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夢想有范本,那應該是比亞迪的樣子。
在全球化汽車競爭的賽道上,中國品牌時刻夢想著彎道超車,希望以合資換技術孵化出屬于自己的全球品牌。但事實是,在汽車工業發展的百年歷史中,任何品牌的技術壁壘和品牌優勢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被跨越的,哪怕是以內卷著稱的中國企業,也很難在同一賽道上,通過加速度來完成超越。
而行業的轉機,則來自于一個看似不著邊際的夢想,和一名草根創業者近乎偏執般的堅持。
沒錯,正是王傳福和他的比亞迪。
11月18日,比亞迪再次迎來了自己的里程碑時刻:第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正式下線,伴隨著比亞迪千萬新能源銷量達成,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然成為中國高端制造的代名詞。
1000萬輛的高光時刻,欣喜自不必說,而背后的艱辛,更令人唏噓。比亞迪的“三十而立”,寫滿了中國汽車從落后走向興盛的不易,更見證了一個時代向前的縮影。
Part1.孤勇
大多數創業者身上都散發著偏執的特征,王傳福也不例外。
1994年,王傳福毅然放棄鐵飯碗,在深圳一棟簡陋的廠房里,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而這個公司就是比亞迪科技公司。
最早的比亞迪是造電池起家,工程師出身的王傳福,顛覆此前電池產品的設計和制造方式,相繼攻關了鋰離子電池和鎳氫電池,突破了日本和韓國企業的技術封鎖和專利壁壘。
2003年,當合資車企紛紛嗅覺靈敏的進入中國市場時,王傳福再次做出了重要決定,收購秦川汽車,帶領比亞迪進軍汽車行業。
“一個做電池的,怎么敢做汽車?”當時各種質疑和嘲笑隨之撲面而來,在進入汽車行業的第一天,比亞迪的股價就跌了20%,這也是資本市場對于比亞迪造車最直白的看法。
從0到1,注定充滿艱辛,但王傳福帶領著比亞迪只顧風雨兼程。
收購完秦川汽車的兩年后,比亞迪F3(參數丨圖片)量產上市,馬上一炮而紅,快速打開了市場和知名度。隨著更多車型上市并熱銷,比亞迪逐漸穩居自主品牌第一陣營。
但和其他品牌不同的是,從造車伊始,比亞迪就將目光放在了新能源產品上。
在2004年的北京車展上,比亞迪帶來了三款新能源概念車,在當時,“新能源”幾個字對普羅大眾來說無異于天方夜譚。
但比亞迪沒有停下腳步,2009年,首款插混車型F3 DM上市,隨后純電車E6也正式亮相。
在其他車企都只專注于燃油車時,比亞迪就在新能源領域全面發力,往后的十多年時間里,比亞迪研發投入超過了當年的凈利潤,很多時候甚至達到凈利潤的3到4倍。
在當時,這樣的投入無疑給比亞迪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但這也為后來埋下伏筆。
很多人認為比亞迪今天的成績,是靠當年“豪賭”新能源賽道換來的,但其實早在2016年,王傳福就表示過自己根本不會去豪賭。
從辭職下海制造電池,到二次創業押注汽車,再到全面all in新能源。站在企業家的角度,這可以算是豪賭,但從工程師的視角來看,這更應該說是一種敢于孤注一擲、破釜沉舟的勇氣。
而王傳福首先是一名工程師,其次才是一個企業家。
Part2.堅持
汽車品牌在市場與時代的大潮中沉沉浮浮,當行業的趨勢尚不明朗之前,比亞迪也經歷了不斷的波動和震蕩。
從2009年開始,比亞迪在決定進軍新能源行業后的三年,利潤大跌90%,并且在2009-2019 年這十年內月銷始終在3萬輛左右徘徊,2019年利潤同比下降了41.93%。
明晃晃的瓶頸擺在眼前,甚至到了命懸一線的地步。即便當時的輿論并不看好,但比亞迪的選擇,仍然是堅持自己的方向。
刀片電池誕生的前一年,是磷酸鐵鋰電池市場份額跌至谷底的一年;DM-i超級混動發布的前兩年,輿論甚至認為插電混動會逐漸淡出中國車市。
然而,只有在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領域深耕的人,對于技術路線才真正有發言權。
從技術層面來看,正是有了2002年堅持磷酸鐵鋰電池的研發,才會在2020年出現讓整個新能源領域震驚的刀片電池;正是有了堅持17年的插混技術路線,才會在2021年推出DM-i超級混動;正是有了堅持了11年的電動車平臺化路線,2021年e平臺3.0才能橫空出世;也正是因為19年前的四電機創想,才有了顛覆行業的易四方...
