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益峰
這些年,筆者長期在山里考察研究,常常是獨自一個人。
經常也有一些愛好者與我同行,最后都很難接受現實,氣鼓鼓的,不歡而散。
既然是現實的風水案例,那就常常是平凡的,隱晦的。很多富貴都是窮苦人出身,他的住宅和墓地,如果形巒很明顯就可以看出來,早就被村里的干部或者有地位的人,占住地形。
現實中,那些比較上眼的地形,多數都被村里有地位的家庭占住,但是未必發家。反而是那些窮苦人,占據的邊邊角角,最后大發家,這就是現實的地理風水案例。
很多愛好者,喜歡看書,看到那些入首、起頂、樂山、橫結、中抽、開局、開面、朝山、案山、龍虎等等理論,以為這就是全部的真理。也有愛好者,看到那些什么龍入首?什么來水,立什么向?坐什么分金?等等理論,以為這就是全部的真理。
實際上,去現實考察案例,陰宅就是一個簡單的土堆,一個簡單的平臺,啥也沒有,山坡上密密麻麻都是亂葬崗,沒有墓碑,當時下葬就是肉眼立向的。陽宅,就是密密麻麻的住宅在,某一個角落,陰暗無光的地方,這就是富貴人家出身的地方。
拿著羅盤,去對他學的理氣,多數對不上。
拿著羅盤,去對他學的形巒,好像完全沒有規律。
很多愛好者,見到現實的案例,轉身就走,而筆者在跟前徘徊,研究一半天,大家思路完全不一樣。
蹲在現實的墳墓前,喝口水,抽個煙,反復在周圍徘徊,思考其中古代奧妙,這就是現實的地理研究。看看這個墳墓下葬后,三五年,或者十年,或者二十年,家運如何?是敗,還是發,還是平平常常?
很多愛好者,跟筆者考察,看現實案例久了,常常非常生氣,抱怨說:
跟陳師傅一起上山,就是看了一個寂寞,啥也沒有。
多數人,見面一次之后,考察幾天,然后再也不聯系,甚至變成仇人。
筆者喜歡研究當代的現實案例,這些案例常常過于平凡。
很愛好者,抱怨:陳師傅,不喜歡往上找發墳,只看當代的陽宅和墳墓,只看父母、爺爺奶奶的墳墓,實際上這些位置根本就不是發墳。他們認為的發墳,一般是往上數一代、二代、三代、四代、五代、六代……一直到二十代,哪一個墳墓,合他的書本理論,那就是發墳。
只因為不能接受平凡,不能接受現實,所以抱怨:
看了這么多,看了一個寂寞,陳師傅啥也不懂,發墳都不去找。
跟著陳師傅,我學的幾十年的秘訣理論,都得崩潰了。還是繼續組織幾個愛好者,去看看古代的名墳,最好是看看地理人子須知的那些案例,一般入首、過峽、開面、窩鉗乳突,樣樣俱全,和書本一模一樣,看起來有勁。
因為多數愛好者,不能接受平凡,不能接受現實,不愿意放下書本理論,所以實踐考察的道路上,常常是孤獨的,寂寞的,只能一個人。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