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跨界藝術家金鑫YOYO的AIGC裝置 系列 作品《文化困境》續作 《文化困境2:失語》、《文化困境3:應試》入選“當代語言”——2024中國當代藝術作品邀請展。
本次群展吸引了幾十位國內學院派與跨界藝術家參與,感謝公眾號@新當代藝術家、藝伯當代畫廊、策展人常暢與多個藝術顧問的支持與認可。
線上正展鏈接:
《文化困境2:失語》旨在呈現全球“女權主義”當道時代,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下對“女權”文化的誤解, 人 們因文化偏見,產生諸多性別對立的爭論與網絡暴力現象。
高跟鞋不僅是“女權”的隱喻,也是現代消費主義與商品文化的象征,而神似維納斯的石膏頭像則是對女性古典崇高美的追憶與致敬,意喻“極端女權主義”不僅給男性帶來了災難,同樣也給普通女性帶來了災難。
這一現象發生在商業、職場、親子關系、家庭和社會的方方面面。
而粘在雕塑嘴上的海星,意味著“男權話語”的主導地位,也代表一部分人因恐懼表達政治立場選擇了緘默,呼應了“失語”這一主題。
囚籠與鎖鏈則暗示人們身處“監獄牢籠”般的社會環境,自由人性被壓抑與束縛。
《文化困境3:應試》是對藝術教育的反思, 如同在畫室里“就地取材”,具有“元藝術”的特點。
支離破碎的石膏雕塑與堡壘,塑造了廢墟美學氛圍,讓藝術從業者擁有強烈代入感。
散落一地的畫筆與畫板,意在反諷正統藝術教育系統、文藝事業官僚化的弊端,批判藝術教育淪為僵化的應試與技法教育。
紅色高跟鞋意喻女性主義是永恒的藝術話題;黃色海星如同互聯網時代的“收藏”符號,也是藝術界“樹立標桿”和層層升級的“職稱”的隱喻;堡壘則象征著藝術圈的“門檻與高墻”。
《文化困境》系列簡介
《文化困境》系列是金鑫YOYO運用AIGC打造的裝置藝術數字照片作品,呈現裝置藝術實拍攝影的效果,突破了現實與虛擬的界限,這也是她首次涉足AIGC+當代藝術領域的創作實驗。
作品以紅色高跟鞋與黃色海星作為主視覺符號,結合不同形態的石膏雕塑、鎖鏈和場景,表達了對政治、社會、文化、欲望等觀念碰撞的思考,部分作品具有“元藝術”的局外人視角特點。
"當代語言"群展簡介
“當代語言”——2024中國當代藝術作品邀請展,是對當代藝術繪畫語言的一次全面探索和呈現。我們邀請到來自不同背景、不同流派的藝術家參展,他們的作品將從不同角度詮釋"當代語言"這一主題。
在這里,您將看到傳統與現代的碰撞,東方與西方的交融,個人與社會的對話。每一件作品都是藝術家對當代語言的獨特詮釋,也是對我們這個時代的深刻反思。
讓我們以開放的心態,去感受、理解這些作品所傳達的信息。在欣賞藝術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能獲得審美愉悅,更能對自身、對社會、對世界有新的認知。
策展人
常 暢
(藝伯當代畫廊主理人 高校教師 碩士)
藝術顧問
潘 放
(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 潘鶴雕塑研究院院長 職業藝術家)
葉東勝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 職業藝術家)
劉 菲
(畢業于清華大學 高校教師 博士)
陶 野
(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 職業藝術家)
劉 航
(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 高校教師 博士在讀)
陳海影
(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 高校教師 碩士)
代 墨
(畢業于湖北美術學院 碩士)
新當代藝術家
藝伯當代畫廊
支持媒體
搜狐、今日頭條、藝術頭條、阿特網、百度、
華人頭條、一點資訊、雕塑頭條、UC資訊等。
金鑫YOYO往屆參展紀錄回顧 >
《文化困境》首發作品為《文化困境1:革命》,于2024年10月與11月亮相意大利佛羅倫薩的兩場群展。
兩次群展均由ISOLART GALLERY、曹緣起策展團隊舉辦,并分別獲得意大利當代藝術博物館協會、意大利文化部與外交部等政府機構、意大利國家美術協會與眾多畫廊機構的支持。
來源丨微信公眾號@一個符號工作室
官網丨www.one-symbol.cn
一個符號工作室創始人金鑫YOYO,10年互聯網營銷+品牌公關人,超300萬影響力垂媒/自媒體原創作者,AIGC跨界藝術家,前網易高級運營專家,南京大學2010級校友。
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歡迎關注并點擊星標“★”收藏公眾號。轉載本文請備注作者與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