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分水嶺是羊水。
最近,看完一個“不敢想她這輩子會有多精彩”的熱搜,感觸良多。
這個她,說的是一個初三女孩,名字叫笨豆。
她是一名自媒體博主,拍攝的是野生動物,而且她的方式也很簡單粗暴,甚至是有點“壕”。
無論野生動物在哪里,無論是哪個野生動物,只要她抽簽抽到了,就肯定能拍到。
有一次,她策劃的是獨自前往尼泊爾森林,拍攝印度犀,并完成了一部小型野生動物紀錄片的故事。
初三,獨自出國,拍紀錄片。
這幾個詞組合起來,堪稱炸裂。
但這個初中女孩說干就干。
在征求了父母的同意之后,她就獨自踏上了去尼泊爾奇特旺森林的旅程。
這趟行程可謂是一波三折。
她需要先從北京飛成都轉機,再飛到尼泊爾的加德滿都,再從那里飛到奇特旺。
一路顛簸不說,在人生地不熟的國外,還經常遭遇飛機延誤。
好在,最后還是有驚無險地到達。
一落地,小孩姐就跟隨著向導,踏上了尋找印度犀的旅程。
三十多度的天氣里,她背著大大的相機,坐著顛簸的改裝車,穿越兩米多高的叢林。
這個過程并非一帆風順,連續三天,她都沒有找到印度犀的蹤影。
但小孩姐并不氣餒,她知道這是一場精神和體力的雙重考驗。
這三天,她還拍了一下奇特旺森林里的熱帶動物生態圈。
很多我們都叫不上名字的動物,她如數家珍。
直到最后一天,功夫不負有心人,印度犀龐大的身軀才終于出現在了她的面前。
視頻最后,小孩姐還闡述了這趟旅程帶給自己的一些人與自然關系的新的思考。
整個視頻看下來,無人不為小孩姐的行動力和奇思妙想感到嘆服。
她的思維方式和心理素質,都遠遠超過一個十幾歲孩子該有的成熟度。
比如,在加德滿都延誤的時候。
普通人可能已經很煩躁了,但小孩姐始終非常冷靜地思考延誤的原因和對行程的影響。
她立馬就能想到,可能是因為奇特旺的地勢低洼加上雨季,造成了洪澇災害。
再比如,她每個視頻的立意深度。
從工業快速發展對動物生存環境造成威脅的思考。
從網絡世界真相隔絕在鏡頭之外的諷刺。
無一不讓人感嘆。
有人說,別說初中時的我做不到,現在的我也很難活成這樣??!
這才是地球上的高端玩家,我們只是npc的證據又加一了……
而我看完最大的感受是,這個孩子絕非一般家庭能夠培養出來的。
很多人只看到了孩子的優秀,卻忽視了背后給她托底的父母。
首先,是雄厚的財力支撐。
拍攝野生動物系列,小孩姐已經做了四集。
拍攝地從大連到廣西,再到尼泊爾。
路費、向導費、設備費等等,每一筆都是普通家庭不敢想象的數字,這根本不是普通家庭能夠負擔得起的。
僅僅是她拍攝用的設備,普通家庭的孩子不敢想象。
單單是尼泊爾這一趟,至少就要花費幾萬塊錢。
都說人生是曠野,但實際上有礦你才能野。
其次,是這個孩子父母給她支撐的資源和背景。
試想,哪個父母敢讓一個只有十幾歲的孩子獨自出國?
