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是2021辛丑年秋冬季節(jié),某主家請我去評地時遇見的一個案例,此地寸土寸金,滿山是墳!因為此山有先師留題,故遠近皆有人前赴后繼來此葬墳。該山為方圓十里左右范圍最高山,視為祖山,穴場即是從山頂跳動兩節(jié)下脈開大坪而結(jié),脈絡很短,龍虎砂如手一般抱住穴場,主脈開面甚為寬闊,遠看像“尼佛曬肚”一般,如此喝形亦是妥當。
某氏于上百年前數(shù)墳并排而葬,已中正穴,因為穴胎脈面較寬,它墳除了中間正脈三兩個還算可用外,左右邊上之眾墳也只是陪襯而已了,無甚好處。主家即是讓我?guī)丸b定一下此地脈之邊緣是否有可用的地方,我的回答肯定是不行的。
圖文如下:
01.于穴后正看前朝,估計土堆里總共是六個金,并排同墳堆土連葬,朝山層層疊疊,很多重,圖片看挺漂亮,實際現(xiàn)場看堂前朝案有點斜擺,感覺不夠?qū)G椋R亦是有點斜擺,但總體還算開面回顧,只是層次就不高了,屬小富貴人丁興旺之小結(jié)地而已。
02.于唇坪前沿正看穴場,穴場開坪約有三畝地左右,于我所標穴位處正好是坡平交接處,土墳正倚脈氣,聽聞此土墳是一百多年前最早葬于此處的,接著正后方又連葬數(shù)墳,據(jù)打聽這幾墳的后人皆有所得。然近十幾年上下左右又陸續(xù)葬了上百個墳,這些后來之墳我個人就不恭維了。
03.于拜臺正看穴場后靠,正靠位置由于他人修墳,被人為挖低了一些,略顯不夠飽滿,成凹槽了,屬人為淋頭水,當有不利。
04.于唇坪前沿看左后方,左肩砂高起不漏風。
05.于唇坪前沿看右后方,右肩砂亦高起不漏風。
06.于穴右正看左砂,弓抱有情。
07.于穴左正看右砂,亦弓抱有情,右砂比左砂稍低。
08.于穴場右后方看左砂前,本身砂不長,但外方有高山拱照。
09.于穴場左后方看右砂前,亦是本身砂不長,有外砂高起拱護。
10.再看前朝,約立亥山巳向,土墳不知分金,開坪太大,來去水也不好分辨。
后語:我們走山時常遇到別人的老祖墳,只要是龍脈真切或者明堂秀美,這樣的地方大多早已不只一個墳了。通常老祖墳家族為了保護好自己的風水,占領(lǐng)位置都很大,不允許別人靠近。但也有例外的,比如此地,因是外地人來葬的,時間長了,又不是自己的地頭,管理不到位,慢慢的就被眾墳侵占破壞了,而后人還不知道加以修善,實是可嘆。
這些后來侵占之人,其實也沒有占到好位置,連邊緣無氣無脈之地、盡頭氣絕之地、上端落脈不停帶煞之地都葬,破壞了別人的風水,自己得不到好處,卻只有衰敗,實是不該。但當今尋安金地都已不易,能有個地方給祖宗看風景就算是盡孝了,確也無奈,所以說只能各安其祖,各奔其命。但憑良心,在做自己的風水同時盡量不影響別人即可。
注:侵占別人祖墳,己祖亦是難安穩(wěn),不安則不興也,共勉!
了元親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