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獨角獸難逃破產結局
在探索前沿科技這條道路上,有的人健步如飛,有的人卻中途掉隊。
如果說一將功成萬骨枯,那么微軟、英偉達這樣的科技巨星誕生的背后,則正是數以萬計的科技公司走向滅亡。
11月19日晚,廣東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了一則公告,又一次向外界展示了科技發展背后的殘酷。
公告表示,依照相關規定,于11月18日裁定宣告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柔宇科技”)破產。
圖源: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告
這不僅標志著柔宇科技走向終章,也為持續了一年多的柔宇危機畫上了句號。
公告中詳細說明,柔宇科技因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被正式宣告破產。
同時,柔宇科技的兩家全資子公司——深圳柔宇顯示技術有限公司和深圳柔宇電子技術有限公司,也未能幸免于難,一同被宣告破產。
這一消息,無疑給那些曾經對柔宇科技抱有期待的投資者和支持者,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柔宇科技,成立于2012年的公司,創始人為劉自鴻。
劉自鴻,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專業博士畢業生,曾在IBM等知名企業擔任要職,擁有著卓越的學術背景和工作經驗,是柔宇科技的靈魂人物。
據悉,他的創業愿景是將柔性顯示技術帶入千家萬戶,而柔宇科技正是這一愿景的承載者。
因此,柔宇科技的業務范圍主要集中在柔性顯示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幾年前,柔宇科技不僅在實現了技術突破,更是成功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商用化的可折疊屏幕手機FlexPai,向世界展現了自己的價值。
圖源:小紅書
這一成就讓柔宇科技在全球科技領域中占據了一席之地,要知道,在當時華為的三折疊屏手機甚至還沒有開始設想。
柔宇科技的柔性顯示屏技術,以其輕薄、可彎曲的特性,被廣泛認為是未來顯示技術的發展方向,公司也因此一度被視為中國最具潛力的科技創新型企業之一。
在柔宇科技的巔峰時期,其估值達到了約500億元人民幣,一度成為深圳最出名的獨角獸公司之一。
并且,在隨后幾年時間,柔宇科技的成就不僅僅局限于FlexPai手機,他們還成功建立了全球首條全柔性顯示屏大規模量產線,推出了業內首個Micro-LED彈力柔性屏技術。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充滿潛力的公司,卻在資金鏈斷裂、市場困境和多方債務壓力之下,走向了全面破產。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劉姝威曾擔任柔宇科技的獨立董事。
劉姝威教授以其在財經領域的深厚影響力,多次公開表示看好柔宇科技的發展前景。
并且在公司走下坡路后,她更是不遺余力地在朋友圈和個人微信公眾號上為柔宇科技發聲,希望尋找戰略投資者共同解決問題,拯救柔宇科技。
但最終的結果想必大家都知道,到了2024年的今天,柔宇科技還是沒能逃過破產的結局。
劉教授的賣力吶喊最終也沒能得到回應。
但她隨即在今年6月為這次“失敗”做出了總結:“劉自鴻的問題出在哪里?問題在于他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圈,而資本市場對他超出能力圈的行為進行了投資,結果導致了投資失敗?!?/p>
在她眼中,“劉自鴻是一位科學家,但他不具備經營管理企業的基礎知識和經驗?!?/strong>
顯然,柔宇科技的破產被她歸咎于創始人劉自鴻的頭上。
上過山巔,又跌入谷底
那么,創始人劉自鴻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
外界對他最常用的稱呼是:“清華天才”、“斯坦福最快博士”。
劉自鴻 | 圖源:百度百科
劉自鴻,出身于江西省撫州,17歲時以理科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
畢業后,他選擇赴美國斯坦福大學深造,并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電子工程博士學位,成為該校歷史上最快畢業的華人博士。