甚至還是一個傳言安全系數并不是很高的國家。
很有可能,女孩從小就開始各種出國,對這樣的情況已經見怪不怪了。
父母能夠放手讓女孩一個人去,這樣的眼界和格局已經超越很多家庭。
而且想去哪個國家,立馬就能買機票,立馬就能搞好簽證,立馬就能找好當地的對接人,這已經不是一般的家庭能夠做到的。
比如說有一期視頻里,小孩姐想要去看白海豚。
家長立馬就能聯系到相關的資源與之匹配。
視頻里一筆帶過的內容,實際上都需要各種資源和金錢的支撐與整合。
所以啊,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并非只是簡單的能力不同,而是父母給他們打下的地基的高度就不一樣。
有人生來就能站在高山上向遠方眺望,游刃有余,有人卻只能在山溝溝里拼命攀爬,極其艱難。
普通的孩子拼了命地卷特長、卷學歷。
而有錢人家的孩子已經在卷視野、閱歷和認知。
我們以為教育拼的是孩子努不努力,聰不聰明,但現在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
它拼的是父母的財力和眼界,更直接一點說拼的就是父母本人。
網上有句很火的話:教育這件事,孩子是毛坯房,家長才是真正的業主。
孩子的命運,很多時候都是由父母的高度決定的。
之前,網上有一個帖子引發了很多人的討論。
講的是網友去國家博物館參觀,偶遇了一群拿著歷史書在做筆記的孩子。
在這里,老師在前面給他們講解,而孩子一邊欣賞著文物,一邊和書上的圖片做比較。
這一幕,給網友帶來具體的沖擊力,他感概道:
“對于北京的小孩來說,可以親自到博物館里來上歷史課。
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卻只能通過書上的圖片想象?!?/strong>
不僅僅是博物館,北京很多小學把課堂設在各種名勝古跡里。
他們到故宮參觀沉睡的歷史。
到天壇上課,感受時間的厚重。
很多人此生都難以企及的地方,這些孩子在小學階段就已經逛了個遍,他們生下來就能夠享受到頂級的資源。
有些人拼盡全力才能到達的終點,對他們而言只是人生的起點。
北京2017年的高考狀元熊軒昂,說過一段非常經典的話:
“像我們這種中產家庭的孩子,父母都是知識分子,還生活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在教育資源上享受得天獨厚的條件,很多農村的孩子根本不可能享受得到,這也決定了我們在學習上能比他們走更多的捷徑。”
就拿他自己來說,他的父母都是外交官。
在很小的時候,他就跟著父母,去過多個國家。
除了歐美等地,巴西、東帝汶這種小眾國家,他也早已去了個遍。
其中積攢下的見識,思考問題的眼界,已經是同齡人望塵莫及的程度。
而在他就讀的北京二中,像這樣非富即貴的孩子數不勝數。
他們不僅有豐厚的物質條件,還有充沛的人生經歷和豐富的認知體驗。
教育資源就那么多,普通的孩子拿什么和他們競爭呢?
我們不得不承認,每個人生下來就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條條道路通羅馬,可有的人就住在羅馬。
有的孩子什么都不用做,父母就會為他掃清障礙。
有的孩子拼盡全力,費盡一生,最后也只是碌碌無為。
教育的差距,孩子與孩子的差距,歸根結底是“爹”和“爹”之間的差距。
父母的能力,決定了孩子的起點。
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的方向。
一個孩子有多優秀,自身的努力當然重要。
但是父母的人脈資源,金錢能力,才是決定性的東西。
有網友曾經分享過自己身邊的一個故事:
表姐的大伯是名牌大學的校長。
考研的時候大伯直接幫她把她意向報考專業的教授約出來吃飯,最后表姐成功考上。
而普通人家的孩子呢?給教授發個郵件大概率都會石沉大海。
這就是差距。
我們常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卻往往忽視了,真正的起跑線,其實是父母。
與其一直折騰孩子,不如先思考我們能給孩子創造什么樣的條件。
并不是每個父母,都有百萬家產。
并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能力讓孩子一生衣食無憂。
如果沒有錢,沒有資源,那就不能教好孩子了?
不,不是這樣的。
經濟實力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思維方式和精神內核。
《最強大腦》選手水哥,他說自己家里也沒有多少錢,但我孩子最好的學區房,就是我的書房。
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感知生命,他經常擺弄花花草草和小動物,讓孩子近距離觀察。
在他的家里,有非常多的藏書,女兒很小的時候,就會學著翻閱。
上小學的時候,她就已經看完了《三體》和《時間簡史》等對大人都有些難啃的書籍。
因為熱愛閱讀,女兒的考試成績也從未跌出班級前五。
錢很重要,但是并不能決定一切。
高門顯戶也不乏紈绔子弟,破敗寒門也能走出天之驕子。
最重要的是,父母的習慣和格局,父母有沒有終身學習的習慣,這些能給孩子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作為家長,不一定非得要有家財萬貫,但一定要有遠見;
不一定要才高八斗,但一定要有學習的習慣和對知識的敬畏。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沒錢,而是父母格局太小,眼界太低。
董卿曾說過一句話:
你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子的人,你自己就要先成為什么樣子的人。
你想讓孩子愛看書思考,自己就別整天抱個手機躺在沙發上。
你想讓孩子有素質,自己就別插隊別干沒素質的事。
你想讓孩子有擔當,自己遇事先別逃。
最好的教育都是無聲的,是你在做,孩子在看。
父母的一舉一動,其實都是孩子的樣本。
教育看似是在幫助孩子,其實都是父母自己的修行。
就像那句話說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跡,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最好的贊賞,就是“在看”和分享,讓生活更有溫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