以上種種,都源于一個詞:堅持。
而最關鍵的是,比亞迪這樣對于技術的無止境追求,一直延續至今。
以研發費用為例,今年前三季度,比亞迪累計研發投入高達333.19億元,同比增長33.6%,創歷史新高。
換算下來,相當于每天睜開眼比亞迪就要花1.22個“小目標”投入研發。這個數字是長城的三倍,吉利的四倍,幾乎等于長城、理想、吉利、長安之和,甚至比特斯拉還要高。
相比之下,比亞迪前三季度凈利潤只有252.38億元,這可以簡單理解為,比亞迪不僅把賺的錢投入研發,甚至還多掏出一大筆錢猛攻技術。在王傳福看來:“研發投入不是燒錢,而是在存錢。”
長期大手筆的研發投入,讓比亞迪的技術魚池不斷擴大。如今,比亞迪再次面對市場變化的時候,只需要在自己的技術魚池中撈出相應的一條,就足以應對,十幾年的堅持,終于等到開花結果。
Part3.造夢
在去年仰望品牌的發布會上,王傳福表示:“20年來,比亞迪從未放棄過夢想。”
彼時,王傳福口中的夢想大概是比亞迪一直以來的自主高端夢。而此時此刻,站在1000萬輛新能源車下線的時間節點上,這個夢想又多了幾分含義:從比亞迪開始的造車夢、到后來的新能源夢、再到引領中國汽車走向世界的全球夢,比亞迪正在一一實現...
新能源領域,比亞迪的技術成果已經枝繁葉茂:天神之眼、云輦、璇璣架構、第五代DM、易三方等一系列顛覆性技術,筑起了銷量的護城河。
品牌和產品層面,比亞迪從最初的一個品牌,形成了由王朝網、海洋網、騰勢、方程豹和仰望構成的品牌矩陣,產品覆蓋了轎車、SUV、MVP等多個品類,產品價格覆蓋了20萬元以下的主流市場,20萬-50萬元的豪華市場以及100萬元的以上的超豪華市場。
顛覆性的技術創新和豐富的產品矩陣下,銷量的快速增長也是必然。比亞迪用前15年做到了第一個500萬輛,緊接著用15個月做到了第二個500萬輛,從年銷量50萬輛到月銷量超50萬輛,比亞迪用了6年時間,但這遠不是極限。
放眼全球市場,比亞迪還有更大的野心。如今,比亞迪成功進入了全球96個國家和地區,陸續在泰國、巴西、匈牙利等國建廠。今年10月,比亞迪海外銷售新能源乘用車3.12萬輛,出口2.8萬輛。
隨著海外市場的不斷拓展和海外工廠陸續投產,比亞迪在海外銷量有望進一步提升。2025年,比亞迪的海外市場的目標是年銷量100萬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第1000萬輛下線新能源車型是騰勢Z9,而車主的人選,則是馮驥。一個引領中國汽車走向全球,一個讓中國創造席卷世界,二者的聯系恰如其分。
而之于騰勢Z9,對比亞迪的意義也是非凡。因為這很有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款可以在銷量上硬剛BBA的產品,并且,它不是通過簡單的“復制”,而是通過自主理解做到技術和科技的豪華顛覆。
同時,為了感謝千萬用戶和近百萬員工,比亞迪現場抽取90位“超級錦鯉”送出新車使用權,王傳福還親自官宣比亞迪正式設立30億慈善基金計劃...
30年,1000萬輛,這兩個數字被比亞迪賦予了太多含義,但很顯然,它的目光不止于此。技術為王、創新為本,三十而立的比亞迪,向著自己的下一個1000萬走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