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創業板曾在三天時間里回調了10%,滬指則同步回落,帶動整個大盤情緒冰點。本周一,30日線3300點也命懸一線,市場一度縮量下跌,鬼哭狼嚎的日子又來了。但好在周二下午及周三整個情緒開始回暖。
很多人問我,此前一周市場為何短期突然轉向?
在我看來,近期市場大跌有三大原因:
1、風險偏好下降,資金短期盈利撤退。
924政策出動以來,中小盤股漲勢十分兇猛,部分標的已走出十倍的區間漲幅,短期漲幅過大,從市場中行業的漲幅看,部分細分行業短期漲幅已偏離基本面太遠,疊加近期主力資金獲利豐厚,資金獲利撤退,短期休整為主。
這一輪上漲,實際上機構并沒有賺多少錢,游資一路帶動情緒,拉動中小盤個股持續高舉高打。體現在指數層面就是北證50>科創50>創業板>中證2000>中證1000>中證500>滬深300>上證50。
大家注意看下圖,微盤股(9.24-11.13)的漲幅高達52%,大幅跑贏大盤指數,資金短期兌現離場實屬于正常。
圖源:東方財富
2、外圍影響,強勢美元回歸帶動全球資本市場下跌。
川普競選成功后,近期美元指數持續強勢,國內股、債、匯、商品同步下殺。當然美元強勢回歸之下,影響的不僅僅是國內交易市場,隔壁的日本、韓國、三哥家的市場近期也大幅回調。
最新數據顯示,美元指數從9月27日以來,漲幅高達6%,從100.15持續上行至106.75,破年內新高。
強勢美元下,資金短期回流美國市場,而全球非美元資產出現“災難”。近期黃金、非美貨幣、亞太股市等普跌,均因強勢美元的結果所致。
3、政策一一落地,10月之前那種“強預期”正在走弱。
這輪行情,引爆市場情緒最直接的導火索是政策,對于我們的資本市場,也從來都是政策驅動下的牛市行情。
924政策出臺后,近期貨幣、財政、地產等也輪番利好,但是隨著這些政策一一落地,特別是市場最為期待的人大常委會對財政政策表決的落地,政策正步入一段“空窗期”,強預期正在邊際走弱。
當然很多人也在陰謀論,說最近的大跌是因為異動,因為上面說了要慢牛,不要瘋牛,這些對不對,我認為對,但不是市場核心的影響因素。
市場周期輪回,唯一不變的是人性。
回顧過去幾輪大牛市,初期也經歷過類似的下跌,即上漲后的不相信,短期回調的一致唱空,到最終市場拔高后的一致看多做多。
這一點,可以從銀證轉賬就可以窺探一二。
上一輪大牛市,也就是2014年,全年銀證轉賬凈額9032億元,2015年銀證轉賬金額為31806億元。如果拉指數大漲的區間(2014.6-2015.6)凈額,則更大。所謂的銀證轉賬就是大家從銀行里把錢轉到證券戶的錢。
2014年下半年開始,場外資金開始跑步進場,一直持續到2015年6月19日,銀證轉賬凈額累計值為52056億元。在2015年那波大牛市下,場外進來了5.2萬億的資金,才創造了一波5000點的大牛市。
數據來源:wind;制表:米筐投資
資金增量的頂峰,后續如果沒有繼續進場的增量資金,則會砸盤,牛市階段性宣告結束。2015年,資金投入的頂峰是6月12-19日這一周,也正是這一周,指數單邊暴跌。這一階段,很多人依舊相信牛市繼續瘋狂,于是持續轉證進場,但隨著后續虧錢效應加大,場外資金不敢再加倉,直至牛市結束。
從資金流速上看A股牛熊周期,預判A股的走向,就是如此精準。
牛市結束,本質是擊鼓傳花的游戲終結,大家沒錢加倉了。
回顧2014年居民的儲蓄規模,當時居民儲蓄是51萬億人民幣,而進場的資金是5萬億,占比10%。10%多不多,我認為對于保本資金入市來講,已經非常多,或者說這就是牛市末期的臨界值。
牛熊轉換周期的見頂信號,前期市場下跌大家都會往里加錢,而一旦出現連續性暴跌,大家被跌怕了,跌穿了心理承受能力線,資金就會選擇平倉退場。
這個時候大家的心理是,我不玩了,把賬戶里的錢轉出來,市場大多數人一旦都這么想,負循環就真正開啟,下跌→離場→繼續下跌→踩踏式割肉→股災。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這一輪行情下,我們來看居民存款余額,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住戶存款余額約為145萬億元。我拉了一下近8年的數據,根據人民幣存款結構數據我發現,在存款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居民存款占比在不斷上升,從2016年的占比39.7%上升約9個百分點,到2023年的48.2%。
錢,都去了銀行,我們正陷入資產荒的時代。
說明一點,市場不是缺錢,而是找不到確定性。2014年,我們只有51萬億的存款規模,如今已經是當年的3倍左右,錢都去了銀行。
很顯然,場外資金在等確定性,而場內的機構資金,短期卻在瘋狂流出。
數據顯示,從10.8日國慶開市以來,主力資金就持續在流出,10月8日當天,主力資金流出超2100億,10月9日,繼續流出超2100億,隨后的交易時間里,僅有兩個交易日機構資金是流入的狀態。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
機構資金在瘋狂出逃,個股也在這期間普跌,而近期,只不過是加速了下跌而已。
同樣下跌的,還有港股。恒生指數近期跌幅超20%,直到最近幾個交易日才企穩,這一波企穩后,后續有繼續發力的空間。
同步跟隨回調的,還有恒生醫藥ETF。但很明顯,周三的交易日截止,也站穩了腳跟。
港股這幾年持續下跌,以恒生醫藥ETF為例,之前最低到過0.392,現在也才0.492,回調了50%。
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港股醫藥股的政策和業績改善肉眼可見,比如康方藥業新藥大獲成功,這期間,康方配股募資19.2億港元受到國際機構的認可。權重股里,還有像石藥集團50億港元大回購,藥明康德三季報在手訂單438.2億,同比增長35.2%。
其實從PE的角度,港股從整體看肯定是低估的,而且恒生醫藥ETF屬于最低的那部分。接下來,在政策預期?業績改善的情況下,恒生醫藥這類就能滿血復活。
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顯然估值都還很低。
那么這波行情最大的問題是什么?
我認為是漲的太急,前期各大媒體瘋狂鼓吹大牛市,導致換手不充分,如果這次回調繼續上攻,套牢盤形成充分換手之后接下來就會好很多,牛市第二階段就會真正啟動主升浪。
接下來,只要政策預期足夠,市場不要太過人為的干擾市場,哪怕期間有回踩的情況,那么資金也會借助回踩持續進場。
本輪行情屬于政策+資金推動的牛市,這里面最核心的引導是政策推出,緊接著帶動增量資金的持續入場。
只要未來政策持續釋放,增量就會資金不斷進場,那么階段性的調整都是收撿籌碼的機會。
作為市場的每位投資者,我相信,大家都希望這片土壤能夠公平,不出幺蛾子。
來路雖泥濘,但我相信,經過這一次的修正,中國資本市場的春天正在路上。
新周期已到來,它正在改變每個人、每個家庭的現狀,但大部分人并沒有意識到,近期,我們正在深度研究2024乃至2025年市場新機遇,從產業,消費的角度找到屬于每個人、每個家庭的新方向,變局已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