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關于南極游的新聞在網絡上掀起熱議。來自上海的朱女士和丈夫計劃去南極探險,為此他們在某旅游平臺花費19萬元預訂了一趟郵輪行程。然而,出發前的一則通知卻讓兩人大失所望——夫妻被分配在不同房間,并需要與陌生人拼房。事情曝光后迅速引發了網友的關注和討論,甚至沖上了熱搜榜。
19萬南極郵輪游,夫妻被通知“分房”
事情要從去年的“雙十一”說起。朱女士與丈夫為了共同完成這個夢想旅行,選擇在某旅游平臺上預訂了南極郵輪游行程。由于單筆支付限額的限制,兩人分開下單,一人支付了一半款項。
原本以為旅程將順利展開,直到今年10月,距離出發僅剩兩個月,朱女士突然接到平臺客服的通知,稱他們夫妻的床位被分配到了不同的房間,并且需要與同性陌生人拼房。得知消息的朱女士既震驚又憤怒:“我們明明是夫妻,為什么不能安排住在一起?”
朱女士隨即聯系平臺客服,要求調整房間。令人意外的是,客服的回應讓她更加無語??头硎?,當時她和丈夫的訂單中確實標注了“同行”,但沒有明確提出“同住”的需求。這一解釋讓朱女士火冒三丈:“難道夫妻一起旅行還需要特別說明要住同一個房間嗎?”
客服記錄顯示“缺了一個字”,引發溝通困局
朱女士隨后翻出4月份的溝通記錄。據她表示,當時自己加了客服的微信,提交了結婚證,并明確說明她和丈夫是同行關系。然而,客服的解釋是,她們的溝通中只提到了“同行”,卻沒有明確表達“同住”的要求。這種因一個“住”字缺失而導致的糾紛,成了事件的爭議焦點。
不僅如此,朱女士發現,訂單也無法退訂。由于南極游特殊的氣候條件和較長的旅行周期,兩周內需要和陌生人共同居住的安排讓朱女士和丈夫感到無法接受?!拔覀內绻荒茏≡谝黄?,南極游還有什么意義?”朱女士這樣說道。
平臺回應:流程沒有問題,責任在消費者
面對消費者的不滿,該旅游平臺的官方回應也引發了爭議。根據平臺的解釋:
朱女士和丈夫在下單環節,以及后續預約船期和提交資料的過程中,從未明確提出“同住”需求。
在房間分配階段,平臺發現兩筆訂單聯系電話一致,主動聯系確認同行關系,但消費者并未當時提出同住要求。
房間分配規則由郵輪公司決定,船方在今年7月已完成所有調整,當前所有房間均已滿員,無法重新安排。
平臺認為,整個流程嚴格按照規則操作,沒有明顯問題,而責任主要在消費者溝通中的遺漏。
專家分析:旅游服務流程和溝通都存隱患
此次事件引發了業內人士的熱議。專家指出,郵輪游的住宿安排通常會默認為同性拼房,特別是在多人間的情況下,這已成為行業慣例。然而,對于特殊需求的乘客,如夫妻或家庭成員同行,消費者需要提前提出明確要求,平臺也應承擔一定的引導責任。
“從這一事件可以看出,平臺在溝通環節和服務提示上存在缺陷,沒有設置更友好的預訂流程?!币幻糜螛I內人士表示。他建議,平臺可以增加特殊需求的標注選項,并在訂單完成后進行二次確認,以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網友熱議:夫妻旅行分房,誰來為體驗買單?
事件曝光后,#夫妻19萬南極游被分房#的話題迅速登上微博熱搜,網友們的評論呈現兩極分化。
一些網友認為,朱女士夫婦作為消費者,的確在溝通中存在疏忽,未及時說明“同住”需求:“買郵輪游都花了19萬,為什么不在細節上更謹慎點?”
而更多的網友則質疑平臺的服務能力:“夫妻旅行還需要特別說明要住同一間房,這難道不是常識嗎?”有網友甚至戲謔地說道:“這波操作讓我想起小時候坐火車硬座被拆散,客服是不是也要說‘沒說一起坐’?”
也有聲音提出,郵輪公司和平臺作為提供服務的一方,應盡到提醒和告知的義務:“尤其是這種高端旅行項目,客戶花了這么多錢,服務不應該僅僅是按照規則執行,還需要體現溫度?!?
結語:一場旅游風波折射出行業短板
從這場引發爭議的南極郵輪游事件中,不難看出,旅游平臺在服務設計和消費者溝通方面仍有改進空間。對于消費者而言,明確表達特殊需求、保存溝通證據,也是保障權益的重要手段。
這場夫妻旅行的“同住風波”不僅是一次服務爭議,更是一面行業鏡子。如何在規則之外增加更多人性化服務,或許才是消費者和平臺共同追求的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