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腿腸難開在于兩點,一是鋁環太硬,二是腸衣太厚,絕對不是吃的人牙太慫。
問題得追根溯源,難開的原因在于火腿腸包裝的生產工藝大體,如下:
腸衣膜經過火腿腸灌裝機,通過機器將膜弄成筒狀,兩邊用高頻電流焊接,兩頭用鋁線沖壓成環進行密封。
是不是看著很簡單,但是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國家都搞不了。
以火腿腸兩頭封口的鋁環為例,看著很簡單,似乎按壓一下就好,但其實難度還不小,自從1987年春都引進火腿腸以來,很長時間這個鋁環都只能靠進口。
引進火腿腸的時候,很大一部分成本就花在這個鋁環。
我們曾問過出口商,這個鋁環是不是和鋁電線是一個材質,出口商明確說不是。
當時沒辦法,我們還很淳樸,就一直在高價進口鋁環。
但這個鋁環實在太貴了,而且越看越像國產的鋁電線。
于是,我們大膽地邁出了第一步,用相同直徑的鋁電線試了一下,但發現不行。
如果純靠工人手工,肯定沒問題,但要想批量生產,得靠機器(這個機器叫結扎機,這個名字有點妖孽)。
結扎機我們當時自己還生產不了,也是靠進口,精度很高。我們的鋁電線一上機器,就頻繁卡頓,嚴重影響生產效率。
但是換成進口的鋁線就沒有這個問題,非常絲滑。皮褲套毛褲,必定有緣故。
雙匯成立了專班研究,發現我們自己生產的鋁電線,直徑、材質基本一致,唯一的區別是光滑度和均勻度:
國外的鋁線均勻光滑,粗細一致。但我們自己生產的鋁電線,受當時設備精度的影響,有毛刺,還有粗有細。
舉個例子,結扎機的孔是直徑3毫米的,國外的鋁線也是直徑3毫米的,但我們的鋁線有的的地方直徑是3.1毫米,有的地方是2.9毫米。
遇上3.1毫米的,可不就卡了么。
我們很快就找到了解決辦法,直接用2.9毫米的鋁電線,不就齊活了么。
但現實很打臉,這活一點都不齊。
因為還有一個問題,我們的光滑度不夠,鋁電線上面有毛刺,容易扎破腸衣膜。膜破了你懂得,就不搶手了。因為保質期無法保證,火腿腸接觸外面細菌易壞,根本沒法賣。
當時的解決辦法有一個,人工去除毛刺。盡管工程量不小,但這項工藝人工成本處于可控范圍,畢竟不像切割鋁電線在壓成環扣那樣紙上雕花。
當然,后來隨著技術的發達,可以沖磨、冷凍、研磨、電解……但每一項都需要大型設備,成本投入,后期維修,軟硬件升級都是非常可觀的成本。
回到問題的本身,這個鋁環能不能換成好開的其他環,或者干脆把鋁環去掉。
第一,如果好開,那么火腿腸可能會因為運輸、罐裝等問題自行脫落,火腿腸與空氣接觸,榴蓮化。
第二,如果把環去掉,那就相當于換了一套生產邏輯,整條生產線全部得換掉,成本太高了。
現在市面上,盡管已經有比較好開口的腸衣,但也基本都是新產品或新的產線,因為沒有前期沉沒成本的投入,直接建新產線即可,更改成本為零。
但從保質的效果來看,還是不如傳統的鋁環式,因為比較容易分割的腸衣,更容易讓火腿腸暴露在空氣中,榴蓮化。
所以,難開的火腿腸,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