局通報,事故未造成人員傷亡,當地已成立調查組,進一步調查事故發生原因。
一名網友拍下了事發后的畫面流傳到網上。從視頻中可以發現,這座滑冰館大量煙塵揚起,整片屋頂直接不見。有網友評論道,這是室內滑冰館瞬間成為露天滑冰館。
不幸中的萬幸是事發時滑冰館處于閉館狀態,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白城市救護專線宣稱,現場工作人員回報這起事件沒有人員傷亡,不需要急救人員到場,因此未派出救護車。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正值冰雪運動的旺季,滑冰館發生坍塌的事件再度給行業敲響了安全的警鐘。
耗費5000萬投資,使用卻不到5年
根據白城市政府官網顯示,白城市政府于2016年8月召開常務會議提議建設滑冰館,用來填補白城市沒有專業性滑冰館的空白。
隨后白城滑冰館于2018年6月開工建設,2019年12月27日投入使用。由此可以得知,白城滑冰館投用不到5年便出現了如此嚴重的質量問題。
央視新聞的報道顯示,據工作人員介紹,本次坍塌的原因初步判斷為屋頂鋼結構變形。詳細情況仍有待專家調查。
根據官方資料顯示,白城滑冰館的建筑面積為7077.16㎡,可以滿足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壺等體育項目室內比賽的需要。該館日常使用歸白城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管理,平時用于訓練使用,很少對外使用。
有工作人員表示,建筑物本身是鋼結構混凝土的,房頂是鋼架構成。根據白城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的《關于白城市滑冰館建設項目竣工決算審計報告的整改報告》公示內容顯示,白城滑冰館實際完成投資5455萬余元,工程結算價款為5206萬元。
需要指出的是,這次坍塌事件發生時當地并無下雨和下雪等天氣狀況,這也意味著坍塌原因大概率是自身建筑出現質量問題。
從更深層來看,斥資超過5000萬元、投入使用不到5年的情況之下,發現如此重大的建筑坍塌原因,這背后或許存在白城滑冰館在施工時涉及利益問題而導致“偷工減料”的問題。這可以等待相關部門進一步核查。
別讓安全問題“澆滅”冰雪運動熱情
“安全重于泰山”,在過去有太多血與淚的教訓。自從2022年北京冬奧會以后,“3億人”上冰雪的目標成功實現,參與冰雪運動的人群成倍增長。
以花樣滑冰為例,這項標志性的滑冰運動正在受到越來越多國民的歡迎。根據中國花樣滑冰協會主席申雪在2023年的采訪透露,當年參加花滑俱樂部聯賽的人數報名環比去年增加了3025人次。
此外,參加花滑國家等級測試的人數也逐年上漲,今年參加人數再創新高,共有29860人次參加,相比2021年的16780人次增長了77.94%。
換言之,不管是職業層面還是大眾層面,參與滑冰運動的人數更多了。對于我國的冰雪運動發展來說,無疑是利好消息。但在蓬勃發展的過程中,如何避免冰場安全問題導致悲劇發生,是冰場管理方在做好滑冰業務管理之外的重中之重。
與普遍在開放空間進行滑雪運動不同的是,滑冰運動更多是在封閉的場館內進行。因此,可以通過這次白城滑冰館的案例,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滑冰場館應當自行排查建筑安全問題,避免再次發生悲劇。
另一方面,冰場的安全問題不僅體現在建筑本身,如何妥善維持冰面的好狀態,也是保護滑冰受眾的重要因素。冰面質量是冰場的核心要素之一,包括定期檢查冰面平整度、硬度以及冰面上的凹凸、裂縫等問題,也是降低參與人群受傷的重要基礎。
做好中小體育場館安全風險管理
體育場館的安全管理問題近幾年便給了我們極其慘痛的教訓——2022年4月18日,鄭州市五洲溫泉游泳館發生一起較大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9人受傷;2023年7月23日,齊齊哈爾市第三十四中學校體育館發生坍塌事故,造成11人死亡7人受傷;2023年11月6日,黑龍江佳木斯樺南縣悅城體育館發生部分坍塌,造成3人遇難2人受傷。
半年不到先后兩次發生這樣的慘痛悲劇,讓社會各界對國內許多體育場館的設計、施工和維護等安全隱患存在著不少的質疑。而一年之后,又有一起體育場館發生坍塌,甚至有評論用了“層出不窮”來形容。
在體壇經濟觀察看來,相比于一些經常舉辦賽事的大型體育場館,許多中小型的體育場館由于賽事舉辦并沒有那么頻密,加上人為管理不善,最終導致忽略了建筑結構的安全問題,最終釀成慘劇。
在一些地市和區縣的體育場館建造過程中,或許夾雜著復雜的利益輸送問題。在建筑材料上的“偷工減料”和“以次充好”,最終導致體育場館的建筑質量相比于國家標準大大降低。在日后的投入使用中,體育場館便會成為重大危險源。
從這幾起的事故原因分析,齊齊哈爾事件是因為體育館外施工方的違規操作,在屋頂堆積珍珠巖導致,而佳木斯事件則是建筑本身存在質量問題,當時的降雪還不足以壓垮屋頂。
那么這次暫時沒有結果表明白城滑冰館的坍塌是這些外因所致。由此推測,這或許是與佳木斯事件一樣,建筑本身存在質量問題。
建筑本身存在質量問題,背后凸顯了體育場館建造與使用過程中的監管問題。通常而言,體育場館的建造往往是由當地政府出資建設,投入使用后由當地的相關體育部門管理。對體育場館的安全排查和有效管理,往往容易被管理方忽視。
在今年10月,國家體育總局在官網公布了《城市公共體育場建設標準》、《城市公共體育館建設標準》、《城市公共游泳館建設標準》這“一場兩館”的建設標準。
然而據體壇經濟觀察查閱《城市公共體育館建設標準》發現,該標準雖然對一些體育館建設的標準作出了明確的規范,例如總建筑面積、觀眾坐席數以及場館功能用房等,但對于建設的質量標準等相關安全問題,并沒有提出具體的建議與標準。
除了建設標準外,體育館在落成投入使用后對于建筑本身的維護與管理的檢查周期也應該有更明確和細致的規范。只有從建設與投用兩個關鍵環節做好預期管理,才能杜絕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