他的學術成就和對未來科技的獨到見解,讓他在學術界和科技界都備受矚目。
伴隨著外界欣賞他的人越來越多,劉自鴻和大多數赴美留學的博士一樣,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2012年,他與兩位校友共同創立了柔宇科技,勢必要做一家專注于柔性顯示技術的企業。
在劉自鴻的帶領下,柔宇科技從零開始,實現多次融資,迅速成長為全球范圍內獲得認可的獨角獸企業。
圖源:界面新聞
2014年,柔宇科技發布了世界最薄彩色柔性顯示器,厚度僅為0.01毫米,卷曲半徑可達1毫米,這一技術顛覆了傳統顯示技術,讓柔宇科技在業界嶄露頭角。
隨后在2018年,柔宇科技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推出了全球首款商用柔性折疊屏手機FlexPai。
并實現了全球柔性顯示屏領域的一系列突破,包括建立全球首條全柔性顯示屏大規模量產線,發布業內首個Micro-LED彈力柔性屏技術。
這些成就讓柔宇科技的市值一度飆升至500億元人民幣,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
然而,柔宇科技的輝煌并未持續太久,轉折點出現在公司試圖通過資本市場進一步擴張之時。
2019年,柔宇科技計劃在科創板上市,但由于各種原因,包括財務狀況、股東結構等問題,上市計劃最終流產。
此后,柔宇科技的資金鏈開始出現問題,拖欠員工工資、供應商貨款等負面新聞不斷,公司的財務狀況逐漸惡化。
2024年年初,柔宇科技的財務危機進一步加劇,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公司不得不面對破產清算的局面。
今年上半年,柔宇科技破產清算案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從法院受理破產清算申請,到債權人申報債權,再到第一次債權人會議的召開,許多人見證著柔宇科技一步步走向衰亡。
在破產清算案曝光之前,不少投資者預料到了柔宇科技會有一段艱難時期,但或許他們都沒能想到最后的結局卻是“柔宇破產”。
畢竟,柔宇科技所掌握的柔性顯示技術,曾被看作是未來顯示技術的發展方向,其在柔性電子領域的成就,更是被外界認為是中國科技創新的驕傲。
在投資者眼中,以柔宇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本應能夠在市場上占據重要地位。
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
更令人意外的是,據媒體爆料,劉自鴻現在已經前往美國生活,近期還被人拍到他出現在2024年美國網球公開賽的看臺上。
這位曾經的“清華天才”、“斯坦福最快博士”,在經歷了人生的高峰之后,如今正面臨著全新的挑戰和選擇。
柔宇帶來的警示
柔宇科技的破產,不僅代表著一個天才創業的失敗,還是科技行業一個的重要警示。
據悉,在正式破產之前,柔宇科技曾有過“重整”的機會。
在今年3月,法院正式受理柔宇科技的破產審查后,公司多位前員工與現員工曾聯名上書,希望法院能將柔宇的破產清算程序改為破產重整程序。
某律師說到,出資額占債務人注冊資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資人在破產宣告前依然有權向法院申請重整。
但一直到破產的正是宣告,依然沒有人站出來抓住這個機會。
而且據柔宇內部員工所說,自2021年底柔宇科技陷入危機后,創始人劉自鴻一直沒有明確的解決方案,以至于部分投資人和管理專家曾建議其退出管理層,專注于技術研發,可劉自鴻始終未作妥協。
最終,隨著生產停滯、技術團隊流失,柔宇科技逐漸喪失了自己的技術和市場優勢,徹底失去了翻盤的可能。
留下來的,卻只剩資金鏈斷裂、市場困境以及多方債務壓力,柔宇科技的結局也隨著時間蓋棺定論。
柔宇科技的失敗,向大家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技術領先并不等于市場成功。
市場推廣、產品定位和資金管理等問題同樣是初創公司需要面對的一個又一個挑戰。
對于初創企業而言,尤其是高科技領域的企業,如何平衡技術創新與商業化的關系,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柔宇科技的案例表明,即使是技術領先的企業,如果不能有效地將技術轉化為市場接受的產品,也難以生存。
作者 | 劉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