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我國將“有愛,有未來”設立為中文永恒主題。為呼吁更多人關愛早產兒和有早產寶寶的家庭,提高早產兒生命質量,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兒科,以“早產寶寶更需要肌膚接觸”為主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系列健康教育活動
11月12日,小月齡體驗課在中大醫院住院部兒童康復治療室內進行。高倩文等治療師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向家長們傳授早產兒養護知識,并耐心解答家長們提出的各種問題。為了讓家長們更加直觀地了解早產兒的家庭帶養技巧,活動特別安排了實操演示環節。治療師現場演示如何正確地為早產兒進行嬰兒撫觸操、被動操、平衡巴士球、追視追聽練習等,并邀請家長們進行實操練習。活動過程中穿插親子互動游戲,家長帶著早產寶寶們一起進行內耳前庭訓練,不僅增進了親子關系,也讓寶寶們在游戲中得到了豐富的感知覺刺激。
11月15日,中大醫院兒科副主任黃莉主任醫師受邀參加南京電視臺十八·生活頻道《標點健康》健康科普訪談節目《世界早產兒日特別節目:“早到的天使”需要特別的呵護》。在節目中,黃莉主任醫師回答了有關早產兒現狀、早產兒救治、早產兒護理等方面的問題。提到家庭參與式護理和袋鼠療法,她向大家介紹醫護人員如何為新生兒監護病房的寶寶提供治療和護理,這是該科室在母嬰同室倡導和實踐的護理方法,已幫助數千個家庭順利接回自己的小天使。新生兒科護理組長肖艷華護士展示了對寶寶充滿愛和溫柔的個體化護理,為寶寶早期發育提供有力支持。
11月16日,新生兒監護病房姜琳護士長以健康講座的形式向大家講解了乳糖不耐受新生兒的營養與護理策略,指導家屬如何選擇乳糖酶,并用淺顯易懂的方式為家長答疑解惑,以幫助父母親提高早產兒照護能力,提升家庭整體應對能力,增加父母的信心。
11月16日,中大醫院兒科在兒童發育行為中心開展了早產兒社交-感統體驗課。邀請了多名1到3歲的早產兒童參加,由王丹治療師主持,多名治療師進行輔助。活動期間,向家長們發放了宣傳折頁,圖文并茂地介紹了皮膚接觸對早產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操作。體驗課程結束后,小朋友紛紛表示,“這節課真好玩,下次還能來這里玩嗎?”
通過本次“世界早產兒日”系列活動,家長和醫護人員都紛紛表示收獲良多。希望在這一個紀念早產寶寶及其家庭的日子里,能呼吁更多人關注早產兒這一群體,讓每一個小生命茁壯成長。
據悉,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設有危重新生兒轉運團隊、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母嬰同室“袋鼠療法”病房、兒童康復團隊,自2002年6月開始救治包括早產兒在內的危重患兒,為每一位早產兒寶寶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編輯劉敏 校對朱嘉琪 編審程守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